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黄金周旅游高峰结束的同时,狂轰乱炸式的手机广告短信波也逐渐退去。记者日前上午在杭州武林门的一项调查也显示,50人中有49人确认自己接收过广告短信;94%的人表示自己不但不会相信该形式广告,甚至会拒绝这样的商品或服务;只有不到5%的愿意根据内容去联系对方。
在曾经被认为是第五媒体的手机上发的广告,“百分之百阅读率”的方式正在遭遇诚信危机。
长假里,每天平均10余条广告短信
“新品上市、打折信息,甚至出售发票的短信都有,这些天中最多的还是车船机票代售内容。”在杭州经营一家约120平方米超市的余仙华没有想到今年十一黄金周,他的手机怎么会那么忙碌。“先是收到‘××旅行社全市最低价国内游’,10月2日、3日就不停有短信说可以提供国内各城市免费陪游,接下来城市精品购物指南。”余先生说从9月30日开始,各类短信扑面而来,直到10月8日。他粗粗计算,这几天中至少收到各类广告信息80条——平均每天查看无效广告短信12条左右。
对广告短信“苦不堪言”的不仅只有余仙华一个。日前,记者在杭州武林门进行了一项50人参加的小型调查:98%的人确认自己接收过各种类型的广告短信,黄金周期间平均每人收到类似短信3.4条以上,比平时高出约60%。这些短信一个更加明显的特征是和黄金周内的商品或服务促销有密切关联。
省消保委的数据,今年截至目前,消费者向他们投诉的电信类服务案件1600余件,其中约有20%的投诉和广告短信有关,十一黄金周此类投诉比平时增长40%左右。
SP代理:2500元代发10万条短信
网络上,记者联系到了多个承接短信代发的SP,现在比较中等的价格是10万条短信2500元,约0.025元/条,而价格最低的SP收费只有0.018元/条——廉价的短信群发给广告发布者提供了便利。
“哪怕广告效果只有0.1%,其利润都足以相抵广告费用。”杭州一位曾做过手机广告促销装修公司负责人说,今年3月公司开张时他就群发过10万条短信,4月份的合同金额就达近150万。“只要有100人留意了我的这条广告,效果就很好了。”杭州某茶楼一高级管理人员也证实,仅仅是每年2次的黄金周问候都能给茶楼的生意带来约10%的日营业额增幅。
这些手机广告是通过什么途径、渠道发送的?发送这些短信又需要办理哪些手续?记者联系了一些SP代理商。
一位自称江西籍的张姓男子介绍,只要客户把需要发送的信息告诉他,通过网络在江西他就能把内容提交给总部,并通过由通信商分配的正规通道发送。同时他说“接收者手机显示的将是模拟的手机号码。”记者多次和对方讨价还价的结果是20万条,0.023元/条。
8日,记者联系上了一位网络名为“号码资源”的SP代理人,她说自己手头上掌握大量浙江高端人群的号码资源,在收到钱后,她们会根据内容发送短信。“发送完后给你发送记录,成功率大概在95%。”该类人群的收费约为0.03元/条,而普通人群的收费为0.018元/条。
在谷歌网站记者以“短信群发收费”进行搜索,共有185万条相关记录,而大部分宣传称,他们的普通人群收费约为0.025元/条,一般在2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20万条左右的短信发送;高端人群的收费要略高一些,一般在0.03~0.045元/条。
无论收费高低,一个相对统一的特征是,大部分SP代理商都不会严格审核发布内容的真实性。
手机用户:94%不相信短信广告
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对垃圾短信的清理和媒体对部分不负责任的SP公司的揭露;另一方面是广告发布方单一追求发布费用低廉而忽视评估广告效用——简单形成的手机短信广告遭遇诚信危机。
最近,清华大学相关专家做过一项“您对于无线广告有哪些恐惧和不安”的调查:43%的人认为是“我可能成天都被人追踪”;60%的人认为是“我的个人隐私会被商业信息所侵犯”;而大约80%以上的用户认为是“太多广告拥堵到我的手机上”以及“完全不知所云的垃圾广告”。
本报9日进行的一项调查亦证实:94%的人对手机广告不信任甚至拒绝相应商品/服务;4%的人表示会在接到广告短信后进行投诉。其中,只有2人表示他们平时会看折扣广告短信,绝大部分人都做答不会看广告短信,因为广告短信实在真假难辨,与其费力分辨,不如一竿子统统打死,一概不信。
“行内人搞砸了整个行业。”杭州广告业内人士余文明说,手机广告短信有别于其他非法短信,其本身其实有巨大的宣传潜力。手机媒体准确、准时、准许告知的程度比任何广告发布平台都更有优势。“问题是SP在一开始就和‘垃圾’、‘非法’挂上了钩,入侵式的粗暴宣传更是恶化了媒体和受众的关系。”他认为是大量的SP的恶俗做法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了“移动定向营销”这种良好广告推介方式的失去人心。
手机广告淘金者似乎为商业模式考虑得过多,而对手机用户的感受考虑得过少。海量的群发短信广告,使用户不胜其烦,手机广告短信的可信已经离零底线不远。
律师:手机广告侵犯接收方权益
发布业主——SP代理——网络支持——广告发布,这一整个链条中只要有一个环节被控制,手机用户就不会大量接到无效广告。而事实上,除了运营商和政府相关部门外,更多需要用户的自我维护。
浙江移动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一直以来致力于对垃圾短信、欺诈短信的整治,从今年开始商家自行发布的广告量开始呈快速上升态势。“尽管在即时监控,但对于目前随意发布的广告还没有切实有力的技术措施。”
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梅宁律师认为,根据《广告法》的规定,这种广告其实属于商业广告。以普通手机用户的身份,在未取得接收方同意的情况下,向用户发送广告短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接收方的正常通讯,侵犯了接收方的合法权益。“更多还需要手机用户增强自我维权意识。”他说,只有4%的人表示会事后投诉本身就是对广告短信的一种默许或纵容。
记者了解到,近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的监管滥发电子信息的《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草案》可能会给解决广告短信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根据规定,促销电子邮件、传真、录音电话、手机短信以及视像信息将受到规管,发布信息者须注明来源,并提供“拒绝接收”选项供市民选择,对违规发出信息的促销者,初犯者最高罚款10万港元,再犯者则罚款50万港元。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日期:20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