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检测 发现其非法添加甜蜜素
5月30日,记者将隐藏在丰台柳村出租大院的3个粽子加工窝点向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举报。
丰台食药监局对此非常重视,专门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为了加大打击力度,食药监局领导提出对该窝点的粽子进行先期检测。
当天,记者以订购粽子的名义联系了石老板,并约定第二天早晨,石老板在给北甲地综合市场送粽子时,将记者订购的3种粽子一同送到馒头房。
5月31日上午,记者顺利拿到石老板窝点加工生产的粽子。丰台食药监局对此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了甜蜜素。
据丰台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甜蜜素”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倍,而价格仅为蔗糖的三分之一。
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甜蜜素是不能在米、面等食物制品中检出,否则视为非法添加。
现场查抄 1.7万粽子被一锅端掉
6月1日下午两点左右,丰台食药监局联合丰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食药中队的警察来到南三环万柳桥北侧的窝点。
当执法队员抵达查抄现场时,3家窝点的工人们还在紧张忙碌地包粽子、煮粽子。待执法人员来到院子最深处,也就是之前暗访时到的那家制作粽子的窝点时,包粽子的工人趁混乱已不知去向。
房间外,两个煤炉子上正在煮着两桶粽子。房间内,两个大盆里正放着已经泡好的糯米和叠好的粽叶。大盆中间放着一个大桶,里面码放了大半桶已经包好的粽子。而且地面上到处都是啤酒瓶、烟头和日常垃圾,两个工位中间的小桌上放着已经打开的半袋甜蜜素。
一袋袋糯米和甜蜜素堆放在房间的深处,边上是一箱箱摞着的红豆沙。记者走近一看,发现包装箱上写着“月饼专用”。
法晚记者数了数,这3家粽子窝点,当时一共有10个正用明火蒸煮粽子的大桶,而在每家窝点都搜查出了相同品牌的甜蜜素。
在整个查抄行动中,执法人员现场查扣违法生产食品、食品原料及工具设备,共计有大号不锈钢桶42个、大号不锈钢盆6个、塑料筐9个、大号塑料盆2个、地秤1台、糯米765斤、红枣280斤、豆沙馅132斤、芦苇叶12斤、马莲40捆、甜蜜素(食品添加剂)12袋(1千克/袋)、成品粽子17700个。
现场煮粽子容器
加多少甜蜜素?凭感觉
丰台食药监局的一位稽查人员根据现场查扣的甜蜜素询问黑窝点工人,粽子里如何添加甜蜜素。
这名工人称,添加甜蜜素的工作是由包粽子的工人来完成。包粽子工将包好的粽子放在大桶内,放一层粽子便撒一层甜蜜素。
说完,他指着大半桶已经包好的粽子说:“你看,这粽子上面亮晶晶的就是刚刚撒好的甜蜜素。”等大桶内的粽子放满后,就直接上火煮,煮熟后,再把粽子放到凉水里泡,所以一般人只能吃出来淡淡的甜味。
稽查人员还问道,他们往桶里撒多少甜蜜素是否有标准。该工人回复说,这哪有准儿啊,撒多少都凭包粽工个人的感觉。
黑粽子已被销毁、立案
据丰台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6月2日上午,被执法人员查扣的已经包好的17700个粽子被送到专业场地销毁,并且此事已立案。
该局证实,这些“黑粽子”无商标、无生产企业名称,主要销往附近的马路摊群市场。经初步调查核实,生产人员系外地来京流动人员。
丰台食药监局表示,除对上述无证加工粽子点进行查处外,还会对为无证加工粽子提供便利条件的房屋场所出租方进行追查。
加工现场查获大量“毒粽子”
多知道点
三方法分辨甜蜜粽
丰台食药监局执法大队的一位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随着端午临近,粽子的需求量增大,消费者还是要到正规超市或者商店去买,不要图便宜在小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
分辨粽子是否添加甜蜜素,可以一闻,二舔,三尝。所谓“一闻”,就是拿起粽子来闻闻有没有粽叶的清香,一般新鲜粽子都是用新鲜粽叶包成,煮熟后有天然的粽香味。
“舔”是指剥开粽叶后,用舌头轻舔与粽子粘连的部位,当然要没有接触大枣、豆沙或其他馅料的地方,如果粽叶发甜就要怀疑是否加了甜味剂。
最后,可轻咬一口粽子的纯糯米的一角,尝尝是否有甜味。如果甜味都被你发觉了,那就有可能这个粽子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了甜蜜素。
粽子禁止加甜蜜素
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明显。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在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范围内使用,最大使用量为0.65g/kg。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粽子(糯米制品)不得添加甜蜜素。
文/本报暗访组 摄/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