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来买冬储大白菜的顾客就排起了队。
11月7日立冬,掰棵白菜揪根葱,一家人吃顿热腾腾的饺子,这是老北京的讲究。又到了买冬储菜的季节,今年是不是再囤点大白菜,甭太多,有那么几棵,心里踏实便好。买冬储菜早已从季节刚需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略带一点仪式感的念想。
白菜每天能卖6000斤
凌晨5时,天色未明,连夜运到崇文门菜市场门前的冬储菜开始卸车。一过8时,来买白菜、大葱的老人们便排起了长队,从菜市场门口一直排到十几米开外的停车场。
“买两棵白菜腌起来。”趁着李师傅称重的工夫,老人边掏钱边对老伴说。称好了重量,李师傅回头问:“大妈,您拿得了两棵吗?我给您装这兜子里吧。”每年立冬前后,这都是崇文门菜市场里常见的场景。只是这几年,来买冬储菜的老人们会感叹,冬储菜的火爆程度远不及过去了,还好家门口仍有销售点。排队的老人们当中,有住在附近的,也有离得稍远的,菜市场位于广渠门桥边,从天坛、劲松特意过来买冬储菜的老人不在少数。
杨学清是菜市场的店长。作为老国企,崇文门菜市场年年销售冬储菜。“只要百姓有需求,我们就有满足的义务,卖冬储菜已经是我们的老传统了。”杨学清接受,每年从10月下旬便开始着手准备,售卖时间通常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今年预计会持续到11月15日。如果老街坊们有要求,这个时间还会延长。“白菜两毛九(一斤),大葱九毛九(一斤),年年价格都差不多。白菜每天能卖6000斤,大葱五六千斤。北京市民尤其是老人,还是非常认可冬储菜的。”
冬储菜不再是刚需
记者走访了多个冬储菜销售点,与过去几年相比,推着推车、骑着三轮来拉菜的老人已经难得一见。对很多老人来说,买冬储菜成了超市购物后“捎带手”的事儿,见着了总还是要习惯性地买两棵。“我拿不了太多,一次就买一两棵,到今儿为止已经囤了六棵了。”排队的一位大妈和身后的老姐妹念叨着。
如今,冬季蔬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冬储菜除了价格亲民,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更多老人说,不买总觉得这冬日里少了些什么,“过些日子天再冷了,刮风下雪的,不愿意下楼,家里备几棵白菜,心里总是踏实的。”
说起这些,彭老爷子很有感触,“过去那是刚需,每年买不少,存在阳台上、楼道里,时不时还要翻晒,一冬天算下来,真顶用。现在买白菜更多的还是念想了,一棵应季的白菜买回来,吃得比以前更精了,包馅儿、做汤、凉拌,一棵白菜好几种吃法,不浪费,渐渐成了乐事,没有仍然是不行的。”
冬储菜成了种“念想”
在菜堆边忙前忙后的李师傅胸前挂着工作牌,上头的照片仍是年轻时的模样,人却已是头发花白。“20多岁起我就开始卖白菜,明年就退休了。”和李师傅聊起卖白菜的过往,故事好像多得说不完,他还记得过去几年的11月与现在相比是冷是暖,他还记得过去卖白菜还要挨家挨户去送,“4楼的、6楼的,都得往上扛,年年不落。”“不知道等你们这代人老了,每年还会不会有卖冬储菜的景儿了。嗨,不想了,只要百姓有需求,它就一定有的。”李师傅的话里听不出是担忧还是期待,但记者也发现,冬储菜影响的不单单是老人,还有一代代北京人。在网络上,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下当年崇文门菜市场、和平门菜市场、东单菜市场外堆得小山似的冬储菜,这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只有看到买冬储菜排的长队,才觉得冬天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