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高端访谈

金融界的“乾坤挪移小子”
发布时间:2012-10-15
文章来源:
分享到: 收藏


  他是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今年38岁,但他的人生履历颇富传奇色彩。他本科就读于坐落于孔孟之乡的曲阜师范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千军万马争相竞争“铁饭碗”的年代,他放弃了省级机关任公务员的机会,放弃了高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名牌企业海尔集团,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市场营销;他在商海搏击六年,捷报频传,年少春风得意,前途一片光明之际,他毅然放弃职场升迁,选择了自主创业,同时继续在高等学府深造,先后获得西南财经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
  如今,他是香港布雷斯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盛世贤德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管控多只国内外盛世贤德投资基金,也是常青藤基金、罗斯资本、JP资本、金石资本等多家金融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还兼任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技术转化中心等机构特邀金融专家或者投融资委员会主席,还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他就是张世贤,一个沿承了孔孟文化之道、山东大汉豪爽之情,却又蕴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意味的投资银行专家、现代化企业管理专家、整合营销策划专家。 
  2004年底,31岁的张世贤在著名的海尔集团工作6年后,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于2005年初创立香港布雷斯集团。到2011年,布雷斯集团也走过了6年的时光,这6年,几乎是中国金融市场有史以来变革最为巨大的6年。张世贤把握住了这个历史机遇,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提供投资银行综合服务,使其产业规模和资本规模均大幅提升,帮助众多深具潜力的中国中小企业完成了海外上市,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证券化、资本化、多元化贡献了一份力量,部分的达到了他提出的1+1>11和1+1+1>111目标。
  旗开得胜让张世贤备受鼓舞,但相对目标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还是新兵,我们始终在路上,”谈到未来,他略显低调,却又踌躇满志。
 

 

 

 

千里之行  始于选择
 

  2011年5月,张世贤以客座教授身份受邀前往四川师范大学参加题为“孔儒文化”的交流活动。校长周介铭亲自前往接机,在到学校的路上,周校长对张世贤说,你的教育经历横跨了完全不同的两大门类,格外难得。周校长说的这两大门类指的是管理学和金融学,但事实上,张世贤的老本行跟这两者都不相关,而是应用电子技术。
  1973年,张世贤出生于山东青岛平度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坐着小板凳,趴在大板凳上写作业,是那时的难忘记忆。和同龄人相比,他不太爱玩,自立、内向是少年时同伴对他的评价。但对于未来,他只有模糊的概念和想象。后来,他回忆说,直到上高中以后,才像是突然醍醐灌顶一样,觉得这样的性格只能使自己将来的生活更加沉寂,甚至能否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也将是一个问号。于是,如何学会在社会上生存是他当时想的比较多的问题,但有一点很明确——“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
  在张世贤的前进路上,“抬头看路、俯身拉车”的信念占了相当的比重。抬头看路是战略、是方向、是选择,俯身拉车是战术、是方法、是实干。张世贤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及早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并坚定高效的付诸于行动。张世贤有自己的Z点理论,所谓Z点,即是某个阶段的目标点,起步点是A点,是眼前,从A点到Z点有很多的台阶,当你确定了Z点以后,便有了前进的方向,便可以找到捷径快速到达Z点,“抬头看路”确定了他的阶段性的Z点,“俯身拉车”保证了他快速达到Z点。
  少年的张世贤思考的是一个深奥的命题——如何确立人生道路,如何打破天然自我性格的束缚。
  进入高中以后,张世贤便有意增加并把握与人交流的机会,还担任班里的体育班长和级部600多人的体育召集人,慢慢地融入集体,渐入佳境。在大学时,他已完全将自己打开,真正地挥洒性情、塑造品格。张世贤说“放下舍得,方为大德”。
  在曲阜师范大学读书时,他除了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外,还是学校文学社副社长、校报编辑,在很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体育成绩更是出类拔萃,年年捧回金光闪闪的奖杯和盖着学校印章的奖状,可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榜样,在同学们中间享有很高的威信,典型的“学生领袖”。

 

 


