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图说社会

故宫里被“观博”者追捧的老太太
“明星”志愿讲解员周娅:“能在博物馆里优雅地老去是一种幸福”
发布时间:2017-04-24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收藏
故宫里被“观博”者追捧的老太太

  ▲3月29日,在故宫文华殿的陶瓷馆,周娅(前排中)为参观者讲解后转至另一间展馆途中。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强晓玲摄

  “讲解员不是复读机,也不是语音导览,我们要给参观者提供更有深度的内容。”在故宫,有这样一名志愿讲解员,她虽年逾古稀,却始终在学习,思想多元、开放,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和思考,善于用风趣的语言普及历史文化,和听众“一起分享、一起欣赏、一起感受”。在15年的志愿讲解中,她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其中不乏年轻人,并深深影响着他们,让他们“把走进博物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强晓玲

  “我跟您走一会儿行吗?”

  身着蓝色裙装的女孩,从故宫午门东雁翅楼“浴火重光”展厅里紧走几步,追上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老太太刚刚在展厅里滔滔不绝讲解,这会被一群粉丝拦住要求合影。

  被“追”的老太太叫周娅,今年70岁了。20年前退休的周娅,15年前开始在各大博物馆当志愿讲解员——从2002年在国家博物馆讲解《大唐风韵》《启蒙的艺术》,此后一发不可收:在中华世纪坛博物馆讲解《意大利文艺复兴》《从莫奈到毕加索》,再到故宫博物院讲解《故宫藏历代书画展》《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她讲过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文明,讲过希腊、罗马,讲过玛雅文化和印加文明;从3万年前的非洲岩画,讲到当代日本有田烧的陶瓷……

  “能在博物馆里优雅地老去是一种幸福。”徜徉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讲了15年的周娅很享受志愿讲解的人生。

  “把珍珠讲清楚其实不难,通过查阅资料我们都可以弄明白,难的是要把这些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周老师讲的是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能力。她总能通过一两件器物反观自己的生活,讲出直射人心的感受,这是本事,这本事是时间和阅历造就的。每次听完周老师的讲解,收获往往超过了展览,记住的不是年号,而是观念,心胸都会再打开一些,想成为更好的自己。”追随周娅七八年的李海虹,视周娅为“女神”。

  “任何深爱的东西,都不如与大家一起分享来得快乐。”坐在记者身边,周娅端起茶杯慢慢润了润喉咙,“我可……知足了!每一次讲解都是提升积累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有时还会有些小得意。”从早晨七点半踏出家门,中间没有坐下来歇一次脚,喝一口水,一直处在兴奋讲解中的周娅像小姑娘一样俏皮地笑着。

  她在博物馆里引发人浪

  周娅身边的听众越聚越多,人们追随着她从一幅作品移到另一幅,巨大的人浪一波又一波,这在博物馆观展中被视为危险的场 面。怎么办?“大家都不要动,我在这里讲,待会儿分头观赏。”周娅开始了“盲讲”,通过她丰富的“表情包”,人们畅想着卢浮宫的“前世今生”

  这个春天,北京最好的文博展览无疑是国家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卢浮宫的创想”。

  为了有一个较好的观赏环境,与朋友相约看展的周娅一大早就赶到了博物馆,她还有个任务:给朋友讲解。

  “这个展览要告诉我们什么?全球化!”走进“大英”展厅,周娅悄声告诉身边的几个朋友。此时,观展人不是很多,大家三三两两在阅读着序言,欣赏着展品。

  “我们来看看序言部分的这件展品:佘盆梅海特内棺。这件展品代表着古代的全球化。埃及没有树,每年尼罗河发大水,但是做棺材的木头来自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最早的古埃及,资源也要靠世上的物流才能完成。‘物流’的概念是物资向有需求的地方流动,这一点,在古代就已经完成了。”周娅的声音并不大,但幽默风趣,故事化的语言不断在安静的展馆中发酵,不知不觉中,“亲友团”的队伍在悄悄扩大。

  讲到古罗马文明时,周娅说:“古罗马的辉煌,不是靠杀戮,而是靠宽容的宗教政策。宽容让他们赢得了世界,享乐又让他们失去了世界。请记住,没有一个民族是从享乐中走向复兴的。”

