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曝光台

公立医院热衷高价进口医疗器械 加剧“看病贵
发布时间:2017-01-06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收藏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呈现不断扩张趋势,由于应对市场竞争等原因,一些医院迷恋于斥巨资购买大型进口“超级设备”。记者在湖南多家公立医院单位采访发现,动辄需投资上千万元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PET-CT系统(非侵入性高科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设备)等世界顶级医疗设备,基本是“超级医院”的“标配”。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医疗器械领域存在“洋品牌”垄断、价格虚高等问题,客观上加剧了群众“看病贵”。针对这种情况,对全国医药市场有重要影响力的京津冀三省市,将联手启动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联合采购,作为示范,这一举措或将改变公立医院热衷高购价买“洋枪洋炮”的做法。

  公立医院热衷高价买“洋枪洋炮”

  湖南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一些医院热衷于采购进口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从植入的心脏支架、人工关节到检查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心脏血管彩超等,部分医院一一申报要求采购原装进口设备。

  “一个进口心脏支架出厂价2000元左右,用到患者身上却要一万多元,医院偏爱采购进口医疗器械,因为进口器械生产商和经销商会将产品价格的15%作为公关费。”这意味着,每给病人放一个进口支架,医生至少能拿到2000元以上回扣,这是造成支架用量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湖南省一位有多年医疗器械经营经验的业内人士透露。

  “我们是湖南省一家有名的中医院,现在医院采购医疗设备也向大型综合性医院看齐,只采购原装进口设备,比如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等中医院应有尽有。”湖南省一家中医院医生告诉记者。

  与药品销售一样,医疗器械的中间加价现象颇为严重。一般来说,一款高值耗材从生产厂家出来再到某家医院,要经过一级代理、大区代理、省级代理等多个层级,每一次转手的加价约有30%的利润可赚,而价格越高的产品,加价后的获利也更大。

  广东省物价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医院中,89%的医院主要从批发企业购进医用耗材,11%的医院分别从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同时购进。绝大部分医用耗材都要经过批发商这一中间环节。而另一方面,流通领域的加价率和加价幅度都缺乏有效监管。

  一些患者反映,目前在大医院看病药费有所下降,但检查费依然高昂,凡是住院病人均要做B超、心电图、CT等检查,心脑血管病人、脑梗病人经常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而且上下级医院、同级医院之间的医疗器械检查报告单不能通用,比如病人转送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做的大型医疗器械检查不认可,要重新检查,这客观上加剧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医疗设备采购缺乏完备制度设计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公立医院趋之若鹜购买进口医疗设备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出台目录对医院使用的设备和耗材进行品牌准入和最高限价。至于从目录中选择哪一家、哪个品牌,以哪种价格进入医院,最终的决定权全部掌握在医院手中。由于专业性较强,选择何种设备决定权有时掌握在个别科室、个别人手中。

  监督乏力。虽然有行业纠风,有主管部门,但由于医院众多,采买活动频繁,结算系统由各家医院自己掌握,导致政策三令五申,下面暗流涌动。

  医院按企业化方式运营带来的必然后果。为了逐利,一些医院给科室下达经营指标,科室再下达到每个医生头上,为完成指标,卖高价药、过度检查、小病大治等成为医院常用的手段。

  湖南省政协委员、湘雅二医院王云华教授建议,限制医院采购人员与政府采购平台人员的权力,完善财务制度,建立责任追查制度,建立医疗器械产品不良事件和风险监管、评估、预警和后续处置机制。在采购的医疗器械出现价格畸高或质量问题时,监督部门应严肃调查,根据实际情况严厉问责,依规处罚。

  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启动

  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日前在北京共同签署《京津冀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三地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协议明确提出,此次联合采购的核心是“量价挂钩,与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直接谈判”。

  这意味着,京津冀三地结合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医用耗材需求,要与包括心脏药物支架、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关节等医用耗材的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价格谈判,最大限度挤压过去多级、多地代理商介入省级招标造成的“价格水分”。

  按照《京津冀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内,三地将完成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一期开发建设,启动集中采购工作。未来,10大类40多万种医用耗材有望通过这一平台完成集中采购。

  据称,第一批选定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防粘连类、止血类、人工关节类和吻合器类六大类医用耗材,分别采用竞价、议价等不同的集中采购方式,分批分类开展集中采购工作,最终形成京津冀三地统一的产品成交价格,采购结果在京津冀三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内共同执行,并且实现采购目录中的全部品种网上采购。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说,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将坚持网上集中采购方向,遵循价格联动、公开透明原则,采取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综合监管等措施,“统一搭建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统一组建医用耗材评审专家库、统一遴选医用耗材采购目录、统一规范医用耗材资质审核标准、统一形成医用耗材价格体系,最后集中组织评审”,实现“一个平台、信息共享、结果共用”。

  “结合京津冀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用耗材使用总量可以推断,京津冀启动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对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降低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服务成本,进而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毛羽表示。

  据了解,该平台一期建设2017年1月完成。下一步,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还将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加强采购全过程综合监管,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不断总结采购经验,探索其他类别医用耗材的联合采购。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