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详解万元月薪怎么赚
近日的北京大学南门外,满是堆积成小山的“快递” 供图/视觉中国
2017年快递全行业即将迎来的第九个“双11”,全网邮/快件业务量预计将再创新峰值。据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初步预计今年“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邮政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预计最高日处理量达到3.4亿件,是日常处理量的3倍,日均处理量达2.5亿件,是日常处理量的2.2倍。
今年“双11”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将投入作业场地近3000万平方米、干线运输车辆近9万辆以及现有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近300万。无人机、全自动快递分拣机器人也会更多投入运营。
聚焦
电商站点突击增加快递员
“提前准备是必需的,人员储备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京东小康站站点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站点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电商大促高峰,此前已经又新招了一批京东专职的自营配送员工,“新招了6个,现在站点正式员工已经有23人,此外还有合作平台达达的合作人员大约十来个人。这些天越来越忙,还在陆陆续续招人。”
来自苏宁的信息则显示,为备战物流高峰,北京苏宁在现有快递人员的基础上,新增快递员300名,与此同时,“双11”期间北京苏宁全城94家门店员工以及公司职能体系也将加入快递配送,提高“双11”订单配送效率,同时保证配送的准时快捷和高服务品质。
各方面信息都显示,整个快递行业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年度尖峰时刻紧锣密鼓展开全力的准备。
年底时段重现“万元急聘”
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快递招聘信息也进入密集发布期,“××物流急聘快递”、“公司直招,不收取任何费用,就近安排”、“诚招快递,提供车辆”的信息比比皆是,其中也不乏“月薪一万急聘快递员”的关键词。有行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快递招聘的信息实际上常年都会在网络上出现,但是每到年底的这段时间招聘需求相对更为突出,因此在这阶段出现“万元急聘”的字眼并不意外。
在较为知名的老牌物流企业德邦的招聘帖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其中注明:欢迎曾经任职过的优秀员工重返公司任职;有快递工作经验者、退伍军人优先录用;公司提供电动三轮车,自带四轮车可提供油补。
而相对规模稍小的更多物流公司招聘信息中,则显示对人员的条件要求并不苛刻:“初中学历即可”;“能立刻上岗的待业人员”;“1.6米以上、18-45岁男性”;“无传染性疾病,无犯罪记录,为人诚实,转正后能签长期劳动合同”,等等。
与此同时,不少快递招聘帖中做到了“明码标价”,为潜在的从业人群开出看上去不错的“薪水单”。其中一家的招聘信息在福利待遇一项中写道:“第一个月试用期底薪5000元:第二个月转正底薪7000元。公司为每个员工缴纳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失业险、生育险、养老保险(五险),每月报销话费200元,出车中午如赶不回来的情况下公司每餐补助30-50元。工作时间早9点至晚5点,北京经常遇到堵车等突发情况,如遇此情况,超出时间按每小时 20元计算,每周双休,忙的时候需要加班只休息一天,多出一天按基本工资的2倍计算。”
招聘启事注明“晋升通道”
另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则在薪酬福利项目中标注更为详细:工资4000-8000,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上不封顶,月休6天;公司协助解决住宿问题,并每月提供食宿补贴,自带四轮车可提供油补;企业福利方面,按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带薪年假、公司互助基金、中秋月饼到家、亲情1+1福利、集体婚礼;除此之外还有补贴:话费补贴、冬季取暖补贴、夏季高温补贴、机动车油费补贴、特殊技能补贴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就为未来员工明确指出了职业发展路线:“晋升通道:快递员—快递员组长—营业部经理—区域经理等”。信息同时注明,“公司99%的管理人员由内部产生”。
相关行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快递业的收入水平在服务类中,属于平均水平较高的一类,所以上述行业招聘信息中普遍乐于亮出薪资基本线,这也是该行业在务工人员招聘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不过,每逢旺季的用工缺口风险,仍然是快递物流行业普遍面临的年度痛点。
详解
日送百件月入五千是常态
快递员究竟能挣多少钱?一位配送小哥告诉北青报记者,快递员的工资构成大多都是保底工资+计件提成的形式,送件提成一般的在每件1元左右不等。
“比方说,你的底薪1500元,每天你派件100个,10公斤以下每件1元就是100元,30天3000元加底薪1500就是4500元工资。这还没算收件,收件一般是你收到的件扣除公司给你的收件底价后所得利润的45%左右,有的是65%,具体各公司不同。”配送小哥补充道,不过,一般来说派件提成是快递员收入中的大头,收件的情况主要还看站点区域内的客户构成情况,这方面差别比较大。