  讲解中,周娅的表情总是特别丰富。陶醉于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她时而惊叹古先贤的聪明才智,时而感慨暴君的残忍与专横;时而仰慕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时而惊羡艺术品的巧夺天工。瞪大眼睛的赞叹与弯弯眉眼间的沉醉,令她身边聚集的听众从一开始的三四人,不一会儿,就聚成了一个大大的弧形,足有一二十人。周娅每一次在展柜间的快速移动,都会引发一波不小的人浪。

  从“大英”转场旁边“卢浮宫的创想”,周娅说:“博物馆是用文物叙说故事的地方,这个展览是马丁内斯馆长的‘钓鱼’展,讲述卢浮宫800年的历史,目的就是让你去看看。”讲解中,周娅又一次被人群围在了中央。除了从“大英”追过来的一批观众,展馆里,不时有熟人认出了周娅,并上前打招呼甚至拥抱,兴奋溢于言表。

  在讲解弗朗索瓦一世时,她说:“是他把达·芬奇请到法国,把‘蒙娜丽莎’永远留在了卢浮宫。作为开明的君主,他认为所有的艺术品都属于全体公民,因此博物馆诞生了。这就是民主,这就是启蒙,欧洲启蒙的意义是极大地提高了欧洲所有公民的综合素质,这就是启蒙运动。”

  在讲解凯瑟琳王后对法国时尚的深远影响时,她说,女孩子们都知道的可可·香奈尔,她的设计理念多来自凯瑟琳王后。儿时的香奈尔是个孤儿,一直住在凯瑟琳创办的修道院里,凯瑟琳是香奈尔的偶像,香奈尔CC标志的灵感就来自修道院的玻璃窗。“我们除了知道香奈尔包包又贵又好看,也应该了解背后的人文思想。”

  讲到生命短暂的“埃及学之父”、法国人商博良时,周娅对前排的小听众说道:“孩子们啊,生命在于质量,而不在于长度。生和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我们要愉快地对待生命的每一天,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人生就会有另一番气象。”

  本就不大的展馆里,周娅身边的听众越聚越多,人们追随着她从一幅作品移到另一幅,巨大的人浪一波又一波,这在博物馆观展中被视为危险的场面。

  怎么办?“大家都不要动,我在这里讲,待会儿分头观赏。”盲讲,是博物馆讲解中最难的,不仅要求讲解员熟悉展品,更需要讲解员对历史文化背景烂熟于心。通过周娅丰富的“表情包”,人们畅想着卢浮宫的“前世今生”。

  “卢浮宫是外籍观众最多的博物馆,那么,卢浮宫为什么办这个展览?”结束时,周娅讲到,国家博物馆曾经举办过“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的展览,“意大利的文化参赞在开幕式上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举办这个展览是希望中国人可以博学地来到或者回到意大利。朋友们,听出滋味了吗?当我们花着大把的钞票买很贵很贵的包包,在那里疯狂抢购的时候,人家心里却看不起你,因为,‘你不懂我们的文化’。”

  “如果我们之前走进卢浮宫是茫然的,那么下一次我们尽管还说不上博学,但至少是有文化的。每一个人做最好的自己,每一个最好的中国人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这就是我们来到博物馆的意义。”

  不大的展厅里掌声响起,人们追着与周娅合影、请教、加微信……

  “娇惯我们的眼睛”

  “我们到故宫就是要看美的、经典的,要娇惯我们的眼睛,娇惯完了,坏了,你能看上的一定是买不起的了。”笑声过后,周娅说,“那也要娇惯,我们要训练我们的眼睛,要有鉴别能力,来提升我们生活的品质”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

  “哎呀太美啦,每次看到它,就想起了这首诗!忽然想到我身边如果有人结婚,一定定做一个送给他们。”指着乾隆年间的胭脂红蓝地合欢瓶,周娅深情地吟诵着管道升的《我侬词》,如小女人般撒着娇,引得满场笑声。

  每周三上午,在故宫文华殿的陶瓷馆讲陶瓷,是周娅当志愿讲解员的工作日。一大早文华殿里就慕名赶来不少参观者,他们或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加周娅为好友,或本身就是周娅的粉丝。

  “这个瓶子使用的胭脂红,金红,是西方玻璃工艺里的技法,《玻璃史话》中有提到。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的黄金,量非常少,难度是要把金加工成纳米级才会产生这种红色的效果。技术难度非常高,但是,那个时代,我们的工匠做到了。”除了风趣的小故事,周娅关于中国瓷器技艺的讲解总能深入浅出。

