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图说社会

从非洲跑进中国的“马拉松经纪人”
发布时间:2017-11-17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6版
分享到: 收藏
  2011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如今,中国每年有500多场马拉松比赛,几乎每个城市都在争相筹办自己的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热”创造了一个经济效益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比如,大批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和运动爱好者,常年辗转中国各地参赛,成为“职业跑马人”;而负责帮他们牵线运作的中间商人,则被称为“马拉松经纪人”

从非洲跑进中国的“马拉松经纪人”

  ▲欧辰(左一)和他的运动员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书旗

  近日,一则有趣的新闻刷爆各大网络:在上月举行的嵩山少林国际马拉松赛中,埃塞俄比亚小伙Amogne以2小时28分0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全程项目冠军。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冠军选手的“战靴”竟是一双凉鞋,其中一只鞋的扣带还坏了。

  有人问Amogne,为何穿着凉鞋还能夺冠,难道凉鞋是特制的?他指着“带伤”的鞋子哈哈大笑,答案不言自明。

  同样合不拢嘴的还有肯尼亚人Obed——负责帮Amogne联系中国马拉松比赛业务的经纪人。

  讲起Amogne,Obed直呼“不可思议”,因为他已经不止一次看到Amogne穿着凉鞋夺冠。

  几周前,Amogne才经过Obed牵线,生平第一次坐飞机来中国。Amogne需要在上海转机去兰州比赛,但一下飞机他就懵了,他不会说英语更听不懂中文,茫然四顾,不知道该找谁,也不知道要去哪儿,索性躺在机场的沙发上睡了一觉。

  这可把Obed急坏了。他在机场找了好几个小时,差点就报警了,结果无意间在一个角落发现了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的Amogne。哭笑不得的Obed赶紧把Amogne叫醒,给他改签机票。

  因为担心语言问题,Obed特意找到旁边也在候机的两个中国人,拜托他们帮忙照顾Amogne,千叮咛万嘱咐,总算把Amogne安全送到了兰州靖远马拉松比赛的现场。

  经过机场风波,Obed对Amogne的比赛成绩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然而,结果让Obed大吃一惊——Amogne竟然穿着一双凉鞋以绝对优势拿下男子半程项目的冠军。

  在Obed的帮忙牵线下,像Amogne这样第一次离开非洲大陆,“跑进”中国的马拉松选手还有很多。他们名利双收,也亲眼见证了中国马拉松赛事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中国马拉松盛况的“参与者”

  2011年北京马拉松的3万个名额,在启动报名的第6天才勉强报满。时过境迁,如今要想拿到北京马拉松比赛的参赛名额,难度堪比春运买火车票

  时间退回到2011年,那时候,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跑道经常站不满,看的人比跑的人还多。

  肯尼亚小伙Obed,在来到中国上海大学求学后的第2个月,就赶上了其中一场。

  从小喜欢跑步的他,在上海参加了半程马拉松,轻松拿到第二名,还拿了一万元奖金。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也是他拿到的第一笔奖金。

  那时候,Obed肯定想不到,这不经意的一跑,将会彻底改变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6年间,他的本名Obed用得越来越少,老师和同学们更喜欢叫他“欧辰”。他并不知道这两个汉字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一个中文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

  正是在这6年间,马拉松比赛在中国遍地开花。最热闹的时候,一年有超过500场马拉松比赛,逾千万人次参赛,带动相关行业收入上百亿元。

  2015年北京举办马拉松比赛时,总计有超过6万人参加抽签,争抢3万个全程马拉松比赛名额,中签率不到50%。

  这一盛况还催生了“黄牛”——按照官方的收费标准,“半马”报名费50元、“全马”60元,但从这些“黄牛”手中拿号则要花3000元到5000元,贵了至少60倍。

  一位“黄牛”感慨:“现在卖马拉松名额,比卖iPhone还赚得快、赚得多。”有人问为什么,他说:“现在土豪都流行跑马拉松了。”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马拉松在中国到底有多火爆:2015年首届南京马拉松比赛的名额,在一些网站标价高达1999元,是原报名费的20倍;2014年上海马拉松比赛的3.5万个名额,4小时内被一抢而空,高峰时段排队等号竟然排到700多万号,抢名额的难度直逼抢上海车牌;2013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跑马拉松赛成健身新时尚”位列其中,那一年的北京马拉松营收超过3000万元,创下了中国体育史“最贵一天”的记录......

