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开始前,先请读者看一个注册9个月零18天的公司获得的“中字头”机构认证的四大“荣誉”。
为了保全涉世不深的企业名誉,我们把这刚过半岁的“娃娃”、喜获四大“殊荣”的公司名称做了处理。谅他可能是误入歧途,想他可能会变好,脱掉这样的 “纸马甲”,以真实形态去面对他的消费者。
就在本文起草时,我们又接到一家协会秘书长发来的图片,求证“荣誉”价值与合法性。
我们正在研究“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与“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中心”两大机构并驾齐驱发证的来头,又冒出了“中国质量认证品牌监督中心”+“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中心”的机构。
读者看到这里,是不是对谁申请了这种“荣誉”感觉已无关紧要,发证机构才是真正的问题!
网上检索“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找到了其英文缩写简称CQCS的官方网站:www.chinacqcs.net在网站 “机构简介”中找不到主管部门、找不到网站备案号,更找不到属地公安机关备案,属于典型的“三无”非法网站。
“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 网站机构简介中提到的“协办中心有:中国企业信用评估中心”,检索这个中心的网站同样 “三无”。
在不同的“荣誉”证书上分别出现了“中国企业信用评估中心”和“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中心”与“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或“中国质量认证品牌监督中心”配套发证,“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中心”在“百度百科”中扯上了商务部办公厅、又扯了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我们向相关方了解“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中心”,答复是:没听说过、不了解、不知道、没接触过这样的机构。这个没有主管部门的“中字头”机构网站没有备案,同样是“三无”。
最近,新华网新华视点播发了《揭秘“优秀企业”背后的骗局:7万场野鸡评选!》报道了陕西省华阴市警方破获的一起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资金初步估计超过5亿元,案件揭开了一场自2018年开始,受害企业遍布全国的“野鸡”评选骗局的秘密。
庞大的市场、激烈的销售竞争“荣誉”证明似乎成了“刚需”,违法分子变着花样以各种“机构”名头卖牌子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企业需要宣传、品牌也需要荣誉,但荣誉的取得必须要依法有据!谁发的“牌子”才够权威?世上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消费者,消费数据产生的消费者好评才是金杯银杯。企业花钱买来的牌子,不仅没有任何证明作用,徒增不必要的开支,还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潜在的危害,假牌子、假荣誉正是合作方违约时最好的“被误导”理由,也是消费维权的利器。企业如果不是存心不良,故意掩盖真实面目,就要从经营安全的高度看待买来的“荣誉”,那不是光荣和光环,是一张好脸贴上了狗皮膏药,是一颗颗待爆的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