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王莹)这两天,城市通风廊道引发关注。这个在业内已热多年、在民众中还相对陌生的说法,因为“北京将建通风廊道引穿堂风”的相关消息进入公众视野。
按照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的说法,北京市正在利用通风潜力较大地带,完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系统,为此也成立了中心城通风廊道系统研究团队。如今,该研究团队正通过数据计算、路径寻优等科学方法规划三级通风廊道,以在中心城形成一套完善的通风廊道网络系统。
其实关于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北京并非全国特例,这也不是北京市头一次发声。近年来,广州、西安、南京、福州等城市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出过类似的概念。西安去年出台政策要求,今后西安市“风道”将被严格保护,“风道”内禁止建设高楼;福州市也规划了“一轴十廊、一门多点”的通风格局,并明确写进《生态福州总体规划》中。今年2月份,北京出台规划,将修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
作为城市规划中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能引发公众如此高的关注和热议,主要源于近年来频频造访各个城市的雾霾天气。公众普遍希望城市通风廊道的建设可以吹散雾霾,借风之力还城市一片蓝天。在新华网17日推出的网络调查“建‘城市通风廊道’吹霾,靠谱吗?”中,48.39%的网民选择了“非常期待,效果应该很好”,26.66%的网民选择“不看好”,剩下24.96%的人则认为“有一定效果”。
其实从规划初衷看,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通风廊道也不是要“造风”,而是让郊区的冷空气带更畅通地流动到市区,并把市区的热空气“换”走,从而有效降低市区温度。对于治理雾霾,多数专家表示风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污染天气,但并不能起到根治作用。
正如北京项目研究团队专家表示,中心城区空气流动性变差,导致生活、生产的空气污染物淤滞。北京规划的通风廊道主要是让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之间更好地“换气”。据介绍,项目组研究人员选取了西部廊道的昆玉河地区三个点进行实测,结果显示,通风廊道对降低局地热岛效应、促进空气流通有一定效果,尤其是在峰值时效果更加明显。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有真切体会,雾霾天的消散,目前主要靠风。北京通风廊道体系的建构,促进了城市空气的流动,不论是缓解热岛效应还是消散雾霾,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