  主修应用电子技术的他,专业课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综合评比却连年第一。他文理兼修,突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得校领导的赏识,毕业时,更因此获得去省级机关和高校工作的难得机会。那是1998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在体制转轨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颇不乐观。他的很多同窗不是去中学任教就是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就在他们都羡慕张世贤有这样难得的好机遇时,张世贤却做出了
  令大家都看作是匪夷所思的选择:婉言拒绝了当干部和教授的机会,选择去企业工作。
  十多年以后,张世贤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说,为了安稳而工作,抑或为了挣钱养家糊口而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我希望能在更宽广的天地,尽情地开发自己、发挥自己。”
  毕业时,总部位于青岛的海尔集团在各大院校招贤纳士,张世贤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并且顺利通过各项考评进入集团工作。那年海尔集团共接收了1700名大学生,刚进海尔的他,在海尔冰箱事业部作销售业务员,工作不久便以优异的销售成绩获得业务明星、直供状元、先进个人、源头创新成果奖等各类头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俨然是海尔集团里的“获奖专业户”,多次获海尔集团总裁嘉奖令,多次获海尔集团商流本部最佳市场业绩奖,管理创新奖等多项荣誉,同时也从业务员做到业务片长、业务部长、营销总监、工贸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商场上性情豁达、收放自如的张世贤与从前那个沉默的少年比起来,完全判若两人。
  在海尔集团度过的6年时光里,张世贤从业务员做到管理层,在实践中学习,在挑战中成熟。他在西南财经大学进修高级工商管理硕士专业,毕业论文《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探析》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优秀论文。从某种角度来说,那些闪光的奖状和荣誉正是他大学毕业时关于人生诺言的另一种兑现。
  他似乎已经习惯不以套路出牌,不甘于平庸的人生。正当别人再一次赞叹他的成就和地位,猜测少年得志的他前途一片光明时,张世贤递上一纸辞呈,再一次急流勇退,主动将这种闪光隐藏起来。
  张世贤回忆说,2004年底,他边工作边在西南财经大学进修,集团的领导对他说,学成后希望可以提拔他去负责更大的部门、更重要的工作。上司的承诺和厚爱,对于所有在职场打拼的员工来讲,这是块人人期冀的诱人蛋糕,但张世贤却有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在海尔的6年间,无论是销售实务、企业文化,还是管理体系,他已经梳理出清晰的脉络。继续往上攀登固然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可是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更大,未来也会像峰顶般险窄并且难以企及。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让自己的人生在另一片天地里重新起步,带着他的笃定和执着。


人性带兵  理性治本


  张世贤每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所做的人生选择,不论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于他来说都始终了然于胸。
  2004年底,张世贤离开海尔,下一步要往哪里走,当时他给自己两个选择:一个是做房地产,一个是做金融投资。通过调研分析,他认为,做房地产虽然利润空间大,但是所需的代价也不小,不仅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做好政府、企业间的公关配合。张世贤对自己有清醒的把握,虽然他乐于结交朋友,重情重义,却也有自己的原则,不希望频繁应酬于商业圈里的觥筹交错,失去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避实就虚,开始把目光集中在金融投资上面。
  其后,他不仅因托管企业发现企业管理薄弱而任职蓝光集团CEO,还担任过北汽福田、双虎家私等多家企业的整合营销和管理顾问,在金融专业上也下了很多功夫,一面求学,一面广泛涉猎金融学相关资料,了解宏观、微观经济形势,最终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并进修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投资银行学和金融学博士课程。
  天道酬勤。张世贤的努力没有白费,2005年,香港布雷斯集团在香港正式成立。这一年,张世贤32岁。作为创业新秀来说,这一天似乎来的稍晚了一些,可是作为一个已经积攒六年力量,有所经历积淀的“弃”业者来说,这无疑是年轻生命的一次有力搏击。他的带兵之道和经营方略更成为搏击长空的有力积蓄。
  谈起在人才管理上的经验时,张世贤总是心存感激:那是从海尔集团取得的真经。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对员工的严格管理,给张世贤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他影响很大。当年在海尔做业务骨干时,他总是被安排到业绩不理想的艰苦区域领导工作,领导们叫做啃“硬骨头”,这种“硬骨头”张世贤可是啃了不少,每个经营落后的区域在他的带领下,不出3个月,销售业绩都有明显好转。在海尔集团,张世贤获得了同事们给予的“笑面虎”的绰号,意思是说他在平时和大家的相处中,总是阳光加笑脸,但是工作起来后雷厉风行,虎虎生风,高效运转。他回忆说,海尔集团有句标语是“让资本流汗”,员工们的付出要达到相当程度才能让资本高速运转,连金钱都“跑出了汗”。海尔员工的工作负荷很大,劳动强度很高,可是员工们很少有抱怨的心态,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这正是企业文化领先,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严谨的结果。
  作为布雷斯集团的掌舵人,他深谙以人为本、把握科学的带兵之道——爱兵之真,知兵之深,管兵之严,练兵之实,用兵之狠。张世贤认为,不论是从前做业务员,还是现在做领导者,都需要明白,管理企业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心,倾听需求,知道自己的爱将爱兵想要的是什么,要了解人的本质需求在哪。了解这些以后,才能够制定更实际的目标,更准确地用人,更明确地执行,加之完善的考核评定体系,任务完成有什么样的奖励,没有完成有什么样的处罚,赏罚分明,不偏不倚,最终使员工以最大热情投入工作,将企业的目标无形中转化为员工自己的目标,上下同心,其力断金,为企业和个人创造并实现价值。
 

