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法治报道

网络信息泄露形成黑色产业链 技术类窃取成重要源头
发布时间:2016-07-25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收藏


  湖北省荆门市公安机关发现,本地网民李某向他人出售全国各地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经缜密侦查,公安机关将李某及其3名同伙抓获。经审查,2015年 10月以来,李某利用在某证券公司上班的便利以及使用软件和论坛下载保存的大量各类公民个人信息,与同伙在网上销售。截至目前,4人共售出公民个人信息 500余万条,非法获利5万余元。

  这是公安部近日发布的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中的一例。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公安部了解到,近年来,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持续高发、屡打不绝,呈现网络信息泄露源头多样、数额巨大、形成利益链条及黑色产业等特点,滋生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下游犯罪,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非法获利涉及人员众多

  2016年2月,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发现,本地网民黄某涉嫌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巨大,涉及全国多地工商、银行卡、车主等公民个人信息。经缜密侦查,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黄某、杨某、刘某。

  经查,3名犯罪嫌疑人专门注册多个网络账号,通过在网络上购买大批量个人数据,转而以更高的价格在网络上转卖给其他各地人员。这一团伙通过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近130万元,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数据约5000万条。目前,专案组已将黄某团伙的上线罗某抓获,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当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一大特点,是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多样、涉及人员众多。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已经从简单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扩展到手机通讯录和手机短信、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等,被侵害的人员涉及各地各行各业。

  2016年5月,湖北省襄阳市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称,本地网民李某涉嫌通过网络大量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经缜密侦查,公安机关抓获郑某、黄某、郭某等7人。经查,2009年10月,郑某等人在襄阳、宜昌两地成立公司,从事短信营销和微信公众平台制作业务。

  在公司运营的7年间,这一团伙利用其短信营销平台,不断获取客户上传信息,形成一个多达200余万条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库,将其中的手机号码信息作为增值业务,提供给向其购买营销服务的客户,非法获利100余万元。

  形成利益链条黑色产业

  今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公安机关发现,有人利用互联网大肆倒卖车主、车牌号、车辆类型等公民个人信息。经缜密侦查,淮安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当场查获公民信息1500余万条。警方根据陈某供述,抓获其下线何某和上线网站管理员蒋某等7人。

  经查,蒋某于2015年5月开办网站论坛,将其多年搜集和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发到论坛分享,吸引全国各地人员注册会员充值购买公民信息,牟利 11万余元。自2015年以来,陈某非法售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1177万余条,牟利3000余元。其下线何某从陈某处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100余万条,从蒋某开办的网站购买各类公民信息500余万条,用于推销产品并在网络上贩卖。

  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当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形成“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交易模式。各层级人员身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形成非法获取、贩卖、使用的利益链条以及以牟取不法利益为目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分工实施、交易金额巨大的黑色产业。

  据了解,公安部近日发布的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中,多个案例涉及团伙作案。

  2015年11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机关例行检查时,在一辆汽车后备箱发现正在运行的伪基站一套,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赖某,发现赖某通过网络在多名上线处购买了32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经深入侦查,公安机关先后赴四川绵阳、四川成都、湖南长沙、浙江东阳、山东潍坊等多地,抓获犯罪嫌疑人赖某、陈某、刘某、马某等9人。

  经查,自2015年以来,这个团伙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交叉结伙在互联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用报告类信息。案件共查获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200余万条,扣押涉案资金15万元。

  今年1月,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分局网安支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网民“楼盘、资料员”在网上大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涉及信息量巨大。经缜密侦查,公安机关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查获李某存储的海量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信息存储量达61.9G。截至目前,本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涉及各类公民个人信息数千万条。

责任编辑:筱涵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