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多美滋、美赞臣在内的多个洋奶粉品牌被曝一年来四度调涨。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成本上升、配方调整”等涨价理由并不充分。洋奶粉“想涨就涨”的“底气”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控。有评论人认为,中国一些制奶企业为谎言付出了代价。洋奶粉真实的涨价理由是庞大的消费群体的信任。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解释为何消费者信任洋奶粉,但却不能作为洋奶粉多次涨价却仍受青睐的理由——有调查显示,中国母亲样本中有49%的被访者认为“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
据Visa公司的统计报告显示,伦敦奥运会开幕周(7月23日至29日)期间,国际游客持Visa卡消费近7亿美元。中国游客在单笔交易额方面为最高达317.13美元,远超90美元的总平均值。有媒体报道伦敦奥运会期间,大批中国游客“扎堆”伦敦购买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学者指出,国人的消费行为体现着很强的等级性,被人们赋予更多的意义。不少奢侈品消费者认为购买价格昂贵奢侈品代表的是财富、社会地位和高品位,他们认为“高价格就意味着高品位”。
有意思的是,由于关税等原因,奢侈品在国内的价格往往高于原产地,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越来越喜欢到国外去购买,而他们之所以不在国内购买,节俭的传统价值观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到国外购买相对便宜的奢侈品,与他们追求“高品位”的心理诉求似乎并不矛盾。
这两件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相干的事情,却都凸显了国内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够理性:简单地以价格作为衡量消费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过分追逐高价格的消费品。
但是,高价格的消费品也未必就一定都是优质的。近年来,洋奶粉频频出现质量问题: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美赞臣、雀巢等一线洋品牌奶粉被曝金属污染、碘超标等。奢侈品的情况也不甚理想。去年,就某地方工商部门展开的质量抽查中,一线奢侈品牌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只有50%。Coach、GAP、LEVIS等在国内算得上是奢侈品的名牌,在国外却只能算得上是大众品牌。
对此,有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高价”的消费观念亟待理性回归。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决定消费层次,避免因为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的影响进行不合理、不理性的消费。
本网编辑: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