 

 

 

  除了在用人方面的重视,张世贤在管理层的把握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在创建布雷斯集团时就曾强调,要用专业的思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张世贤特别在布雷斯的董事会下面,分设三大职能部门,即产业专业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产业专业委员会由董事会聘用的各界专业权威人才组成,专门负责对一个行业或企业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他们将调研报告递交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核判断,由他们决策是否适合进行投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交由执行管理委员会部署方案,分配任务,具体执行。三个部门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使整个公司的运作能够保证正确、高效而有序。
  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严谨的架构体系,布雷斯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核心竞争力日渐凸显,特别是日趋成熟的投融资及综合管理产品,包括高成长企业的战略投资、初次公开上市(IPO)、一步上市 (IPL: Initial Public Listing)、预备一步上市(PRE-IPL)、一步上市基金(IPL基金、PRE-IPL基金)、战略管理及盈利模式重塑、资产管理(放大资产规模、提升变现能力、不良资产转换等)、大整合营销管理、现代化管理提升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对于符合其要求的企业布雷斯集团所有投资银行服务均可采取风险代理模式操作,确有成效后支付相关费用。
  其中,中国企业零风险美国主板上市融资方案(IPL)更是全球首例的金融创新,即: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使用已上市的干净壳公司,直接在美国主板NYSE、AMEX或NASDAQ上市,对于符合要求的优质企业,香港布雷斯集团可安排基金投资上市费用,中国公司将零风险在美国主板上市。对于中小企业早期的投融资需求,因为产业企业家不太了解资本的规则和需求,同时信息不对称,所以很多好的项目找不到适合的投资。布雷斯集团适时推出全球首创的PRE-IPL融资方案,将企业的产业运营与资本运作在企业刚起步时就做了完美的设计,项目盈利模式清晰了,退出机制明确了,又有很好的成长性,很多资金蜂拥而入,取得了显著效果。布雷斯集团接手的PRE-IPL项目,多是从介入3个月到半年时间,投资资金达到几千万到几个亿,因为是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和投资机构的需求规划和操作的项目,自然很受投资者的欢迎。项目方找资金方就好像“学子赶考”,如果考官都把答案给你了,你想不考高分都难。

  张世贤在金融创新方面的举措还不止如此。在产品设计上博采众长,独成一家;在投资银行和PE基金操作上,从项目采集开始到投资完成直到溢价退出,都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控制。有了专业化运作的高度,加之整合平台、共享资源对项目搜集的广度以及执行层广泛深入参与项目的深度,最终实现布雷斯集团创新创造价值,整合提升价值的核心价值观。
 

 

 

 

