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拿这些‘低头族’没办法,尤其是在冬天。”说起“低头族”,作为“有车一族”的北京市民田乐有些无奈,“前几天降雪过后,路面本来就有些湿滑,我们开车都得小心翼翼,但还是出了让人后怕的一幕。当时,我行驶到家门口的人车混行道路时,我的车前方有一名年轻人,头上戴着大帽子。因为道路比较窄,我怕从他旁边驶过时会蹭着他,就用灯闪了一下,见他没注意,又轻轻按了两下喇叭,还是没反应,最后只能长按喇叭鸣笛。经过他身边时,我特意放慢速度看了一眼,只见这名年轻人耳朵里塞着耳机,手里拿着手机。”
“你说,这要是不小心的驾驶者碰上这样的‘低头族’,后果不堪设想。”田乐摇了摇头说,“还有一次,在一次活动结束后,刚认识的一个女孩子走路不停看手机。初次见面,我不好多言,就轻描淡写说可能会摔倒。她切换到后面摄像头拍地面照给我看,说‘这样不就能看到了’。我无言以对”。
“低头族”为何连走路的时间也不放过呢?
记者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因为无法活在当下”“不想浪费生命,所以开启多核模式。难道你没有觉得自己的时间完全不够用吗”“孤单。不想看见别人成双成对,所以选择回避”“因为恐惧”“手机,在公共场合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孤单的道具”……
理由各式各样,但这样的理由足以拿生命为赌注吗?
“在调查中,有不少学生有边玩手机边在校园内走动的行为,其中有较少的学生有过玩手机撞到路人等经历。这种在相对安全的校园内养成的习惯,一旦带到交通繁忙的校外,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危险性。”作为心理咨询师的陈子凡曾在大学期间对“低头族”进行过调查,“当人们专注某一件事时,往往会忽略出现在眼前的其他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未注意盲’。有大量因低头玩手机过于专注而导致‘未注意盲’的实例,或者开车撞人,或者走路被撞,或者掉进污水井等,造成自身或他人的人身伤害”。
不过,除了匪夷所思的理由之外,在一些“低头族”看来,“低头”是“被逼”的状态——不少被访的上班族都反映,成为“低头族”是不得已。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民营企业上班的刘先生表示,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经常需要出差,但又要处理大量的往来邮件,只能盯着手机做“低头族”。
家住北京通州、上班在金融街的韦小姐则称,每天她单程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超过一小时,总要找点事情打发时间,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看小说都很方便。
记者调查发现,“低头族”并非只有上班族,也并非只是出现在路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以及老人也加入到“低头族”的行列。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很多家长都会通过平板电脑对孩子进行早教,或是让孩子玩耍,一些家长在孩子稍微大一点就会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而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沉迷其中,成为“低头族”。对于老年人而言,屏幕越来越大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同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娱乐和交流,因此会花不少时间用来看视频、玩游戏等。
无从下手和“管得太宽”
曾有业内人士总结了智能手机诱惑人使用的5大特征:简便易用;是一种视听享受;提供众多选择;让沟通无压力;更重要的是,匿名而且安全。
手机业内的大小公司正朝着这些特征一路狂奔,而手机用户也甘愿以付出更多金钱的代价获得更大、更快、更智能的手机。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低头族”,或许不仅仅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匿名空间里表达自我,反而在现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如果不加以节制,必然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人们对手机过于依赖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那么,其他国家又是如何看待“低头族”?
由于黑莓手机产自加拿大,幽默的加拿大人就将手机称为“莓毒品”,即“crack berry”;
多数人玩手机时爱用拇指,韩国人就形象地称之为“拇指族”;
在意大利,则称“低头族”为使用数码而不说话的人;
爱玩手机的人们总感觉收到了新信息,时不时拿出手机查看,然而可能并没有什么新信息,英国人称之为“phantom message”即“鬼信息”;
在美国,帮助戒除手机上瘾更是成为一些戒毒所的新业务,被称为“nomophobia”。
应该说,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却由于部分人的使用不够科学、过度依赖,甚至患上手机依赖症,而引发大小不同的“囧事”和事故,尤其是由此引发的一连串命案,带给我们的是沉痛警示和深刻教训。
“低头族”成为潜在的公害,或自我危害巨大,成为事故频发的引燃点,的确需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和反思,并切实采取措施遏止过度依赖手机。
“司机开车用手机会被处罚,但是行人边走路边看手机难道不会妨碍交通吗?在路上的行人不仅是弱者,也需要承担在路面上相应的义务吧?”田乐的问题,记者无法回答,而这样的问题似乎也需要社会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不过,对“低头族”形成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监管,各方意见却不同。
“过马路玩手机确实属于法律空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这些行为,只有行人闯红灯的时候才可以执法。”广东省广州市的朱姓交警在邮件中向记者表示,“因为没有相关规定,交警不能硬加处罚。只能提醒市民:过马路的时候,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或是玩游戏,会分散注意力,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自身的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抬头看路。”
此外,也有地方交警部门表示,实际操作中存在难题。首先,此类行为比较普遍,且主要依靠交警在路面查处,因警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全天查处。此外,非机动车数量庞大,加上没有驾照及记分等形式作为“卡点”,更难管理。
另外,对过马路玩手机进行监管,受访的不少市民认为“管得太宽”。
“关于‘低头族’的执法立法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法律空白,单单管束‘低头’驾驶人是偏颇,对‘低头’行人的强制管理措施亦不可少,否则不是‘车撞人’而是‘人撞车’。”曾专门研究过手机对驾驶影响的北京律师徐伟向记者建议说,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在对“低头族”的管理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结合自身国情需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同时,不能只针对驾驶人“低头族”,还要管束行人“低头族”。
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则建议说,拓宽渠道打造平台,广泛宣传“低头”危害,倡导“文明行车,文明行走,文明使用手机”的行为,对典型的由“低头族”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曝光,引起群众对“低头族”潜在危险的高度重视,提高警惕。
“开车玩手机就是在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只有全民都行动起来,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驾车者就会自觉地养成一种文明的驾驶习惯,从根本上远离不文明的驾驶陋习。”张柱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