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
红包抢半天 使用有限制
“我在××店铺抢到一个红包,分享给大家,快来抢啊”,临近“双12”,较为火热的“抢红包”游戏再次在微信群中流行起来。记者参与发现,这些游戏打着实惠的幌子,诱导消费者再消费、多消费。市民莫先生之前连夜秒杀了几个红包,可一打开才发现,不是要购物满一定金额才能使用,就是第二次消费才能使用,更有好多金融公司的融资额度混在其中。他说:“这些消费券假借红包名义,实则干着广告的活,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和流量。”
陷阱2:
店家价格调整速度快
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早在一周前,她就看中了某品牌一款小脚紧身裤,准备“双12”出手。可是,店家价格调整速度之快,让她放弃了这次早有“预谋”的购物计划。原来,在12月10日白天查看网页时,这条裤子标价为259元,但到了晚上10时左右,价格变成了359元,商品图标下还特别注明 “12·12购物狂欢价预告”,朱女士抱怨,活动价格也太虚假了。
陷阱3:
“年终最低价”有猫腻
昨日,记者从5个不同的电商平台上选取了20款商品进行价格比对,这20款商品都曾在“双11”当天号称“全年最低价”。现在,其中12件商品的“双12价格”高于“双11”水平,6件商品价格和“双11”持平,还有2件商品价格低于“双11”水平。
还有些商家为了防止消费者比价,同款商品先下架再重新上架,商品主图也换成不一样的风格。明明是同一件商品,经过这“一上一下”的操作,不仅消费记录看不到,评价记录也全部清空,消费者难以比价,也无法通过已购买用户的评价来了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