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曝光台

央视曝光苏泊尔钢锅锰超标4倍 多为低端产品
发布时间:2012-02-17
文章来源:
分享到: 收藏

 

《焦点访谈》2012年2月16日完成台本

——打破钢锅问到底

    “苏泊尔用的材料,首先不符合于国家国标板材不锈钢标准,是不合格的。尽管新标准中,放宽了钢材的使用范围,但是不论哪一种用来制作食品容器具的钢材,所有的指标是有国家的严格规定的,比如说锰的含量。”

    从检测报告来看,一些不合格的苏泊尔产品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但由于炊具是人体摄入锰的渠道之一,如果摄入量过多,会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锰的中毒,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它表现在神经系统,重度的可以出现精神病的症状,比如高急热性,很暴躁,那么再一个有暴力行为,还可以幻觉,医学术语管它叫锰狂症。

    据哈尔滨工商部门介绍,他们查处的苏泊尔不合格产品,几乎涵盖了苏泊尔所有的低档产品系列,从市场标价来看,基本上都在300块钱以下,他们也曾经抽查过苏泊尔的高档产品,并进行送检,但检测结果显示是合格的,企业关心的是成本,但是公众更关心的是使用安全。

 

  主持人 侯丰:

  观众朋友大家好,这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锅碗瓢盆,而这些每天都要接触的厨房用品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去年底一条新闻牵动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哈尔滨市工商部门经检测,认定知名品牌苏泊尔的四大种类,多达81个规格的炊具为不合格产品,而苏泊尔公司却坚称,自己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那么这起事件是什么样的来龙去脉,真相到底如何呢?

  解说:

  去年10月,媒体爆出著名炊具品牌苏泊尔大量产品被检测不合格。

  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经济监督检查一大队 大队长 张传义:

  这些产品就是涉案的苏泊尔产品,共四大类,81个规格960件,这四大类包括汤锅、蒸锅、奶锅、水壶。

  解说:

  哈尔滨市工商局道外分局针对苏泊尔产品的材质,也就他们到底用的是什么钢材,进行了将近3年的持续检测。

  哈尔滨市工厂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经济监督检查一大队 副大队长 吴宁:

  您看这个检测报告,这是来样日期2009年1月4号,这是我们第一批送检产品的时间。

  解说:

  从2009年初到2009年11月,哈尔滨市工商部门共向黑龙江省五金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送检苏泊尔样品37个,结果全部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原因都是材质不合格。

  吴宁:

  从苏泊尔公司来讲,他们对2008年到2009年11月份之间的37个样品,判断结论没有表示出异议,完全认同检测结果。

  解说:

  2011年8月,工商部门又抽检了苏泊尔82个样品,经检测又有56个规格的产品被判定材质不合格,这一次苏泊尔公司有了公开的回应。

  浙江苏泊尔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

  这个哈尔滨被检测出来有问题的产品,我们本身都是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的,检测结果是合格的,目前我们正在申请复检。

  吴宁:

  他虽然向我们提出了复检申请,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向工商机关提交出完整的复检材料,所以说我们的复检工作到目前为止,一直也没有实质性进展。

  解说:

  检测结果显示的材质不合格,就是指苏泊尔所使用的钢材不合格,对此,苏泊尔在2011年10月14号通过中国证券网发布公告,称自己的产品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检测是合格的,但并没有说明相关部门是什么部门,也没有说明,具体的检测内容是什么。

  张传义:

  苏泊尔公司对我们采取的强制措施有异议,异议主要体现在我们对该公司产品的检测标准上。

  解说:

  哈尔滨市工商部门和黑龙江省五金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依据的检测标准,是我国于1988年制定的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标准,该标准规定,各种存放食品的容器,和食品加工机械应选用三种牌号的奥氏体型不锈钢,苏泊尔所说的理解不同,就是指的这句话。

  张传义:

  我们理解该标准,指的材质应该只是这三个牌号的材质,苏泊尔公司认为这三个牌号只是举例,我们认为该公司的认识没有依据。

  解说:

  对于上述三种牌号到底是不是举例说明,苏泊尔公关主管张丽萍在2011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措词上有了一些变化,说上述标准中的几种不锈钢牌号,在不锈钢材料标准中已被取缔,苏泊尔已向卫生部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反映情况,寻求帮助,之后这起事件出现了新的变化。

  2011年10月23号,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988年标准已经严重滞后,因为不锈钢材料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已经有了很多新突破。

  2011年11月4号,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和苏泊尔公司等单位召开媒体沟通会,在会上出具了卫生部《关于不锈钢食具容器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复函称即将颁布的新的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将取消对不锈钢具体型号的限制,据此苏泊尔负责人表示,政府权威部门已经澄清了事实,证明苏泊尔的产品全部符合标准,是信得过靠得住的产品。近年来的确出现了不少新材料,是老标准不能涵盖的,如此看来,苏泊尔的问题好像只是走在了新标准的前面而已。