  “我们到故宫就是要看美的、经典的,要娇惯我们的眼睛,娇惯完了,坏了,你能看上的一定是买不起的了。”笑声过后,周娅说,“那也要娇惯,我们要训练我们的眼睛,要有鉴别能力,来提升我们生活的品质。”

  讲到紫砂,周娅说紫砂是我国明代的一种烧制,“我去过当地,他们非要把紫砂说成春秋战国的范蠡时代,我倒要问问,这两千年的历史都跑到哪儿去啦。”

  对一些地方不顾事实、信口开河的“文化遗产宣传”,周娅很气愤:“文化历史怎能容忍造假?”

  周娅介绍,唐代,青瓷、白瓷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宋代,瓷器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商品,“中国的瓷器曾是欧洲王室的奢侈品。在‘大英’展上,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海上贸易就是一条‘瓷路’。”

  讲到现代陶瓷工艺,周娅说,如今中国在世界陶瓷高端市场的份额是零,“作为瓷国人,耻辱啊。”

  “女士们,你们不是都玩茶吗,换些好的茶具、杯子。如果没有了市场,我们的瓷业就无法发展,振兴中国瓷业靠大家了。”

  “民国时期,许之衡先生说,‘生瓷国而不解言瓷,居瓷国而不通瓷学……吾党之耻也’。北京大学叶朗教授说,‘瓷器里面满载着中国文化,瓷器是中国人的名片。’”展览结束,周娅话锋一转,“当志愿者收获的首先是我自己,在故宫里我接触到中国书画与瓷器,对于瓷器我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在讲解中从喜欢到热爱,特别是当你有了一点点自己的体会或心得时,内心都会觉得好美好美。”

  就在大家掌声还未结束时,周娅又说,“午门的阿富汗展大家都去看了吗,非常值得,这样吧,大家都别吃饭啦,跟我走,我再给你们讲讲‘浴火重光’。”

  阳光下,故宫最美的海棠园里传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讲解员不是复读机”

  “讲解员不是复读机,也不是语音导览,我们要给参观者提供更有深度的内容”。周娅不喜欢用“博大精深” 等虚词套话,她更注重“和你一起来发现美丽”

  “每一次讲解的背后都是时间和功夫。”周娅说,志愿者首先要自己学习。

  每周一早晨5点45分,周娅便出门了,换乘好几次公交车,8点之前赶到位于清河的韩守为老师家里。周一的国学课,她已经上了十几年。除了“讨论式”的学习古代经典,韩老师还会传授他们一些书法、绘画知识。

  20年前,周娅从一家贸易公司退休。每天一睁眼就在想,今天干什么,“谁也不需要你的时候有一种失落感。”

  2002年,经过考核,周娅成为国家博物馆首批志愿讲解员,“终于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又需要我去做的事,开心极了!”

  然而,尽管内心始终对文化艺术有着特殊的情感,刚走进博物馆时,周娅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周娅发奋学习,像一块海绵一样沉浸在文化历史知识的海洋。她抓住一切机会去看各种展览,去阅读大量的国学、艺术和人文历史的书籍,“有些知识不一定有机会讲给观众,但你心里一定要装着。”

  2002年,国博大展“大唐风韵”是她讲的第一个展览。拿到解说词,她就想,讲大唐为什么不把唐诗融合进去?于是打电话给国博宣教部的老师。“你加呀。”老师的一句回复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周娅觉得,“讲解不是在炫耀你的知识,而是更好地让观众理解并且印象深刻。”

  “讲解员不是复读机,也不是语音导览,我们要给参观者提供更有深度的内容。”周娅说,自己是个“不喜欢按稿子讲展览的人”,她非常感恩博物馆的老师对自己的宽容,可以由着她的兴趣去讲。

  一次,某地文博界的专家到馆参观,老师安排周娅讲解。在现场周娅能感觉到“他们对于一名退休的、业余老太太的怀疑和那种审视的目光。”她心里始终记着老师的话,“按照自己的方法讲。”当她讲到关键一处,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对方抬眼对视她的目光让周娅心里一喜,“他听进去了,其实也是一种实力的对抗。”

  为丰富讲解内容,周娅不满足于既有资料,她喜欢自己做课件,更注重看展览,“因为在原作面前的感受是任何课本不能给你的,我喜欢面对面的交流,并且总能发现很多‘好玩的’事情。”

