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给电台的医疗广告热线节目打3分钟电话,只需念一遍事先编好的文稿,就可拿到10元钱报酬。昨日,武汉一位做了半年多“职业药托”的黄先生致电本报热线,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这类骗局。 47岁的黄先生称,去年6月他找到了这样一份“广告公司话务员”的工作。招聘公司称,每天打几个电话,一个月下来能挣500多元。 进公司后,黄先生才看到工作安排表:单子上列着各家电台医疗广告热线电话,以及广告推荐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名称、疗效等。公司一邓姓经理还现场对黄先生进行了“培训”,让黄先生学会倾诉“饱受××病困扰,自打吃了××药,见效很快”等等。
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黄先生就当起了电台医药广告节目的“托”。今年元月份,越来越觉得良心不安的黄先生辞了职。 谈及这段经历,黄先生说:“总之一句话,电台里的医疗专家卖啥药,我就得说我得了啥病。电台直播室外的场外‘专家’记录了我的姓名后,我才可以拿到报酬,平均每笔电话记录可获10块钱。” 记者在黄先生提供的培训材料上看到,这类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的电话骗局主要有两大法宝:一是恐吓,故意夸张说得这种病有多么痛苦;二是鼓吹,药到病除,生活美好。 黄先生说,他做过“托”的药品,很多其实只有保健品批号,长期服用反而会耽误治疗时机。 就黄先生所言,记者采访了武汉市工商局商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注意到这类“职业药托”现象,虽然对其查处取证有一定难度,但今年工商部门将加大对此种行为的打击力度。 新闻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