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失信榜

移花接木 当心中招假网站
发布时间:2007-08-28
文章来源:中国信用
分享到: 收藏

    网络越来越多地带给人们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却越来越不让人放心。真假网站之间只有一个字母之差,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法让网民们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借用彪哥的话叫“防不胜防啊!”有法律人士认为,对于假网站的监管,又存在多部门无从下手的尴尬

  

  读者质疑:
  假奥运官网从哪来的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网站,跟北京奥运会的官方网站一模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啊?”昨天下午,本报编辑部接到鞍山市王先生打来的电话。
  
    记者随即根据王先生提供的网址进到该网站,同时也打开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令人惊讶的是,两个页面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具体栏目设置,几乎是一模一样。但经过一番认真的比较,还是不难发现二者之间细微的不同——“克隆网站”上设有一个“2008年奥运会幸运抽奖活动”的小栏目。
  
    “这简直是太荒唐了!这个假网站可别破坏了咱迎接奥运会的和谐环境啊!”王先生在电话里忧虑地称。

  记者调查:
  “克隆网站”花样挺多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中的“克隆网站”并不少见,而且花招很多,比如采用极其相似的域名。甚至有人利用假网站进行诈骗活动。有些假网站与真正的网站只差了一个字母、有的则把真网站上的“L”改成“1”,乍一看,真假难辨。可往往就是这一字之差,便让众多网民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骗子们设置的“陷阱”中。
  
    另外,还有一些“克隆网站”通过设置网页链接,诱人上当。“去年我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求购某品牌的手机数据线和电池的信息,没多久就有一家购物网站主动表示有货,并发给我一个‘银行网上支付’的网页链接。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就填上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但网页显示支付不成功。第二天我到银行去查询,才发现银行卡上的2000多块钱被别人在网上给花了!”说起去年的被骗经历,沈阳的刘先生至今印象深刻。
  
    由于隐蔽性强,技术又在不断翻新,“克隆网站”让不少网民受骗上当。近一段时间,每次记者登陆国内某知名游戏网站,都会不时收到“恭喜您中奖”和“谨防受骗”这样“矛盾”的信息提示。据了解,该网站不久前已经被“克隆”,网页提示玩家“中奖”,而要得到奖品则需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公安部门不得不反复提醒网民提防网络“李鬼”。

  高手坦言:
  “克隆网站”只要300元

  “克隆”个网站难不难?其实只要花几百元钱,就有人帮你轻松弄出个“双胞胎”。
  
    “复制别人的网站,修改成你自己的网站……”
  
    “克隆别人的网站,修改并加入您的广告,快速赚钱,网站内容会自动天天更新,免维护。”
  
    网上,诸如此类给网站“克隆”的广告随处可见。记者通过朋友的介绍,假扮成客户,与一位专业克隆网站的“高手”进行了一次通话。
  
    记者:我要复制个网站,能行吗?
  
    “高手”:没问题!300元一个。
  
    记者:克隆别人的网站,不会有版权的问题吗?
  
    “高手”:我只是负责提供克隆器软件。别的我什么都不管。

  专家建议:
  治理“克隆网站”要快速持久

  “克隆网站”与仿冒对象大多极其相似,因此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普通网民识别起来有一定难度。采访中一些网民提出,采用相似、相近的域名,是“克隆网站”惯用的伎俩之一,能不能像商标监管那样,在注册环节就把住关口?
  
    辽宁金正律师事务所孙金宝律师分析说:“克隆网站混淆、误导消费者,侵犯了原网页的著作权。网页是独立的、可复制的图文组合作品,应当受著作权保护。但就域名而言,域名只相当于网络空间的‘门牌号码’,再加上域名资源本身有限,所以目前只能做到不与已存在的域名完全一样。”
  
    一位与记者熟悉的网警表示,查处“克隆网站”存在诸多现实的难题。比如某个游戏网站被克隆了,要查处它就可能需要不同地方的相关部门联手配合。而“克隆网站”在骗取网民的游戏账号、密码及钱财之后,很快就消失了,因此取证十分困难。
  
    据了解,依据《互联网站管理工作细则》的规定,信息产业部负责对全国ICP、IP地址及域名信息备案管理,并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省级通信管理部门根据涉嫌违法违规网站线索,对确属违法违规的网站进行依法处理。
  
    而在实际操作中,公安部门负责网络安全,通信管理局负责通信、网络管理,版权保护部门负责打击侵权,工商部门负责非法经营管理。只有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为此,曾有专家建议,通信管理、公安、版权保护、工商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长效管理体制。“一是要快,‘克隆网站’往往存在一两个星期就消失了,没有快速发现和反应机制,犯罪分子很容易逃之夭夭;二是要持久,通过持续不断的打击和监管,来遏制‘克隆网站’的蔓延。”

  本报提醒:留神“假网”的三张“脸”
  克隆网站原本只是一些网络黑客搞恶作剧传播假新闻的工具,而现在已经沦为某些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

  第一张“脸”:购物“陷阱”

  【案例】 小李是个数码产品发烧友,还特别喜欢在网上买东西。一天,他无意间逛到一个新的手机网站,上面有一款他心仪已久,但市面上已经卖断货的新款手机,不仅有货而且价格也比市面上便宜20%。小李当即就下了订单。
  
    结果满心欢喜的小李空等了2个星期,也没看见网站所承诺的“3天内送货上门”的手机。预感不妙的小李赶忙上网站查询,却发现原先的网页早已不能显示。他这才明白,自己上了“克隆网站”的当。
  
    【提醒】 通常,这类网站上陈列的产品比较齐全,而且价格也会比市场便宜20%—30%左右,以低价或者优惠活动等吸引更多的买家上钩。一旦收到货款,这个网站也会随即关闭。因此,网民最好时常核对网址的正确性,更不应该依赖网上搜寻器来找出网上商店的链接。对于大额的交易更应谨慎,请尽可能利用邮局汇款的方式,并尽量选择当面交易。

  第二张“脸”:银行“黑手”

  【案例】 陈先生收到一封自称某银行的邮件,该邮件称银行为信用卡客户提供了免费的透支额度升级服务,请陈先生通过邮件提供的链接方式进行升级。于是陈先生通过链接输入信用卡的卡号、密码进行了升级服务。几天后,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该银行网站遭到“克隆”的消息,所幸账户没有遭受损失。
  
    【提醒】 一般情况,欺诈邮件会引您进入一个假冒网站,虽然这些网站网址伪造得与真正的服务提供商十分相似,但仍有线索可循。所以,利用邮件链接进入网站,要记得留心一下显示的网址。另开浏览器,在地址框输入有关银行或电子商务网站的门户地址,查看网站首页的内容或相关涉及账户信息的网页内容,是个不错的方法。

  第三张“脸”:假证“帮凶”

  【案例】 “我们办的毕业证都能在网上查到注册号,保真!”其实这只是骗子的一个“骗中有骗、假中有假”的圈套。原来从假证贩子手里买来的毕业证书,根本不是注册到教育部的学历库里,而是注册到了制假证人自创的“克隆网站”中。而这些“克隆”的网站与真正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比较,从外观看,几乎没有区别,甚至从样式到色泽甚至包括栏目、广告、链接等细节都基本相同。
  
    【提醒】 千万不要听信制假者所谓“打通了内部关系,可以通过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入网档案,如果网上查询不出,可双倍赔偿”的谎话。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数据库可查1991年以后的高等学校学历。专家提醒广大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毕业证书信息数据库只有惟一的一家——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来源:辽宁法制晚报

发布日期:2007年8月27日

责任编辑:陈略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