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短视频、做家教、兼职翻译、开网约车……疫情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计划或正开展一门副业。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年轻人通过合理规划在副业上尝到甜头,更多的则是因一时冲动,让副业变成“负”业。
发展副业,有人欢喜有人忧
27岁的林泽皓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国企广告公司工作。面对不定期的加班和不算丰厚的工资,她选择发展副业——拍摄短视频。一到休息时间或者恰逢不加班的节假日,林泽皓便和男朋友研究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视频和拍摄手法,最终选择定位“情侣剧情类”题材。
通过前期“试水”,林泽皓的账号收获不少粉丝。为吸引更多流量,林泽皓选择每天更新。“当时下班再累,也会跟男朋友商量拍摄的脚本,赶在一天结束之前将视频发出。”
半年的坚持,让林泽皓收获近100万粉丝,她也辞去本职工作,专心做短视频。
相比林泽皓在副业上的成功,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更多年轻人正因发展副业而陷入焦虑。
余小姐是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员工,也兼职做某社群团购商的店长。她表示,每个月的收入会因为订单量有所浮动,大概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订单量大的月份收入会超过主业。
虽然工作都是线上操作,时间比较自由,但余小姐有自己的烦恼,例如每天在朋友圈频繁发布产品让部分好友觉得厌烦,兼职公司不定期的线上培训活动占用本职工作时间等。
“干这个虽然收入还算可观,但总感觉影响工作和人际交往,现在就是处于一个想放弃又不甘心的状态。”余小姐说。
和余小姐抱有同样心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90后女生张丹在广州经营一家线下服装店,每天兼职开网约车。“线下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多打一份工赚点租金。”张丹坦言,主业已经消耗掉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副业时经常感到丧失耐心。
小心被副业“割了韭菜”
招聘网站前程无忧2021年发布的职场人副业调查显示,拥有副业的职场人中,有一半其副业收入不到主业的20%,仅有约6%的受访者表示副业收入高于主业收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年轻人不仅没有在副业上赚到钱,反倒“花钱买教训”。
现供职于广东某银行的周静就有被副业培训广告坑过的经历。她表示去年在网络上看到“配音培训班”的广告,称会对学员进行专业配音培训,学成后联络专业平台派单。
“交了599元培训费后才发现课程很水,而且后期也没有给资源,作为业余人士基本上接不到专业平台的单子,只能当钱打水漂了。”周静说。
“三个月学会配音”“六个月学会Python”“零基础小白也可以变身剪辑大师”……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充斥着诸如“配音”“编程”“剪辑”等速成班,打出“低门槛”“高回报”的诱人旗号招揽学员。
一些急于求成的年轻人对这些广告不加甄别,就头脑一热“入了坑”。前期投入数千元,结果只学到了皮毛,根本不能达到行业的准入门槛。
此外,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网络平台也在无形中制造副业焦虑。例如,在某热门社交平台搜索“副业”,会出现带有“你身边的年轻人都在从事副业”“年轻人,是该想想你的副业了”等字眼的推文,副业被包装成职业“刚需”,激起不少年轻人的焦虑。
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邓阳正饱受副业焦虑困扰。他表示,近几年身边部分同事被裁,自己的失业压力倍增。网上不少文章都在分析副业的必要性,他也在考虑要不要多条出路。
“我知道网络上所谓的‘赚快钱’的副业并不靠谱,但实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副业,真害怕有一天主业也没了。”邓阳说。
副业焦虑,与副业无关
一些人意识到本职工作的不稳定,试图从事副业缓解焦虑;一些人想要通过副业增加更多收入;也有一些人想要通过副业拓展更多技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表示,无论何种原因,年轻人从事副业是想让生活变得更好,值得鼓励,但切忌急于求成,盲目跟风。
第一,要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李锋亮说,现代社会知识与技术更新快,一方面一项工作需要职场人不断学习才能胜任,另一方面花费更多精力投入本职工作才有可能保持竞争优势。“开展副业的前提是在完成主业的基础上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不要看见人家都在搞副业,自己也跟风,做好当下的主业才能为发展副业提供支撑。”
第二,开拓副业需制定清晰的计划和目标。林泽皓建议,一旦决定开拓副业,不仅要确定自己适合从事的领域,也要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她表示,近几年短视频行业十分火热,身边不少年轻人尝试通过拍摄短视频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但是大部分对短视频运作流程不熟悉,也不清晰拍摄视频的主题和定位人群。“看着某类视频火,也跟风去拍,殊不知大家都在拍,市场早已饱和,最终发出去的视频根本吸引不了流量。”
第三,副业的发展最好和主业相关,立足自身所能。李锋亮表示,最好的副业是能够有效利用自己主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副业中积累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有助于促进主业进步。
“不管是主业还是副业,都需要认真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收获。”李锋亮说。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1期
半月谈记者:陆浩(参与采写:吴依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