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法治报道

销售火爆等虚假信息忽悠大学生加入 代理潜规则让大学生“越陷越深”
“微商”给大学生挖的坑到底有多深?
发布时间:2017-05-08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收藏
  原标题:“微商”给大学生挖的坑到底有多深

  调查动机

  “微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尽管“微商”营销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但丝毫不影响其热度。时至今日,这种新型商业模式更是打开了一片新的区域——高校校园,不少在校大学生在“微商”市场火爆的宣传诱惑下投身其中。然而,真正赚钱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几个,倒是不少在校大学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微商”给在校大学生带来的是创业梦想还是“噩梦”?《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唯一一款使用真皮粉扑的气垫,相当水润透气,现货150元。”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罗淼编辑好文字,给实物拍好照片,按下发送键,这条消息立刻发送到她的微信朋友圈。刚刚开始“微商”生涯的她,朋友圈的封面图已经换成了专业的“购买须知”,说起生意经来也头头是道:“这样可以提醒客户不要口头预订,确定购买直接按上面方式付款,方便省事。”

  “微商”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如今,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甚至成为不少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然而,校园“微商”并非看上去那么美好。

  大学生做“微商”陷各类骗局

  去年大学毕业,目前在甘肃省兰州市做护士的梁静,曾是校园“微商”大军中的一员,销售某品牌面膜。

  “我表姐在卖面膜,我用过,感觉不错,于是想推荐给身边的人,顺便还能挣些零花钱。”这是梁静选择加入校园“微商”大军的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自己用过觉得效果好,想卖给身边的人顺便赚点零花钱”“自己在外留学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国外方便采购”,是不少大学生做校园“微商”的理由。他们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代理,即自己无货源,需要从上一层代理那里提货销售,销售商品种类有限;二是代购,即自己有货源,可帮助客户购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

  “‘微商’不占用太多时间,简便易行。”梁静说,“学生大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体验。”不少做“微商”的大学生也表示,他们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产品的代购代销,需要投入的经费也比较少。

  不过,梁静最终结束了“微商”生意。原因是,“本以为做‘微商’能赚很多钱,但实际上在做‘微商’的半年时间里,每个月赚的钱都不足500元”。

  梁静告诉记者,她算是幸运的,还有大学生做“微商”直接被坑。

  “我朋友在福建集美上大学,今年2月初,她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代售手机,于是想做代理。她在微信上一再跟对方核对‘货源是哪里的’‘利润是多少’‘一般到货时间有多久’等问题。”梁静说,就这样,她的同学做起了代售手机的“微商”。在“朋友圈”努力推广之后,她的同学找到了6单生意。下单后,对方发来一个网站让我的同学查询物流情况。每单都能查到,但货到厦门就没再更新。联系快递客服,无法接通;询问下单的人,也没人收到手机。最后的结果是,所谓的供货商直接将她拉黑。

  “也就是说,我的同学被骗了将近1.5万元。”梁静说。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被骗,还有大学生在做“微商”过程中“越陷越深”。

  李双双(化名)是一名正在南京某高校就读的大三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好,一般会在暑期打短工或做家教。去年上半年,学校里有一些女孩在朋友圈发各种减肥、美容类产品,还有人晒出每个月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销售记录。

  “做‘微商’在校园里很普遍,我也幻想着和‘微商’广告宣传一样,借此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财务状态。”李双双说。

  从代理商那儿购买产品后,李双双发现,销售并不容易,更没有像朋友圈里宣传的那样火爆。“微商”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好友,还要不断地发展“代理”,发展的“代理”越多,销售就越多,提成才会越高——而这些,李双双几乎都具备。

  在这个过程中,李双双终于知道了“微商”销售火爆的内幕,那是为了吸引他人参与的宣传技巧。另外,上级代理还会对下级代理进行专门培训,教她们如何加好友、推销产品等,同时还会不断推出一些成功案例和心灵鸡汤,让她们坚定赚钱的信念,永不放弃。

  对此,梁静也深有体会。“销售团队是分级的,刚进去是从最低级别开始,每周会有定期培训,直属上家每天还会检查你的朋友圈,看你发的合不合适,找出问题,也会教你怎么去扩大人脉,怎么去发产品信息才会更吸引人,就是怎么样可以吸引住别人的眼球,但同时又不会让朋友圈里的人因为烦你而把你屏蔽掉。”梁静说。

  在这样的指导下,李双双和梁静学会了很多“技巧”,除了每天刷微信朋友圈外,她们会在上级代理的指导下,用自己的生活费购买很多软件和工具,如自动添加好友、自动转发、朋友圈一键点赞等。“还包括如何做销售数据、PS图片夸大销售收入以及和顾客对话技巧等,上级让我发在朋友圈以引诱别人,确实有人像我当初一样,也被吸引进来。”李双双说。

  “你自己干的时候,你只能从顾客这儿挣一点利润,但是你有了代理之后,比如你下级代理从你这里拿了一件货,你挣了10元,他一次性拿了五件你就挣了50元,如果有更多的代理的话就挣的更多,然后等你再升级,你下级代理有了自己的下级,这样子你这边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大。”正是因为对这样的“金字塔”很明白,梁静选择了退出。

  圈内人揭“微商”潜规则

  “微商”界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一些“微商”模式与传销有类似之处,如先要缴纳会费或购买商品成为会员,需要发展下级会员等。与传销不同的是,“微商”巧妙地规避了法律风险,基本都是打擦边球,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不过,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每个“微商”都有自己的会员管理系统或者是代理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内的数据都比较详实,相关部门可以调查清楚。

  “大多数‘微商’的货源渠道众多,具备自产自销能力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微商’只不过是在分销的基础上被强制扣上了’微信’‘微博’等帽子,于是成为了‘微商’。分销是熟人经济的衍生体,以现有人脉为基础,以口碑传播的形式进行扩散,最终形成交易。如今分销涉及的品类越来越多元化,由一开始的面膜、衣服到如今的各行各业,参与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坚持超过半年以上的连4%都不到。原因很简单:不赚钱。”在2015年带过200人的“微商”团队,目前主要从事为新“微商”提供理论模型与团队管理培训的曾席静说。

  “微商”为何不赚钱?在李双双看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压货”——在做“微商”过程中,由于不断出“新政策”,也为了再上一个级别,在上级代理的鼓动下,她的投入越来越多,几乎将所有的生活费都搭进去了。然而,由于销售受阻,她现在囤了一堆产品在手上,而上级代理则表示不退不换。

  李双双告诉记者,在入行之前,她也曾经害怕压货,但上级代理的一段话让她“信心百倍”——“你想赚钱,就不要怕压货。想赚钱当然要投资,不投资就是帮人打工,拿死工资”。

  在曾席静看来,即使是圈内人,她仍旧“反对学生做‘微商’、反对盲目做‘微商’”。

  根据曾席静观察,在“微商”中,最底层的代理有一个共性,就是社会地位不高。“其实并不是只有‘微商’,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很多人在QQ上这样做,只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微信把这个所谓的‘朋友圈销售’数量级倍增了而已。这类从业人员的素质是由行业性质决定的,因为微信卖货可以依靠朋友的信任降低客户信任成本,所以销售门槛更低了。比起在QQ空间里刷屏,微信朋友圈里无论是所谓的客户粘度还是广告浏览率都远大于QQ空间,使得销售门槛进一步降低。门槛降低,就会有各种人进入”。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