  在张世贤看来,这世界上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自2005年布雷斯集团进入大中华区以来,布雷斯团队已经完成了国内外多家企业的海外上市,并协助企业完成融资,例如:曾协助纳伟仕、锦凯纺织、海湾资源、新博润等多个非热门行业公司解决了金融难题,帮助其实现成功上市。
  在这些成功上市的企业里,中国新博润集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博润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玉米食用酒精生产销售商,在山东省寿光市和黑龙江省大庆市拥有两家工厂,始建于2000年12月,2004年正式涉足于食用酒精行业。博润产品包括玉米食用酒精以及在酒精生产过程中加工出的副产品DDGS饲料、玉米胚芽以及液态二氧化碳。自2007年起,博润的主营业务从工业盐转向食用酒精,其中一个重大转折,就是根据投资银行的建议介入收购一家资金链断裂的酒精加工企业。经此一役,山东博润的产能增加33万吨,加上原有的16万吨产能,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酒精生产企业。
  在博润收购行动的背后,得到了来自优势资本的股权投资。企业规模和成长性达到后,博润通过投资银行的指导,经过系列的法律重组,最终成为山东省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实现了境外直接融资。2010年6月11日,在当时资本市场相对萎靡的背景下,博润实业成功逆市发行,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实现一期募资4000万美元,这不仅是企业从产品经营到资本运营的一次跨越,更是企业发展达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样的案例还有深圳知名珠宝品牌——福麒珠宝。对于很多试图在美国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中小企业来说,IPO方式是他们望尘莫及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规模和财务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的强烈偏向性,几乎不可能为中国中小企业承销IPO(即使有些企业达到了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或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基本条件)。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采用反向并购(Reverse Take Over,RTO),俗称买壳上市的方式,占了绝大部分。至于在操作技巧方面,则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007年10月,福麟国际通过IPL(Initial Public Listing)模式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个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珠宝企业,个中细节就颇值得一番探究。
  Offshore Company 拟上市公司重组成一家离岸公司与福麒国际成立海外离岸公司重组后,拟上市海外离岸公司和壳公司达成合并协议——股票互换,将交换两家公司的股权。合并协议中包含以后股权交换的所有条例,拟上市公司完整的用美国GAAP财务标准审核的财务报表,以及满足股权认证的条例。合并协议写明最终存活公司为离岸公司。这个合并过程有效地把原来的公司反购并,使其被视为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申报上市的外国公司。这也是金融创新的成果。
  目前,布雷斯集团对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也在进行早期项目孵化,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养老产业、教育、文化、生态农业等方向,预计几年后将实现多家孵化公司的成功上市。
  回顾过往,从实业做到资本,张世贤各用了6年的时间。原本,做实业和搞资本像是两条平行线,不同的思维支配着不同的行为,一个把产品做成企业,另一个把企业做成产品,甚至有人说这两种人实际是互相需要又常生牴牾的。但是,当这种关联遇到了张世贤,这两种思维却变得融会贯通。张世贤以做实业的角度去研究,以做投资的眼光去审核,充分地把自己在实业管理中所体会到的对实业运营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到对投资项目的把握上,使他的每一次投资和生意的风险都降到最低程度,也使他所率领的布雷斯集团能够在一次次的考验中稳步前行。


创造价值  整合提升


  《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意为在敌对双方旗鼓相当时,以正规的形式交战,局势趋渐明朗直到决战时,以异于正规的形式获得胜利。和此兵法相似,张世贤对企业的价值体现也有自己的一套独创理论,那就是:以奇胜——创新创造价值,以正合——整合提升价值。张世贤认为,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部分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够创造出更好更强大的产品;在企业日趋稳定后,将现有的资源合理整合,才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到另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以奇胜,创新创造价值。

