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野鸡大学”办理名目众多,甚至公然叫卖文凭学历以及一些考证证书。目前,有教育机构在数月的跟踪追查中,抓获并曝光了又一群涉嫌诈骗的73所“野鸡大学”,并郑重提醒广大民众别轻信受骗。
73所“野鸡大学”涉及16省市 三分之一在北京
数据显示,73所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市。其中北京最多,有23所,其次是山东,有8所,上海、四川各7所。广东、陕西、山西、江苏、天津、辽宁、河北、江西、浙江、福建、河南、湖北也有“野鸡大学”存在。
经查证,这百余所假大学均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具备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也不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相关民办学校名单中。
部分假高校“二度上榜” 被曝光后更名行骗
2013年至2014年,该教育机构曾先后公布了3批共210所虚假大学,通过教育部和各地主管部门的查处,大批虚假大学被取缔。今年,又有上百所虚假大学出现,有的属于改头换面更改校名行骗,有的则变换新网址保留旧校名。
此次公布的73所“野鸡大学”中,北京财贸学院和北京工商学院是以前曾经上过榜的虚假大学,这两所学校被曝光后,其网站仍可正常登录,或者更换域名后继续招摇撞骗。
“野鸡大学”仿冒正规高校名称 盗用学校简介
据了解,绝大部分虚假大学都仿冒了正规普通高校或其他正规学校的名称。例如,目前我国只有正规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没有“北京信息工程大学”。 这批虚假大学绝大部分是直接抄袭盗用或东拼西凑正规高校的简介。例如,“北京信息工程大学”盗用正规高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合并前的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简介;“北京机电工程学院”抄袭正规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的简介。
“野鸡大学”是如何招生行骗的?
主要针对三类人群行骗
据了解,虚假大学犯罪分子针对的人群多为以下三类:低分但很想上大学的高考生及其家长;因学历门槛在报考、职称、升迁、待遇等方面受限的在职或求职者;能力不够学历来凑、心存侥幸的低学历人员。
诈骗团伙分工明确 已形成产业链
据介绍,虚假大学犯罪团伙分工明确,形成有组织的虚假毕业证书诈骗产业链。有人专门负责虚假网站的建设、设计、维护管理,录入身份信息、假证书编号等,有人负责伪造假证,还有人专门发展下线,兜售各种假学历和文凭证书,以“低分录取”“内部指标”为诱饵实施诈骗。
设立“局中局” 自建网站供考生“认证”
专家介绍,假大学一般会要求考生通过网络支付先打部分定金到指定账户,等考生拿到“证书”、在其官网验证证书信息后,将余款缴完。
为营造骗局,大多数假大学设置“局中局”,左抄右盗、东拼西凑,自建所谓空壳网站。然后在其官网设置“学历查询”“证书查询”“信息查询”等入口,给假学历再造一个“假认证”。
而事实上目前教育部仅认定了全国唯一的学历、学籍查询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
“野鸡大学”为何屡禁不止?
网站IP地址多在境外 难以监管
据了解,73所虚假大学中有72所的网站IP地址集中分布在美国、香港、韩国等大陆以外的地区,只有“山东工业工程学院”的IP地址在北京市某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专家介绍,域名注册、虚拟主机、IP地址挂靠等网站建设的手续,在大陆以外的很多供货商那里更加“方便快捷”。这是中国虚假大学“年年喊打,年年更多”的重要原因。
部分正规学校监管不严
一些专家指出,部分正规高校监管不严,以至于有些社会机构干脆打着名校的旗号设立虚假的“分校”或“二级学院”,即使名称被克隆、信息被盗用,也不主动维权、澄清,也促成了虚假大学野蛮生长。
考生与家长相信“潜规则”
专家认为,考生和家长相信“潜规则”存在也是假大学屡打不绝的重要原因。根据“上大学网”对虚假大学受害者人群分析,一部分人相信“花钱可以买文凭买学历”是潜规则,稀里糊涂上当受骗;另一类则是“明知故犯”,明知证书是假,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入户等利益驱使,甘愿“花钱买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