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 正文
“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重大变化
发布时间:2018-10-09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
分享到: 收藏
“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准备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2017年6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记者陈芳、董瑞丰、胡喆)从一曲“东方红”到“天宫”游太空,从国产航母下水到“蛟龙”深海探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持续跃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历史性跨越,神州大地回荡着“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40年只争朝夕:中国科技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一条街折射40年变迁。

  从中国电子“第一街”到世界创客“点子库”,深圳华强北的全球最大硬件孵化器“HAX”使中国的硬件创新对接美国硅谷,助力全球上百个创业项目。

  一个“村”浓缩历史印记。

  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目前已拥有300多家上市公司、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一大批独角兽企业。

  1978到2018,40年弹指一挥。

  空间科学、人工智能、四代核电、量子通信……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正挺进“无人区”。

  一粒灰尘百万分之一的重量是多少?中国科研团队在山洞里的实验室中,解析着牛顿万有引力的奥秘。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和研究团队近期有关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自然》评价认为,这项实验可谓“精确测量领域卓越工艺的典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罗俊就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喻家山人防山洞里筹建引力实验中心。由于常年在山洞,他甚至出现半边脸的白癜风,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发烧。但经过“30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们的科研成果最终实现了对国际一流的赶超。

  40年风雨兼程,中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达1.76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7位……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我们现在有了若干大国重器,还要有更多大国精器。”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说,“这就如同肌肉强壮了、骨骼壮大了,但心脏和脑子还要跟上。科研人员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只争朝夕。”

  你追我赶:科技创新动力永不停歇

  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顶尖人才和团队还比较缺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撰文指出:“我国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许多产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然受制于人。”

  如何评价我们创新走过的历程?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仅仅与过去的自己相比,会将科技的进步看成一路高歌;只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会把创新“卡脖子”面临的问题视为灭顶之灾。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级创新平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永不停歇。

  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

  改革开放是强大引擎——

  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能力,是未来我国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这源自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

  人才集聚成关键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专业技能,每年大中专毕业生1300多万人,这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创新资源和发展优势。“要我创新”变“我要创新”,越来越成为全民族的一种自觉。

  广阔市场成创新温床——

  全国高速铁路里程已经占全球总里程60%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发电量居世界第一;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5G新型网络架构等技术纳入国际标准……科技不仅让生活更美好,更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迈过科技创新“关键坎”:奏响“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

  当前,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清华大学副校长、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薛其坤院士认为,想在科学原创上发现别人看不到、发现不了的东西,肯定你的眼睛要更亮,你使用的仪器工具分辨率、灵敏度要更高。

  ——增强科技创新供给。为破解科研成果大量“睡大觉”、成果转化“两头难”,国家接连出台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现知识价值的政策,通过大力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能力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技界“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砍掉不合理的繁文缛节和陈规旧章,树立良好科研生态,中国正在加速建立服务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科研管理机制。

  “我们在创新发展征程上汇聚起磅礴力量,迈过科技创新的‘关键坎’,定能够书写决胜未来的新奇迹。”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