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曝光台

互联网保险火爆背后“坑很多”
发布时间:2016-09-19
文章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收藏

柏可林 摄

  虽然中国互联网保险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目前,互联网保险企业大多仍处于“赔钱赚吆喝”阶段,互联网平台将保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卖也屡有发生,比价平台传递失真信息更是饱受质疑,一系列乱象亟待规范。

  “别和我提那个‘保险比价互联网平台’,现在保险行内人提起这个就恨得咬牙切齿,这就是胡扯淡……”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采访保险业一位资深人士时,其直白地表达了对保险比价平台的反感。

  该资深人士的“愤慨”源于大部分保险比价平台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的数据存在失真、不全面和实效无法保证的问题,时常给客户传递有偏差或错误的信息。而“唯价格论”,忽略其他产品信息及服务信息,也把消费者带入了误区。

  而这只是“互联网+保险”发展乱象中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仅就互联网保险产品本身而言,也大多处于亏损阶段。从净利润来看,今年上半年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为负值。其中,泰康在线实现净利润-12558.57万元;安心保险实现净利润-297.93万元;易安保险实现净利润-2457.00万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代理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网上买保险,听起来像在淘宝上买衣服那么简单,但事实上,这里面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大数据没建立起来,保险公司对保险对象的背景根本不了解,产品设计非常难。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亏损。”

  险企赔本赚吆喝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险企纷纷转型“触网”、各类资本蜂拥而入。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至2015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主体从28家上升至110家。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人,互联网保险用户更是达到了3.3亿。数量庞大的网民基础,看似为互联网保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过,记者在进行深入采访后发现,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状况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今年7月,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大幅下滑至32.77亿元,同比负增长46.97%;今年前7个月,互联网财险累计保费收入 330.02亿元,占财险公司保费收入5341.89亿元的6.18%,同比负增长22.37%。其中,占据大头(近八成)的车险下滑明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车险保费下滑与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不无关系。车险作为网销保险的最大险种,费改之后不管是网销、电销、传统保险价格都是一样的。以往的电网销售优惠15%的优势不复存在,所以大量业务回流传统保险出单模式。

  不过,在上述保险代理商看来,实际上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原本就存在诸多问题。“别被忽悠了,你看哪家互联网保险企业是赚钱的?”该保险代理商对记者直言,“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当前做互联网保险的都是财产保险公司,它们做的都是一年期产品,这些产品很难有利润,即便有利润也被压得很薄。”

  即使是有大公司背景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推出的保险产品也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以近期刷爆朋友圈的众安保险(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三家大企业联合创办)“尊享e生”说起,这是一款典型的互联网医疗险。该款产品价格极低,并用了全民推广式销售手段。业界人士认为,“尊享e生”是众安用“砸钱”开发出来的一款产品,不可能得到长久的持续。

  另外,记者梳理发现,同样涉及医疗保险,2016年初,泰康也曾推出一款名为“尊享医疗”的中端医疗险,保费比众安费用贵20%,卖了半年就因为亏损而在6月份停售。

  生菜金融副总郑海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互联网卖保险还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是因为初期没有规模,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较为优惠的代理价格,而互联网获客成本又很高;另外,互联网保险公司新开发的小众产品,被大众接受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新开发的险种也会面临传统产品的竞争。

  比价平台争议大

  而互联网保险催生出的“保险比价互联网平台”也备受争议。

  保险比价互联网平台顾名思义是指将各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价格等数据收集后,通过网站、APP等窗口供消费者查询了解,具有抑制恶性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这一平台会给中小保险公司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是记者采访发现,保险行业人士非常不喜欢此类平台。有行业内人士指出,比价平台出现后,各大公司的产品都在作比较,比到最后,客户的选择是谁的产品最便宜就买谁的。但搜索引擎获取的数据存在失真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另一方面,服务行业如果一味地追求“便宜”,最后的结果就是满大街都变成是一星级和两星级宾馆,谁还住高档酒店?

  而至于是否是中小险企弯道超车的机会,该人士甚至认为是一种痴心妄想,“同样是一辆车买保险,平安和国寿给的价格比中小保险公司低,为什么低,是因为它们大公司背后有服务相随,而中小企业根本没有那么多网点,何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对此,上述保险代理商对记者分析,“有一些食品或者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如果附加值不强的,的确可以做比价。但有服务体系的附加值产品绝对不能比价,否则就偏离了方向”。

  再以车险为例,同一辆大卡车在全国不同地方投保两车刮擦险,在新疆地区的折扣为五五折,但在上海等江浙沪地区报销的就很少。原因是,新疆地域开阔,两车相撞事故几率较低,而在一线城市,这样的事故频发,保险公司不可能做亏本生意。所以不同地域必须有不同产品设计,如果一视同仁,就会出现江浙沪的车辆抢购新疆保险的现象。

  保险产品被异化

  在上述保险代理商看来,“中国大数据体系并未建立起来,鼓吹互联网金融给传统保险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的说法根本不靠谱。”

  以车险为例,当前互联网保险产品之所以不能取代传统车险,主要是其产品设计必须具有高度透明度,必须符合简单明了、利润薄等特点。然而,各地交通部门的数据当前还处于不透明状态,其互联网销售模式走下坡路是必然结果。

  “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至少还要在5年至10年后,只有当大数据整合好,才能对应地设计相应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这是一个系统问题,并不是网销产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上述保险代理商对记者分析,为何一再强调大数据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主要是当前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以重疾险为例,如果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具体背景资料不了解,在互联网背后买保险的很可能都是“癌症病人”,这种风险如果不能规避,互联网保险根本无法发展。

  郑海洋则对目前的监管环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互联网的其他业态,如P2P,本来保险是一种较好的增信手段,要比担保公司更加有保障,而P2P的投资人也愿意为之付出成本,但监管一刀切不准合作,其实对于保护投资人是不利的”。

  另外,郑海洋还道出了行业内存在的一系列行业乱象,“比如,蚂蚁金服把保险当作理财产品来卖,把保险的保障功能混同于资产保值功能;万能险甚至还大力宣传增值功能,其实都偏离了保险的初衷。而娱乐宝之类的被包装成理财的保险产品,把高风险的影视文化投资包装成低风险的固收类理财,份额的拆分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它原来的风险,随着影视市场竞争的激烈,这种风险总会暴露出来”。

责任编辑:筱涵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