  龙腾纸业就是“创新创造价值”的一个代表。张世贤帮助企业做到了整个的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龙腾纸业原先只是一个铜版纸加工企业,外购了原纸、纸浆和热力,直接加工成铜版纸再进行销售。张世贤对龙腾企业的资本运作使企业的资金规模从1个亿提升到现在8个亿的投资规模,产业规模从年产值3亿元达到可实现30亿元的规模。资金解决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方式、设备金融租赁方式、项目贷款方式,“大物流”体系第三方金融工具等方式对企业资本进行了放大。布雷斯集团能提供的“企业吸金大法”有40种以上的融资手段,均可对企业进行实战运用。龙腾纸业从一家占地40亩的小企业一年之内飞升为一家占地510亩38万平方米的大型企业,从单一购买原纸做成铜版纸,发展为到从国外采购纸浆,做成原纸;从购买别人的电力和热力到拥有自己的热力发电厂,提供电力和热气动力;从购买浆钙到拥有自己的浆钙厂;全产业链实现了自给自足,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可控性和利润源。在全国,目前有28家与原龙腾纸业相同规模的造纸企业,差距伯仲之间,诸侯混战,龙腾纸业投资建立了一个集中的大型物流基地,采取存货抵押的方式,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放大企业现金流,可实现龙腾纸业用现金收购大量存货,在上下游增加了利润源和议价权。张世贤为龙腾纸业做了整个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使得龙腾纸业一跃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张世贤“以奇胜”还有更强的思想,他坚持和企业或者机构的合作要达到1+1>11、1+1+1>111的效果。布雷斯集团与企业或者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后,为企业提供投资银行综合服务,包括战略管理(进行战略重构和盈利模式重塑,先确定是做正确的事,然后才考虑正确的做事),配合企业吸金大法(四十种以上的融资手段,可以让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达到“不差钱”的状态)、资本放大术(盘活企业综合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和无形资本,而常规状态下,绝大数企业只是用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在赚钱,这部分利润只占到综合资本能够创造价值的30%,大量的综合资本被闲置被浪费)、大整合营销术(为企业整合产能、整合渠道、整合需求、整合市场、整合媒体政府等等各种资源,快速提升企业产值规模)、现代化管理提升术(运用先进且契合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使企业的管理成本明显下降,管理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等将企业的产业规模迅速放大到10倍以上,产业利润呈10倍以上提升,在产业层面实现了1+1>11的效果;然后再采用资本运作,结合投资定制(为企业量身定做符合企业的投资方案,运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债转股、股转债等金融手段控制风险,放大收益)、资本权益分拆术(分拆资本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权益,让各项权益都可以单独增值)、储备银行模型(前端商业银行模式吸聚大量资本,后端投资银行模式加快资本运转并高效增值)等手段、通过资本市场放大几十倍,大量获取资本利润,叠加产业层面的提升,达到1+1+1>111的效果,真正实现了合作企业本质飞升。

 

 

 


以正合,整合提升价值。
  “正”既有正义,又有正确、正规的意思。张世贤坚持“三做”原则:做正义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做事情,产生增值。“为正”一直是其努力的重点。目前的社会资源很多,包括各种政府平台,各种民间社团平台,良莠不齐,但是其中不乏很有价值的平台。“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是他的用人观,在张世贤眼中,没有不可用的人,关键是有没有用对?没有不可用的平台,关键看怎么用?张世贤用其睿智的眼光,发现商机,发现人才和平台,并加以整合提升。
  张世贤打造的布雷斯集团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很多的合伙人不具备金融背景,但是在布雷斯平台上一样交出了相当靓丽的金融业绩答卷。关键在于布雷斯集团平台整合了各类人员,各用所长,相互促进和配合,相得益彰,为平台创造了价值,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张世贤因其专业特长及其做人、行事风格,广受众多平台邀请出任平台要职或者特邀金融专家,张世贤不图虚名,凡是接受的担任职务的平台,均做详细的尽职调查和研判,总结该平台的优劣所在,并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平台增值,深受合作平台的欢迎。
  张世贤受邀出任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副主席和特邀金融专家,利用其专业所长,迅速为平台建立战略定位,重塑商业模型,拿出提升方案,惠及了平台,也惠及了平台会员,使平台产生了增值,为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定位政企资源整合商,促进了政府招商引资,惠及企业得到适合平台,为协会会员定制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方案,已经使得多家中小企业在投融资领域获益。
  张世贤同时研究了民间社团组织的运作模式,发现现在很多的民间社团组织多是靠会员费或者会务费或者靠赞助来生存,因为不能给会员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多数会员不够紧密比较松散,所以大多数社团组织举步维艰。张世贤是一个做成交的高手,任何合作的成功都是一种“成交”,他对“成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交其实很简单,就是了解了对方的本质需求并用你的有效供应满足他”。张世贤再进一步研究其平台和会员价值,发现很多的可供整合的价值点,平台的供应和需求是多层次的,会员的需求和供应也是多层次的,两者很好整合的话可以整合出很多的合作点,可以有很多“成交”的可能。为此张世贤专门为平台定制出系列的合作方案,为双方或者多方提升了价值,产生了增值,形成了多赢的局面。将社团组织会员细分,结合会员的需求和政府平台对接,既促进了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同时也为会员找到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比如将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会员细分选择对口马鞍山产业方向的有投资需求会员与马鞍山市政府对接,形成多个投资项目在当地的落地,就是很好的案例。比如与中国科学院技术转化中心的合作,源于国家大量投资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2.6%,大量好技术高科技不能有效转化,布雷斯集团为其提供投资银行服务,使其众多的高科技项目找到资金和承接方,高科技进行了很好的转化产生了增值,高科技真正变成了生产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张世贤清醒的头脑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做正义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正确地做事情。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他也清晰地知道项目的价值,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在创造价值。做好人,为好事,是他一生不变的根本。