  2015年,故宫特展“清明上河图”,排了几次长队去观赏,周娅用自己的视角做了课件《我的清明上河图》,从一把锯子讲起,“用自己的眼睛看,才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方法讲。”

  “周娅总是扯得很远”,她听说有人在背后批评。“可是她总能再拽回来呀”,因此她更感激那些理解她、替她说话的业界专家。周娅说,正是专家的宽容,才使她的讲解“更自由”。

  从一开始的“自我推销”,到如今被馆内馆外的“粉丝”追随,除了十几年的文化积累,周娅觉得与自己做过营销多少有点关系。怎么吸引住参观者?怎么让他们在馆里待的时间更长?她说,“要找到观众的兴趣点,我不喜欢用‘博大精深’等虚词套话。有时在展品面前,一句感叹词就是传递,那是一种‘和你一起来发现美丽’。”

  “China大写是中国,china小写是瓷器,瓷国之人安能不懂瓷?跟我走吧!”周娅说,即便没有人,经常一句话便能在故宫里为自己“捡到”不少听众。

  如今周娅已经是故宫里的“明星”。讲解中,她始终把姿态放得很低,每一个专业解释都会说清楚出处,更多是以一名志愿者的视角来与大家分享博物馆的美好。

  “阳光周老师”

  “她不像一个70岁的人,她始终在学习,并且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和思考,跟周老师在一起,我们的老年生活变得丰富、富有。在博物馆待的时间越长,内心越丰富,人也变得越来越谦和了”

  周娅的微博、微信备注是“阳光周老师”。一开始大家称呼“周老师”,她很紧张,“不敢当,受用不起啊。”后来年轻人解释现在老的少的都这么称呼,跟“老师傅”是一个意思,周娅坦然了。

  除了国学课和志愿讲解日,周娅更多是在家里看书、写字、做课件,约几个好友一起看展览,也会受邀去学校给孩子们讲博物馆的故事,给一些机构讲中国瓷器或者中国绘画,“都是公益讲座。”

  “作为博物馆的志愿者,我们做的就是文化普及工作,我和你一起分享、一起感受,过程中你也就学会了怎么看、学会了如何欣赏,更主要的是你把走进博物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周娅说。

  从事金融工作的年轻人山石,几年前带外地的朋友逛故宫,无意间被正在武英殿讲解中国绘画的周娅吸引,从此爱上了故宫。从一开始的分不清钧窑、汝窑,到如今对故宫的藏品如数家珍,山石说,“是周老师让我爱上了故宫。”

  “每天特别忙,但特别充实”,如今也在故宫做志愿讲解员的山石,与那些曾经厮混的“牌友”已经“失联”多年。“在这里待的时间越长,内心越丰富,人也变得越来越谦和了。”

  15年来,做志愿讲解员的周娅不仅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更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一起学习国学的王充夫妇与周娅既是同学又是朋友,经常一起结伴旅游。王充说自己刚退休时喜欢跟老战友老同事聚会、喝酒,但时间长了也觉得很没意思。在爱人的带动下,“加入到了‘周老师’的队伍里。”他说,周娅不像一个70岁的人,她的思想是多元的、开放的,她始终在学习,并且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和思考,“跟周老师在一起,我们的老年生活变得丰富、富有。”

  “被别人惦记、喜欢是一种幸福。”令周娅格外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讲解员的队伍,他们懂外语,懂技术,知识更加丰富,他们有头脑、有活力,更有魄力。“为了讲好一个展览,他们可以立刻飞往当地去亲自体验。”周娅用了四个字:“后生可敬!”

  “过两天我要跟几个年轻志愿者一起重返意大利,再次去感受‘意大利与文艺复兴’。”周娅俏皮地笑着,“我要趁着他们还带我玩,我还能走得动,赶紧走。”

  “周老师,我今天特意过来看看您,也正好跟您汇报汇报,可儿这次历史考得特别好,她说答题时脑子里都是您讲解的样子。”周三中午结束了阿富汗大展的讲解,周娅躲开粉丝,走向东华门方向的僻静小路,这是她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突然一个年轻妈妈的声音把她拽住。

  沐浴在东华门温暖的阳光下,满头银发的周娅笑了。



 

责任编辑:忆文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