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图照片:本报记者王伟伟 摄
“某年某月某日,工程完工结清。”辛苦一年的血汗钱最终变成了一张白纸欠条——来自江苏宿迁的建筑工人徐福顺说,这是他每年年底,最怕见到的一张纸。
一边是待结的工资,一边是不拿就没有其他凭据的“白条”。舍弃“白条”就等于放弃工资,拿了“白条”却不意味着一定能拿到工资。“有,总会更安心。”徐福顺说。
又是岁末,忙碌一年的打工者总希望带着收获回家团圆。然而,“白条”却在这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成为难言之痛。“白条”是怎样出现的?会带来怎样的“讨薪”难题?变成“白条”的工钱还能拿到吗?带着这些疑问,《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没拿过“白条”,不算在工地做过工
“能不能拿到钱要看所在的工地,还要看跟的老板,更要看运气!”徐福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已经在工地上度过了10个年头,这些年,他从来没签过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都是跟着老乡出去干活,靠的是口头承诺,哪有签合同的。”
“拿‘白条’很正常。”说起自己的经历,徐福顺说,没有拿过白条都不算在工地上做过工。一般都是自己的活儿已经干完了,工程还没结束,“工头写个白纸欠条给我们,上面写清是工程结束后结清工资。能直接拿到工钱的时候很少,好几次都只能拿着‘白条’去工地或者包工头家里要钱。”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沈建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农民工接受‘白条’更多是被迫,而不是自愿。在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时,打工者接受‘白条’总比空手而归好,但出具白条并不能视为工资已经支付,不能改变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事实,更不能因此免除拖欠工资的各项法律责任,劳动者有权拒绝接受。”
江苏苏州一处工地的管理人员向《工人日报》记者透露,建筑、水利、交通等工程领域,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多级“分包”,只有分包商和总承包商之间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下面的包工头和工人之间常常通过打“白条”确定工资。“在这些行业里,农民工最容易拿到‘白条’,也最容易发生工资拖欠问题。”
据了解,由于“白条”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悖,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相关部门要帮助持“白条”农民工讨薪,往往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缺少对恶意欠薪者的震慑,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农民工群体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及阅历等局限,仍有人相信“白条”,导致很难拿到工资。
当了包工头,“白条”仍未在人生中消失
和徐福顺在同一工地打工的郑勇,已经有8年的工地生涯了。尽管他已经从一名工地打工者变成了包工头,但“白条”仍然没有在他的人生中消失,每年年底拿着“白条”讨薪仍是他的必然遭遇。
“开工时的合同签得再严格,也难以执行。经济发达地区还好一些,很多内陆地区,工程方的资金到了年底周转不过来,就会拖欠分包商的工程款,分包商再拖欠包工头,影响整个链条的运转。” 郑勇说,靠 “白条”讨薪很难,反复被“踢皮球”。
郑勇怎么都没想到,当了包工头以后,每年回家却越来越晚了。“每年都挨到大年二十九才能回去,工人要拿钱回家过年,要到年底全部结清。所以只能先把钱给他们。包工头继续留在这里拿着‘白条’讨薪。”
“以后还想接活,所以相互之间不能弄得太僵。欠了23万元,给你20万元问你要不要,不要连20万元都没有。如此对比,3万元就显得无足轻重了。”郑勇说接受白条更多的是无奈, “工人都走了,人少势弱,能拿到一些钱就不错了。”
对于“白条”容易遭遇讨薪难,沈建峰认为,白条从法律的角度看就是“欠条”。“‘欠条’本身具有证据功能,能够证明和确认尚未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事实。拿到欠条后,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投诉。”从劳动争议的角度看,根据司法解释,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时,不需要经过前置的仲裁程序,可以直接作为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对劳动者来说,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在接受欠条时,一定要确认欠条记载的工资数额是否与事实相符,欠条上的印章是否是用人单位的印章,欠条签发人是否具有签发的权限等。” 沈建峰告诉记者,劳动者应该及时主张权利,避免主张权利的时效过期。
杜绝“白条”,签订合同是维权之法
农民工持“白条”讨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负责人日前表示,足额按时领取工资问题,是工会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各级工会组织也加强了相关方面的教育宣传,希望广大农民工在就业或从业过程中,重视签订劳动合同,并留好相关证据。
据悉, 2017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各级工会将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积极主动提供维权帮扶和服务,切实保障权益。
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积极参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与人社、公安、住建等部门协调配合,发挥工会系统欠薪报告制度作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确保农民工返乡前及时足额拿到工资。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尤其在房屋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方面出现的农民工持“白条”讨薪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一是要努力扩大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二是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工资支付实名制的监管,加大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的推进力度。
这位负责人还强调,有的建筑工程可能存在多级“分包”的情况,对此,建议相关从业人员一定要和“总包方”签订相关的劳务合同,这可以避免出现打“白条”的问题。
“此外,我们要发挥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聘请相关律师给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帮农民工处理遇到‘白条’的问题,教会他们认定哪些手续是合法的,帮助农民工找到就业、从业及用工的证据,引导他们依法合理地表达诉求,解决劳务纠纷。”
该负责人表示,还应引导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要依法依规,在法律制度环境下维护好自身利益。引导、帮助他们签订好劳动合同,保存好有关就业从业的证据。比如说在工程项目,在施工领域,有很多季节性或临时性用工,我们提示被雇佣人员保留好工资条,用工或者是支付工资的证明等,这样遇到欠薪时能够拿出相应的依据。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从根本上依法保护他们的权益。
防欠薪,政府在行动
年关将至,大批农民工将踏上返乡过年之路。能否拿到一年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成为他们最关心的事儿。如何确保农民工能及时、足额拿到这笔血汗钱,成了是政府与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
顶层有设计
2016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等五个方面提出十六条具体治理措施。
2016年年底,国家12部委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引导各地各部门联合行动重拳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地方在行动
在意见和通知的要求下,各地重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正努力确保农民工拿到足额工资过年。
河南省法院对隐匿财产、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恶意欠薪者,果断动用刑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老赖,硬起手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江西,欠薪企业被纳入“黑名单”,失信企业的被处罚信息,都会通过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交换至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实现信息互认共享。2016年以来,南昌市农民工工资欠薪的总额已经下降了一半。
福建省2006年开始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收效良好。而后,扩大至建筑市政、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日前,福建省发布《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实施建设项目劳务实名制管理。
(整理:赵剑影)
“白条”讨薪要注意几个数字
1.拖欠工资行为必须是2年内发生
协商不成可投诉。查清隶属关系,到单位所在地的监察机构投诉;投诉书面材料要说明姓名、性别、身份证明、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说明被拖欠工资的事实和要求足额支付工资等投诉请求事项。
2.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申请仲裁
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现在,各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开辟了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对欠薪争议案件优先受理、开庭;及时裁决、结案。
3.打官司,分清楚3种情况
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