  2011年12月21号,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发布实施了,新标准虽然取消了对不锈钢具体型号的限制,但是仍然规定不锈钢制品的主体材料,应选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材料,这些钢材的组成成份,都有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标准,而比照检测报告,不合格的苏泊尔产品采用了钢材,其组成成份和国家标准中的主要指标都对不上。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 名誉会长 李成:

  苏泊尔用的材料,首先不符合于国家国标板材不锈钢标准,是不合格的。

  解说:

  尽管新标准中,放宽了钢材的使用范围,但是不论哪一种用来制作食品容器具的钢材,所有的指标是有国家的严格规定的,比如说锰的含量。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 信息主管 宋锦华:

  一般都是小于等于2。你看,新的国家冷轧板材标准里面,一共有71个钢号,锰含量小于等于2。

  记者:

  那就说从这个来看,我们所有的这种,做锅碗瓢盆的材料,这个锰的含量都是小于等于2%。

  宋锦华:

  对,应该这样的。

  记者:

  这是非常肯定的。

  宋锦华:

  非常肯定的。

  解说:

  根据黑龙江省五金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这些不合格的苏泊尔产品锰含量都大大超标。

  吴宁:

  苏泊尔不合格产品所选用材料中,锰的含量,要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

  解说:

  从检测报告来看,一些不合格的苏泊尔产品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据专家介绍,锰在钢材中的作用,可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提高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和耐磨性,但是如果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反而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黑龙江省五金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副站长 王本启:

  它从理论上来讲,或者实践来讲,它的耐腐蚀性,不可能达到那个,没有那个好。

  记者:

  就没有国家规定那个。

  王本启:

  那个好,对,没有。就是它俩比较,肯定达不到那个水平,就是说耐腐蚀性。

  解说:

  根据不锈钢中需添加的主要合金元素,以其中的镍和锰为例来对比,其价格相差悬殊。

  李成:

  镍的价格现在一吨是十三万,锰是一万三一吨,那是十三万一吨,就可以看出,这个肯定是成本比较低的。

  解说:

  据哈尔滨工商部门介绍,他们查处的苏泊尔不合格产品,几乎涵盖了苏泊尔所有的低档产品系列,从市场标价来看,基本上都在300块钱以下,他们也曾经抽查过苏泊尔的高档产品,并进行送检,但检测结果显示是合格的,企业关心的是成本,但是公众更关心的是使用安全。

  此前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容器具,锰含量超标问题,卫生部官员表示,只要符合我们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制品,其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危害。但苏泊尔这些被检测出来的不合格的产品,锰含量已经严重超标。面对公众的置疑,苏泊尔品牌公关负责人,张丽萍的回答是,锰含量问题无关不锈钢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锰含量并不意味着锰析出量。

  宋锦华:

  这个我不同意,为什么其它的元素析出,它(锰)不析出呢?这个从道理上,不太好解释,铁能析出,铬能析出,镍能析出,为什么猛就不析出呢?没有检测,不能等于没有析出,现在我们不能肯定说,这里面析出多少,但是肯定有析出。这是没问题的。

  记者:

  而且含量更高应该来说,析出量应该更大一些?

  宋锦华: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金属里面的各种元素的析出量,应该和它的含量是成正比的。

  解说:

  目前我国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在理化指标一项中,只规定要对铅、铬、镍、镉、砷的析出量进行检测,并没有对锰析出量检测的标准和方法。但由于炊具是人体摄入锰的渠道之一,如果摄入量过多,会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已经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吕利:

  这个锰的中毒,其实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为它表现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方面,那么重度的可以出现精神病的症状,比如高急热性,很暴躁,那么再一个有暴力行为,还可以幻觉,我们医学术语管它叫锰狂症,进一步可以出现,类似于帕金森综合症,我们管它叫帕金森病的这个症状,类似于这个症状,那么这个症状,实际上已经告诉人们,已经出现了神经形态学改变,不可逆了。

  解说:

  据专家介绍使用类似材料的企业,远不止苏泊尔一家,而对于锰的析出量,是否需要检测,目前还没有定论。

  侯丰:

  关于苏泊尔质量的争论已经发生了几个月,至今还没有结束,而锰含量超标的产品也依然在市场上销售,其实无论是旧标准,还是新标准,炊具材料中,锰含量不得超过2%,都是一个硬标准,但是超过标准的产品,可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目前还没有硬性的检测要求,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我们的检测标准和方法是不是也要尽快的跟上,面对消费者的担心和忧虑,有关部门能否给个明确的说法呢。

 

本网编辑:陈略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