 

 

 


责任先行  境修道深


  张世贤是执着的人,也是踏实的人,更是负有使命感的人。关于未来,他没有给自己规定一个金融大亨的“*年规划”,而是谦逊地说,自己永远都是普通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人为好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时刻准备着,不断前进着,要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经验和资源,更多地惠及需要帮助的平台、企业和个人。
  张世贤是个好学的人,一直以学生自谦,儒学对其影响很大,他一直本着“朝闻道,夕死足矣”的原则在继续修炼他的“吸星大法”,广采博收。张世贤也对哲学及各宗教教义都进行了系统学习,从中领悟很多,学习佛学张世贤很有体会,对于钱财看得很开,“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活在世上的最高境界,是求真求善,既然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那么在世修行就要考虑为社会为人类留下点什么。”在张世贤的解释里,做公益做慈善,虽然有很多种方式,但他唯独热衷于两大公益:一个面向企业,一个面向人才。
  在他的日程表里,几乎六成以上的时间都投入在这两项工作上面。
  现在的张世贤,经常会受邀以金融专家或客座教授的身份去参加各类主题性论坛或活动的演讲,从APEC会议到华商大会,从全球风投大会到世界生态论坛,张世贤的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深入中国大地,与众多的金融权威、商界精英一起探讨并分享他的金融理念和见解。他非常重视这些交流的机会。他对于目前由美国延展到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也有自己的看法,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度的放大,金融危机就是金融的放大功能(或者说杠杆功能)被过度的放大,张世贤讲国学《易经》里边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易”有多层含义,其中一层含义就是变化、平衡、度。过度了,不平衡了,自然就会出问题。
  张世贤曾说,西方经济的金融发展较早,例如美国从1792年开始起步,至今已经历过200多年的考验和发展,而中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金融才渐渐走入更多人的视线。这意味着对中国企业及精英人士来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在金融投资方面应有更高的认知和要求。因此,有机会和国内的中小企业交流学习,用自己的力量去传播和引导他们投融资的知识和理念,张世贤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毕竟投融资是企业所需,特别是许多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与它们的成长壮大,甚而走向国际市场都息息相关。但目前中国金融人才缺乏,以高质量的服务引导实际操作,辅助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投融资,最终建设一个金融强国。张世贤觉得,他有这样的责任去讲授,去培养,去传递。

 

 

 


  对于人才和教育方面的贡献,张世贤赞同企业家们用自己的力量捐资助学,让更多的孩子有读书学习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并不是每一个受了教育的孩子,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都会成为精英,精英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相对的,精英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相对是更大的,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在“授渔”的过程中,多为社会培养精英。为此,他特别设立了盛世贤德优才奖学金(奖教金),奖励优才,也奖励优师,等他们有能力时可自愿将所得还回基金,形成优才基金接龙,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精英人才,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张世贤对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贡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不久前,由世界华人经济(WCE)测评体系专家系统评审委员会、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会、世界生产率科学院、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国际投资管理研究协会、亚太投融资合作联盟、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世界华人报等组织联合评审,授予张世贤“世界经济华人领袖新锐奖”、“世界杰出华人勋章”,并邀请出任亚太投融资合作联盟主席团成员。
  对于总是行在路上的张世贤来说,所有的荣誉和赞许都属于过去。迎面而来的,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和选择,结局会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他清醒、执着、坚韧的品格或许能够预示给人们答案。
  繁忙的工作,偶然会得到片刻余暇,这个时候张世贤喜静的特性展现无遗。他很享受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自然、返朴归真的感觉,就连他在北京的工作室,也置列成清逸优雅的茶室,茶台的边墙上挂着一幅回文诗字画,上书: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短短数语,或许正道出了张世贤的内心独白——真正的清凉不在山林中的溪淙,而是于喧嚣处仍懂得生活的馈赠,仍看得清未来的方向, 再于一盏茶的时间品尝来时的新鲜罢。

 

 

本网编辑:陈略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