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生活指南

读懂食用油标签 用油误区你得知道
发布时间:2018-12-26
文章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收藏

  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 研究发现,人体必需的八大营养素中,脂肪酸总量的70%来自食用油。选对油、用对油对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科学选购、食用和贮存预包装食用植物油呢?首先要读懂预包装食用植物油标签。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容器中的食品,预包装食用植物油是其中的一种。

  一、食用植物油种类繁多

  食用植物油是以食用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油脂。生活中常见的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食用植物调和油等。

  二、产品标签应仔细阅读

  我国对预包装食用植物油的标签有严格规定。在选购时,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看名称

  单一品种食用植物油,应使用该种食用植物油的规范名称,不得掺有其他品种油脂。如花生油,就是以花生为油料生产的植物油,菜籽油就是以菜籽为油料生产的植物油。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用植物油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脂,产品名称应统一标注为“食用植物调和油”。调和油不能以其中某成分来命名,如“橄榄调和油”、“亚麻籽调和油”就不正确,还应在标签上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二)看配料表

  配料表在标签中以“配料”或“配料表”为引导词,并标明各种配料。

  如单一品种“花生油”产品,在其配料表中标出“花生油”。再如“食用植物调和油”产品,在配料表或邻近部位会标示该产品使用的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食用植物调和油通常有以下几种标示方法: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添加比例为5:3:2;大豆油(50g/100g)、玉米油(30g/100g)、菜籽油(20g/100g);大豆油(50%)、玉米油(30%)、菜籽油(20%)。以上三种标示均说明该产品是由大豆油、玉米油和菜籽油按5:3:2的比例调制而成,即每100mL产品含50mL大豆油、30mL玉米油和20mL菜籽油。

  (三)看营养成分表

  我国规定必须在营养成分表中标识的内容有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若对除上述内容之外的其他营养成分进行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标示出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若使用了营养强化剂,应标示强化后油品中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若生产过程中使用氢化或部分氢化油脂,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四)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保质期是食用植物油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产品品质的期限。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三者关系密切。建议选择生产日期距购买时间较近、处于保质期内的产品,并关注产品所要求的贮存条件。

  我们每顿饭都离不开的“油”,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下面的误区你错了几个?

  误区1:吃油多样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事实上,油脂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可能属于同一类。

  如大豆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花生油和米糠油类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等。

  所谓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茶籽油和亚麻籽油替换等,才是正确的选择。

  误区2:煎炸过的油可以用来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扔炸过食物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产物。

  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温加热到冒油烟。“回锅油”可以用来煮汤、做花卷。

  误区3:无论怎样烹调,都用同一种油

  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过高温度的烹调会加速致癌物产生,带来健康风险。正确做法:

  煎炸应该用最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黄油、牛油、猪油等。

  炒菜应该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做汤、凉拌应该用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误区4:患病人群和家人吃一样的油

  心脏病人群,应该优先选择以下油:茶籽油、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血脂高人群,应该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建议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误区5:无论吃肉多少,用油量不变

  常吃猪牛羊肉的人,已经从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动物脂肪,尽量就别再吃动物油了。可以适当吃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

  肉吃少的人,偶尔可以用动物油烹调。

  吃素食的人,可以选择茶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米糠油,加上少量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亚麻籽油。



 

责任编辑:子京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