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1日开始,本市就进入了多雨模式,降雨时大时小,时断时续,降雨初期,市民感觉和预报中的“暴雨”级别相距甚远。直到昨天6时,本市普降暴雨。据市气象台统计,6月21日12时至23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89.4毫米,城区平均107.4毫米,西北部平均116.2毫米,东南部平均85.6毫米,东北部平均72.1毫米,西南部平均64.5毫米;最大的雨下在了怀柔九渡河,累积雨量达到199.6毫米。
同一时段,京津冀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大雨,中部地区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104个站超过100毫米),河北最大降雨出现在保定黄石口,降雨量达142.0毫米。
气象部门表示,按照24小时雨量统计,最终的预报结果还是准确的,过程可能和预期的有些差别,气象专家比喻说:“如果把小雨看做足球比赛的1∶0,暴雨看成是4∶0,那此次的降雨过程就是上半场磨磨唧唧才1∶0,下半场开始发力,尤其是比赛结束前,连续入球。”
市专业气象台首席专家尤焕玲解释说,低涡系统非常活跃,每一次旋转对其所在区域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辐合条件好的地区降雨明显,配合冷空气和充沛的水汽条件往往形成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甚至冰雹天气。不过,低涡一般只有几百公里,在自身旋转的同时还会受大气环流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上下东西摆动,低涡的位置和强度均具有变化性强的特点,对降雨的落区和强度会有明显影响。
所以,综合以上因素,低涡活跃多变的特性对降雨特别是强降雨出现的时间、区域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本次低涡天气系统影响时间较长,其位置和强度是强降雨预报的关键因素。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表示,按现有天气预报能力,准确预报北京出现的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应是有把握的。但是,各具体地点的降雨强度和总降雨量可能会有出入。
从最新的预报来看,今明两天本市仍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最高气温分别为25℃和29℃,气温比较凉爽宜人。气象部门提醒,强降雨过后,土壤含水量大,市民应合理安排出行,避免到山区、河道等危险地带出游,注意安全。(记者 骆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