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 正文
智能浪潮锻造中国制造新变局
发布时间:2017-12-09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收藏
    新华社南京12月8日电(记者陈刚、潘晔、朱筱)它们是机械“手臂”,也是灵巧的“乐手”;它们是无言的信息系统,更是精巧的“智能工匠”;它们直接变革了生产流程,也在改写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的智慧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在6-8日于南京举行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一批智能制造的最新应用,让以往给人“坚硬”印象的制造业,正发生历史性变迁。在智能浪潮冲击下,中国制造业也在创新、升级与颠覆中,面对新挑战,迎来新变局。

未来已来:聪明的制造什么样?

  绣花、弹琴、唠嗑、调鸡尾酒……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是智能制造装备在“各显神通”,一系列的操作意味着:快速、精准、协同、感知、自学习。

  “现在使用智能手机复杂程度是当年登月飞行器的几百倍。”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说,最新上市的苹果手机和华为Mate10搭载了人工智能芯片,具备了以往不可想象的强大智能。

  但这只是个开始。谷歌和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智能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除了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床,家电、医疗设备、玩具等智能终端已经涌现……智能制造正在从现在的弱人工智能迈向将来的强人工智能。

  注入“智能”的机器,不再仅仅是干“体力活”的力士,而是干“脑力活”的巧匠。

  南京埃斯顿公司的电焊机器人,“手”举焊枪可准确无误对准汽车车身各个点位。“我们通过升级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使其精度能达到0.5毫米,已经应用到多家汽车企业生产线上。”公司电气工程师陈康说,在智能造车工厂,汽车上线前只有底板和框架,随导轨前行,门框、顶盖、天窗等由机器人一次焊接完成。

  购物不仅是简单的“选东西”,你还可以直接向工厂下单,参与产品交互和设计,工厂直接发货给你——在海尔的COSMO定制平台,实现了研发、制造流程和营销方式的颠覆式创新。

  达闼科技推出的“安保机器人”,可以在工厂、社区自主巡逻、实时视频、环境监控。这种新型的云端机器人,不仅将传感器、驱动等硬件放在机器人“身上”,还可以将机器人的“认知系统”放在云端,赋予机器人灵敏的“听、说、看、动”能力。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数字经济首席科学家乔治·韦斯特曼认为,国际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在生产中机器被更大范围、更高程度联系到一起了,其次是机器人发挥了更好的作用,通过人工智能去优化产品。

能级再提升:产业变革“制造”新优势

  当前,生产线、车间、工厂的智能升级,正推动智能制造阔步向前。

  人们熟知的“可穿戴设备”,不仅适用于人体,还可应用于工业设备。由苏芯物联设计的“苏芯魔盒”,能直接监测设备温度、震动、能耗等状态,参数一旦偏离标准值,大数据平台就能发出警报,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可以降低70%的停机时间、延长30%的设备寿命、节省10%的耗能。

  周济表示,近年来,各地加大推进“机器换人”、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大提高,企业的需求极为迫切,发展势头极为迅猛。

  变化还在继续。

  “复兴号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它满足了监测智能化、决策的智能化、用户体验智能化等特点。能够让用户在车上进行上网,购物,娱乐,社交等,充分体验旅行的快乐、便捷和舒适。”中车集团董事长刘化龙表示,打造以客户为主的智能列车生态圈,是轨道交通行业新生态的组成部分,正在走向全球市场。

  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模式变革,大幅改善了用户体验和生产效率。海尔的COSMOPlat的互联工厂模式,实现了研发、制造流程和营销方式的颠覆式创新,使生产效率提升了60%,不入库率实现68%。

  “依托3亿用户,每一个需求都可以通过平台来快速配置资源。”海尔集团行业经理马元业说,今后3-5年,他们将重点在服装、家电、家居等行业推广应用规模定制化制造新模式,形成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新优势。

  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智能制造云和工业智能网也在实现质的飞跃。

  华为EC-IOT边缘计算面对行业智能化挑战,完成网络资源、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智能编排,使制造过程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西门子预计明年4月在中国市场推出工业云,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入产品周期。

大而不强:制造掣肘如何破解?

  在全球范围内,一场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竞赛”早已启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希望依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革命,构建新动能新优势。

  8日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显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我国制造业整体上还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距离发达工业化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智能制造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建设、企业发展路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智能制造发展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

  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部分企业也坦承,瑞士的ABB等四大巨头在中国市场总份额超过60%,垄断优势显著,国产工业机器人虽然在奋力追赶,但差距仍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尚未形成气候。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顾建章认为,人才、教育及产学研机制,将会成为中国智能制造最大的瓶颈,因此要注重实现“人才的4.0”。

  “目前更多的只是数字化网络化阶段的智能工厂,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今后20年,中国企业将要向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的新一代智能工厂进军。”周济表示,推动智能制造目的在于产业升级,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典型示范,停留在部分制造环节或者领域,要着眼于大企业、各个行业和整个制造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主攻方向,也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由于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的基础条件、发展环境不同,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生态体系,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升级,加快形成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刘利华说。


 

责任编辑:子京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