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联合网络诈骗举报平台——猎网平台,基于去年网民的两万多起举报,总结出十二大新型诈骗手法。网络诈骗缘何能不断翻新花样?猎网平台反诈骗专家研究发现,究其根本,这与大量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地下产业链的形成紧密相关。
网络诈骗手法花式翻新
近年来,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花样已成为网络诈骗发展形势中的一大明显特点。骗术的“精髓”在于使人不知,众所周知的骗术往往很难成功。随着媒体曝光的日益广泛,相关机构技术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网民自身防骗意识的不断提高,早年流行的虚假中奖、冒充房东、冒充公检法、消费者保障金等诈骗,现如今虽然仍有不断发生,但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红包诈骗、信用支付诈骗、实名认证诈骗、积分兑换诈骗、账户资金异常变动诈骗等全新的诈骗手法。
2015年堪称是网络诈骗的“创新年”,互联网上一下子涌现出了多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法,仅猎网平台当年监测发现的新型网络诈骗手法就多达12种,这其中很多骗术的设计非常巧妙,甚至出现了一些普通人几乎无法识别的“完美诈骗”手法。
以虚假微信公众号AA诈骗为例,骗子冒充某些游戏平台,注册了虚假的微信公众帐号,并以优惠充值为由,向关注了其微信帐号网友集体发送AA收款链接,受害者付款之后,骗子还会以充值不成功,没有收到钱等理由,要求受害者反复支付。在此类诈骗中,骗子不需要制作和使用任何木马病毒及钓鱼网站,就可以轻松的实现网络诈骗,而普通用户很难识别其真伪。
除了上述难以识别的网络诈骗手法外,2015年以来,还相继出现了账户资金异常变动诈骗、抢红包木马诈骗(抢红包外挂软件为木马)、微信提现诈骗、微信传销诈骗、微信游戏诈骗、微信公众账号申请诈骗、网购优惠券诈骗、短信保管箱盗刷、支付宝花呗套现诈骗、开通支付平台信用支付功能诈骗、新型退款诈骗、垮境代购诈骗、实名认证诈骗等多种其他形式的新型流行骗术,确实让人防不胜防。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以微信为平台,或者假借微信的名义实施的新型网络骗术手法越来越多,社交环境下的安全危机值得高度警惕。
网络诈骗人均损失持续上涨
除了网络诈骗手法的不断更新,受害者数量、人均损失及涉案总金额持续保持高增长等数据信息,仍是网络诈骗泛滥成灾的最直接体现。
2015年,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网络诈骗举报24886例,举报总金额1.27亿余元,人均损失5106元。与2014年相比,虽然网络诈骗的举报数量只增长了7.96%,但人均损失增却增长了146.7%,将近1.5倍。
在所有24886名举报用户中,共有5656名用户能够准确的描述自己首次接触相关诈骗信息的网络途径(不包括诈骗电话和诈骗短信的)。对于这些举报结果统计显示,社交工具是网络诈骗信息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占59.3%;其次是电子商务网站,占26.2%;搜索引擎和分类信息网站分别占比10.29%和4.21%。
从举报用户的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受害者占68.3%,女性占31.7%,男性受害者占比大大高于女性。但从人均损失来看,男性为4807元,女性为5729元,女性被骗后的人均损失比男性多出922元,高出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