“平常收入5000-8000元左右,活多的站点或者区域快递员高的能挣到9000-10000元。‘双11’基本都能到万元左右。”有了解物流平台的行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以京东自营快递员为例,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加提成,基本工资1200元,其余大部分都是提成。计提每件1.5元起步,根据货物重量递增。
配送小哥还表示,据他所知,一些大型正规平台比如顺丰、苏宁、京东等的专职快递员,每月工资里还包括话费、餐补、冬季和暑期的季节补贴,另外有些还会有相对稳定的加班费,特别的工作高峰期公司还会提供一些专项福利比如员工午餐之类,“平常餐补加话补差不多在500元左右,加班费则视情况需要,800-1000元的都有,每个人时间不同也不一样。”
追访
阶段性薪水上涨
意味着非常辛苦
谈及自己的工作和收入,已入行数年的张师傅表示,“快递员的工资很大部分来自每个快件的提成,送的快件越多,当月工资也越多。平常每天要送100多件,‘双11’期间肯定要增加,最多的时候每天甚至能到二三百件。”
“这行业赚的虽然不算少,但辛苦也是明摆着的。”他同时透露,自己所在公司业务量较好的网点,平常薪水能有五六千元,“双11”挣上万也是有过,但对应的是物流高峰的超大业务量,一方面非常辛苦,另一方面也有特定的阶段性。
“问挣得多不多?不如问问假如我把快递拉到小区里,然后请你帮我送到各家,一件给你1元钱你愿不愿干?”张师傅表示,平常站点第一次集中分拣从早晨6点半就开始了,高峰时间则更是提前,责任压力也更大,“这几天订单量已逐渐增加,与平常比光是分拣就要多花近一倍时间。”
张师傅还记得应聘时招聘启事里有一句话:“工作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是平常忙碌点、累点、工资高点。怕累怕苦的不适合这行。”他说:“当时只是觉得整的词挺逗,现在觉得这话说得没毛病。”
专家说法
“双11”或是企业升级催化剂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昨日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援引行业数据指出,一般“双11”期间,快递员每天加班增加两到三个小时,每人派送量也平均达到200件,高于常态的二到三倍,工作量加大,带来收入的阶段性提高。
他同时指出,年度物流高峰带来快递需求潮汐式上涨,打破了快递行业传统渐进式的业务量,给快递企业常态化的生产节奏带来激变,“如果企业顺势激变,服务升级,‘双11’就是升级催化剂。反之,如果仅简单沿用传统运营方式,‘双11’暴食业务后,给企业带来的则可能是畸变。”
杨达卿表示,从近几年“双11”快递签收完成天数可见,快递行业升级发展效果还是较为鲜明的,完成“双11”期间快递签收,2013年快递行业平均耗时9天,2014年是6天,2015年是4天,2015年是3.5天。这也是近年来行业企业积极应对、不断进行业务模式升级调整的相对理想结果。
“大吃大喝”并不是健康模式
“物流高峰,虽然快递员收入阶段性增加了,但是要应对短时间内的业务激增很辛苦,对身体和精神的压力都很大,其实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员来看并不希望这个模式长期这样。”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呼吁各方面共同努力引入更健康的模式,促进快递业务的均衡式增长。
徐勇认为,每年超大量的短期物流高峰,对行业来说,就像“过年”,大吃大喝但不是健康模式。据徐勇搜集的行业数据显示,70%-80%的快递企业在年度物流的最高峰阶段的运营不同程度上是亏损的。对此他分析认为,过于集中的物流需求,一定程度上其实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比如高峰时候的供货商发货不均衡,很可能造成物流环节运输成本提高;同时物流行业还要进行特定阶段的投入和调整,包括短期用工急涨,集中物资配备调度,以及特别阶段的员工福利发放等方面。
因此他建议,各大电商平台没有必要都集中在某一天或者几天内进行促销。比如把促销时间拉长到一个月,对物流行业的均衡调度来说都会好很多。
应对措施
京东智能系统化解潮汐性订单
为迎战新一年度即将到来的物流高峰,多家物流平台推出举措积极应战。
来自京东方面的信息显示,京东物流打出了“无人科技”、“多样服务”、“数据驱动”、“协同开放”等四大王牌,力求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及商家体验。据介绍,目前京东已实现了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环节的无人化,大促期间,这些无人科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今年“双11”期间,京东北京、青岛、上海、广州、武汉等13个“亚洲一号”智慧物流中心全面启用。此前曝光的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据介绍目前已可实现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日处理订单的能力超过20万单,将助力化解“双11”潮汐性订单。
无人机物流黑科技登场
“双11”前,苏宁物流体系再次升级并完成了系统承压测试。据介绍,今年苏宁物流在原有8个全国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又在杭州、深圳、重庆、郑州、济南等5个城市新增了五大始发仓;在细化仓储分类上,苏宁相继完成了全国大件仓、美妆仓、运动器材仓等仓储的建设和智能升级;继续完善分拨网络规划,在场地、自动化分拣线、智能拣选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在配送服务上,苏宁物流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调度和智能化运营,推出“准时达”、“两赔一保”、“送装一体”、无人机配送等个性化服务和物流黑科技,保障用户的购物体验。(记者 任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