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 正文
中国光明照亮世界——2016我国经济发展亮点述评
发布时间:2017-01-16
文章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分享到: 收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事实上,与经济增速本身相比,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数据的变化显然对判断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更具参考意义。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新的动能在加快成长,因此“稳”的基础有所加强。

  盛来运具体举例说,一是“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例如,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企业成本和资产负债率都有所下降。二是产业结构继续升级。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三是需求结构继续升级。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占比在提高,同时高耗能行业占比在下降。

  为实体经济加油鼓劲,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从简政放权、简化审批到减轻负担、降低成本,从革除顽疾、改善环境到保护产权、稳定预期……实体经济企业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最困难的时期基本挺过来了”——多位企业家表示,2016年下半年以来,总体环境趋于稳定,实体经济企业的压力有所减轻。其中,对于降成本的感受有些纠结,“如果没有这些降成本的措施,2016年制造业企业可能会更难”;但是“成本偏高还是制造业企业眼下最大的困难”。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此给来年的楼市定下基调,楼市定位进一步明确。在去年下半年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后,楼市“限购”与“去库存”之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答案。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分化明显:一边是一、二线城市涨幅过快,局部投机成分上升;另一边则是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为此,中央提出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并研究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其中,尤其以“资金”和“土地”两大方面的政策措施最为根本,针对性也最强。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营改增”也是如此。“营改增”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着眼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

  完善“营改增”,具体措施为企业“减负”。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试点范围。这意味着,我国税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营改增累计减税4699亿元,不少企业都将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包”。

  在中国经济转型出色成绩单面前,杭州峰会的钟声敲响。这一刻,习近平站在演讲台,自信从容,娓娓道来。从“四个进程”“五个坚定不移”到“四个建设”“三个共同”,介绍中国发展路线图,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推动G20实现从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传递“中国方案”,中国的主张掷地有声。2013年至2015年,习近平3次出席G20峰会,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倡导G20成员建立伙伴关系,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三去一降一补”是方向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投资增速止跌趋稳,市场销售稳中有快,“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中国经济的航船总是在风雨中破浪前行,保持着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风险与隐患在发展中逐步得到化解。

  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关键数据好于预期,好的迹象在增多、趋稳向好的态势正在逐步确立。一年间,中国经济不仅总体平稳,而且一些反映经济运行趋势、增长结构及发展质量的关键数据也好于预期。

  结构优化促转型。52.8%,这是2016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第二产业高出1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再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领跑”三大产业。APP叫辆专车、外卖送到家、请位私教、订制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成为很多人日常的消费新场景。

  增长再添新动能。71%,这是2016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一秒钟破百万、12分钟破百亿元、一天超900亿,去年“双十一”的这些数字,正在创造某种中国式的“奇迹”。消费市场供给侧求新求变,消费需求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火车头”。

  细节蕴含巨大的信息。站在世界经济的坐标系中看中国,信心蕴含在这个意味深长的细节中。

  2016年12月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10月上升0.5个百分点,升至两年来的高点,连续5个月回升。数据一出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舆论认为中国经济向好迹象明显。

  放眼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也表现亮眼。从增速上看,我国仍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6.7%左右的GDP增速大大高于同期美国的约1.5%、日本的约0.6%、欧元区的1.5%左右。从增量上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量不可小觑,仍在稳步上升。

  中国经济的突出表现举世瞩目、令人叹服,让中国制度和道路的优越性反复彰显,也让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不断增强。

  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等多位学者看来,在全球环境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且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表现和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依然非常亮眼,保持6.7%的GDP增速难能可贵。

  “巨人没有踉跄,他在跳跃。”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墨卡托管理学院教授马库斯·陶贝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比喻中国眼下的发展情形。陶贝强调,中国经济不会崩溃,世界经济也肯定不会受到依旧蓬勃增长的中国经济的损害。

  “我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因为中国领导层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已经证明了其有能力推动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帮助中国实现快速发展。”英国资产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经理人伊丽莎白·伊伦古说。

  “凭借中国过去几十年累积的经济基础和改革经验,人们可以相信这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成功应对来自内外的各方面挑战。”阿根廷经济学家卡鲁加迪非常看好中国政府保持发展势头的前景。

  现在,中国经济运行处于一个相对合理区间,不一味追求速度,紧绷的供求关系得到舒缓,重荷的资源环境得到减负。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强。因此,对风险不能小看,要精心防范,要增强防风险的责任意识,要敢与风险赛跑,要跑在风险前面,要敢于亮剑。

  中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处于总体可控的态势。就地方债务而言,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总的债务率均不超过40%,这其中还包括了部分从地方融资平台转化过来的债务,总体比例是合理的。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中国的决策层始终保持清醒和高度警惕,并以一系列调控措施降低风险,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中国对防控风险充满信心。媒体报道认为,中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里的“抑制资产泡沫”,说明中央下决心要让经济理性增长,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中央最重视、最操心的重要经济内容。

  改革攻坚,须臾不可松懈。这些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顶住内外压力,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正是依靠改革开放,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结果。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优势、回旋余地是广阔的,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回望过去三十多年,中国虽然也曾出现经济的波动,也曾面临外部的风险,但中国一次次成功攻坚克难,让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预言不攻自破。中国经济带着信心出发,未来会呈现更加令人振奋的发展前景。

  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唯有进步者拥有未来。认识新常态、明确新理念、投身新实践,中国经济航船正站在发展新方位上,聚合澎湃之力欲破浪前行。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展望2017年,我们将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砥砺前行,稳中求进。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光明将继续照亮整个世界。

责任编辑:筱涵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