  2011年北京马拉松的3万个名额,在启动报名的第6天才勉强报满。时过境迁,如今要想拿到北京马拉松比赛的参赛名额,难度堪比春运买火车票。

  6年前懵懵懂懂“跑”进中国的欧辰,不只是一个见证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他是中国马拉松圈内最出名的“洋中介”,短短几年时间,他手上已拥有3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马拉松运动员,这些人每年参加100多场大大小小马拉松比赛,几乎每次参赛都会拿到奖牌。

  “你还是外国人吗?”

  他出门时身上基本不带现金,只拿着一部手机,时不时用微信发几句语音,走到哪儿都是直接用手机“扫一扫”结账。他甚至还会和学校门口的黑车司机讨价还价——活得比中国人还“中国”

  和大多数肯尼亚人选择去美国或欧洲留学不同,欧辰一开始就坚决要来中国发展。

  身边朋友不理解:“不去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去中国呢?”欧辰解释说:“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发展势头很好。美国确实很好,但我更想作为一个参与者,与中国一起发展。”

  从2011年只身来到中国读大学至今,欧辰现在已是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能说一口流利并且地道的中文。让中国同学头疼的“宏观经济学”,他轻轻松松就能考80多分;大三那年,欧辰在报考的2500人中突围,考进了上海大学最厉害的人才学院;他还获得了保研的机会,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这是上海大学最高级别的奖学金,全校只有10个名额,除了欧辰以外,其他都是博士生……

  身边朋友惊讶于他强悍的学习能力,都称他为“学霸”,但他总是笑着挥挥手,很“中国范儿”地说:“哪里哪里。”

  他出门时身上基本不带现金,只拿着一部手机,时不时用微信发几句语音,走到哪儿都是直接用手机“扫一扫”结账。他甚至还会和学校门口的黑车司机讨价还价——活得比中国人还“中国”。好多朋友都纳闷:“欧辰,你还是外国人吗?”

  “上海是我的第二个家。”已经在上海生活五六年时间,欧辰觉得上海这座城市以及在这里遇见的人,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和朋友外出吃饭,欧辰会主动买单,“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非常舒服。”他请过很多人吃饭,包括一起跑马拉松的朋友、马拉松赛事的赞助商和运营商。大家坐在一张桌子上,欧辰会让年纪比他大的人先坐,更尊贵的人坐在里面的位置。跟领导喝酒,杯子不能超过对方,“这是一种尊重。”

  以前,他跟他的外国朋友一起吃饭是AA制的。可是来到中国后就不一样了,“我跟你说我们一起吃饭,那就意味着是我请你吃饭,我来买单。”

  “这些都是我跟人吃饭时观察到的中国习俗。我现在已经很像一个中国人了。”这些经历让欧辰很早就明白了中国社会的一些规矩,也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讲“关系”的国家。

  在国外参加马拉松比赛,联系主办方非常简单,但在中国,这个过程非常微妙。

  欧辰正式开始做马拉松经纪人是在2014年,因为刚接触,谁都不认识,只能先从一些小比赛开始。他会打电话联系主办方,问他们需不需要外籍运动员参加。

  “与所有外国人一样,我一开始是非常直接的。主办方问我,需要多少邀请费,我就说一万元人民币,不会说太多细节。主办方说,太贵了,不好意思,我们已经和另外一家合作了。”

  “碰壁”了好几次,欧辰不明白,就找朋友聊,朋友也帮他分析,被他们拒绝是不是因为说话太直接?后来,欧辰试着学着像中国人那样说话,“他们再问我需要多少邀请费时,我不再直接报一个数字,而是会跟他们说,您觉得应该多少,您说就是了。”

  果然,主办方不再拒绝他,欧辰总算松了一口气。原来中国人是这样打交道的。“在国外,不一定是朋友才能合作,但在中国不一样,首先要跟他谈感情,再做事。比如有些主办方会说,欧辰啊,这一次我们也许给不了什么条件,但你能不能帮忙找一两个运动员,我也会派人去,这样我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