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被贴“股民”“车主”“家长”等标签
“骗子怎么知道我家刚买了一台电视?”“这公司从哪儿打听到我的车该买保险了?”“我就考了一次研究生,之后每年都会接到培训班的招生电话”……不请自来的诈骗短信、推销广告本就令人不胜其烦,如今更让人瞠目的是,这些“骚扰”非常精准。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上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的渠道已呈现精细分类的趋势,普通百姓被贴上标签划入“股民信息”、“车主名录”、“学生家长”等,标价也因群而异。对此,北京警方表示,出售和购买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将面临刑事处罚。
被骗案例
案例1 刚购物就遇退款“假客服”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二”期间,市民李先生疯狂过了一把购物瘾。在等待收货的过程中,他接到自称是淘宝客服的电话。“她说因为支付宝系统升级,导致我已经点击收货的物品在后台支付时出现问题,需要我按照客服要求和提示进行退款操作”。一开始,李先生被对方的这套说辞说蒙了,询问为何付款失败还要给他退款。客服称是因为后台混乱,导致商家多收货款和买家多次付款。李先生很奇怪,自己从未收到过多扣款提示,“我虽然有些纳闷,但她说要把钱退回到我的账户。我想着反正没有损失,就答应了”。
李先生称,很快客服发来一条短信,其中有一个链接。“我点击链接后页面显示淘宝系统升级和退款,页面和官网的付款页面一模一样”,点击退款后,显示出的页面要求输入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码和验证码。当李先生输完个人信息后又收到一条验证码。此时,客服电话又打进来,要求他输入验证码后点击确认,完成退款。“根据以往经验,退款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啊。”李先生称自己当时便起了疑心,没有立即操作,而是回拨客服电话,显示无法接通。他立即通过淘宝官网拨打客服电话,这才发现根本没有支付异常的情况,“真是有惊无险,差点就被骗了!”
案例2 刚按揭就遭装修队“轰炸”
今年10月,王先生在通州经济开发区给儿子按揭购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谁知道刚把按揭手续办完,他的困扰也随之而来。
“从按揭第二天开始,就有卖沙子的、卖水泥的、安防护网的、推销家电的打来电话或者发短信,真是轮番轰炸”。一开始,王先生还向对方耐心解释,自家还未确定何时装修,明年夏天再说,无奈此说并未阻止各种商家纷至沓来,此后一个月内,他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推销电话,“真是要疯了,手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不是电话就是短信,安稳觉都睡不好”。
王先生无奈换了手机号,可刚安静了一个月,他在家具城注册了一个会员后,新手机号又被泄露出去,推销风暴又来了。“特别是一家小装修公司的业务员,隔三差五地发给我装修方案,还有建材让利的短信,真是烦死了,我只能把这些人都拉进黑名单”。
最后,王先生干脆买来一个“老人机”,专门在各商家登记时用,这样接收推销电话的任务也就落到这部可有可无的手机上。
案例3 某网站被指大量客户数据泄露
本月12日,网传某网购平台用户的密码、邮箱、QQ号、电话号码、身份证等12G(多达数千万条)的数据遭泄露,对此,购物平台回应或源自2013年Struts 2安全漏洞问题,正紧急核实数据真伪。
此外,近日网友发现上千万条网购个人信息竟在打包出售,两天内的网购订单信息可卖至每条7元以上,而十天前的数据就只能卖到每条0.3元至0.5元钱。数据包括消费者的姓名、购买商品、收件地址、手机号等详细信息。有业内人士解释,存在价格差异是因为十天前的订单顾客有可能已收到快递包裹,超过了信息诈骗的时效,导致信息附加值大打折扣。
记者暗访
精选信息价更高 万条3800元
北京晨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很多贴吧中都有人在求购消费记录信息,并对信息内容作出具体要求,这些网贴都会得到他人的回复,称可以提供服务。记者在网上随机联系了一位卖家,他报价“基本信息1万条300元”,并称“服务器提取一手数据,保证质量,长期合作”。
该客服称,数据包含买家商品信息、电话、家庭地址等,“数据源于我们的后台,不是从网站上抓取的数据,保证质量没问题。而且时间都是三个月内的”。记者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消费者购物信息,比如只要购买名包的客户,对方表示这类精选的个人信息价格稍贵,1万条3800元,“有的客户一次拿几万条,我们这儿都是回头客!”
随后对方发来一个“样品”表格,记者看到其中包括买家姓名、购物详情、电话、支付宝账号、家庭住址等信息。闲聊中,他坦承那些“回头客”中肯定存在电信诈骗的人,“他们买走干什么,我可控制不了”。
联系不上可退款 卖家有信心
记者还看到,一些资深卖家不仅可提供当天各大网购平台的数据,还可以提供机票、快递、身份证等详细信息。有些个人信息被细分成“白领名录”、“股民信息”、“车主名录”、“电视购物名录”、“高端名录”等,甚至还有“手机高端用户”、“银行高管名录”、“CEO培训班名录”、“北京各高档俱乐部会员资料”、“学生家长”等。根据所出售数据的详略之分,这些信息的价格也从一条几毛钱到几元钱不等。
采访中,记者加入了一个百余人的数据销售群,这里有数据批发商,也有普通买家,有买有卖,相当活跃。几个资深成员常常在群中发送广告,如“大量回收当天隔天的网购快递数据”等。有人询价时,卖家会谨慎要求私聊。
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一位卖家称,自家数据是从后台拿的,“绝对真实,一般晚上拿,第二天卖,如果你从我这里拿货打电话发现对不上,可以找我退款”。
楼盘信息也能买 别墅比楼贵
在这个QQ群中,记者询问“谁有北京新入住楼盘的业主资料”,不一会儿就有人答话“北京今年200多个新交工楼盘所有业主资料,要不要?准确率在90%以上”。
在卖家发来的信息截图中,列有某新楼盘10个业主资料,包括业主姓名、面积、朝向、户型、手机号(有遮盖)。不过对方很快将该图撤销,并提醒记者,“你是第一次买信息吧?行里的规矩是你把钱打到我的账号,然后我把信息发邮件给你。我们的资料都是根据楼盘区域划分,很有针对性,咱这叫‘点对点服务’”。
记者向其询问价格,卖家称根据楼盘本身价格不同,业主个人信息价格也不同。“普通住宅一般700户至4500户,10个楼盘800元。别墅楼盘一般150户至至800户,10个楼盘1200元,买的越多越优惠”。
核实信息半真假 买家多设防
按照几个卖家发来的样本,记者一一联系买家,尝试核实个人信息真伪。
信息显示,11月24日,一位身在江苏的龚先生曾网购,记者致电对方,电话被接起来。“请问是龚先生吗?”“你哪位?”对方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记者。“您是在网上买了一件大衣吗?”“你是干嘛的?”对方再次警惕反问,不等记者回答便挂断电话,此后不再接听。
记者又联系了另一位黑龙江买家杨女士。“您是不是前几天在网上购买了一条绣花连衣裙?”“真够缺德的,肯定有人把我的信息卖了,一天接三四个莫名其妙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杨女士的自言自语,随后被挂断。
在卖家提供的50个电话中,记者随机拨打其中的10个电话,其中3个忙音,2个关机,另5个均可接通。在另一位卖家提供的30个卖家信息中,只有一个电话可以接通,其余无果,记者试图再次询问这名卖家,却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张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