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张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重大科技项目“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竣工大会20日在京举行。该工程建成了目前我国唯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新闻出版单位和公众提供从注册、交易到侵权追踪的全流程版权保护技术服务。业内人士认为,该工程的投入使用将提升我国版权保护水平,促进版权产业发展。
该工程搭建了数字内容注册与管理、版权保护可信交易数据管理、网络侵权追踪3个公共服务子平台,经过整理与集成,最终形成了综合性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管理与服务平台。
该工程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如数字内容分段控制技术,可实现作品的按章、节、页进行版权保护;媒体指纹技术,可以高效和唯一地识别并提取一个作品的特征信息,实现即使无作品也可进行作品的侵权追踪和确权,满足出版单位电子书不离开出版单位即能享受版权保护服务的需求;自适应多媒体数字水印技术,可实现在不影响原始文件可观性、完整性的情况下,对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等进行不同类型作品嵌入相应版权信息等。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该工程的竣工解决了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他说,由于版权保护等问题难以解决,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保护手段无法有效跟进,侵权盗版行为屡禁不绝,很多权利人包括传统出版单位不愿、也不敢将优质内容资源交给数字出版企业。现在有了这些新技术,权利人可以放心将作品的数字版权授权给出版发行单位。以往,在网络条件下,权利人不知道电子书销售平台到底卖了多少,现在通过这套技术可以获取可信交易数据,有利于促进电子书的交易。
侵权盗版是制约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大顽疾。《2015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显示,2014年盗版网络文学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计价,PC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将达到43.2亿元,移动端付费阅读收入损失达34.5亿元,衍生产品产值损失21.8亿元,行业损失近100亿元。
“这套技术总体而言是很先进的,比如数字水印技术已经在最新版的人民币上使用了,现在也要应用于电子书等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魏玉山说。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媒体指纹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早已在音乐、影视等媒体领域广泛应用,但并未遏制盗版。即使是像亚马逊这样专门开发出专用电子书格式和阅读器的企业,仍然面临着不断被黑客破解的窘境。
对此,魏玉山认为:“版权保护技术和盗版技术是一对不断攻防的道与魔。媒体指纹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是一大类版权保护的总称,虽然早已存在,但一直在不断升级换代,越来越先进。有了这套技术,一旦作品被人破解盗版了,我们可以追踪是谁破解的、谁盗版的,是部分盗版、还是整体盗版,盗版流传的路径等。应用数字水印技术和媒体指纹技术可以明确侵权盗版的责任,相关数据可以作为司法判决的证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