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姬烨、李丽、高萌)7日,新华社记者从北京冬奥组委有关部门了解到,曾执导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张艺谋再挑重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他也成为世界第一位执导夏奥和冬奥开闭幕式的“双奥”总导演。
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创作原则,立足于从全世界的角度展望美好未来。不再使用“人海战术”,而是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努力向世界奉献浪漫、唯美、温暖的盛会。
张艺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非常荣幸可以成为“双奥”导演。“因为国家的发展、地位的提升,中国有能力在这么近的时间内举办两次奥运会,所以才有了我成为‘双奥’导演的可能性。”张艺谋说。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除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外,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接旗仪式上执导了北京8分钟文艺演出。
张艺谋坦言,感到身上担子沉甸甸。“因为2008年夏奥会开闭幕式都有目共睹,这次在‘简约、安全、精彩’的情况下还要成功,而且在疫情背景下,难度很大,但是也要完成好任务,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于2月4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主任常宇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从开闭幕式工作部2019年成立到2021年3月,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四场演出创意方案已基本确定;2021年3月至今,进入演出制作阶段,其中去年3到10月主要进行灯光、音乐、舞美、服装等各方面的设计工作,进一步对创意方案进行细化落实,而从去年10月起则在鸟巢开始了紧张排练阶段。
谈及这次为何又邀请张艺谋担任开闭幕式总导演,常宇说:“张艺谋导演主导创作了令世人惊叹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给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2017年,冬奥组委再次聘请张艺谋担任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导演,又一次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向世界展现了不一样的中国,各方评价也非常好。所以在2019年我们确立开闭幕式总导演时,经过冬奥组委的认真研究评审,最终确定再次请张艺谋担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据悉,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中有多位成员参与过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创作,其中,蔡国强、沙晓岚、陈岩再次分别负责视觉艺术设计、灯光设计和美术设计。另外,主创团队体现了老中青结合的特点,技术总监、音乐总监、视频总监、文学撰稿都是“70后”和“80后”。北京冬奥组委还积极吸纳国内外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参与开闭幕式创意、制作及表演工作,以全新视角呈现开闭幕式。
为了充分体现群众性、多元化的特色,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员将由学生群体、群众文化社团人员、残疾人艺术团演员等构成。在重要的仪式环节中,还将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参与表演。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李丽、姬烨、高萌、王楚捷)北京即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张艺谋也成为首位双奥开闭幕式总导演。
14年后与冬奥会结缘,张艺谋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首先表示荣幸和感谢,感谢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第二次迎来奥运火种,他才能有执导双奥开闭幕式的人生机遇。
据张艺谋介绍,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时长不到100分钟,演员规模约3000人,与4个小时、15000人的2008年相比,真的不一样。如此简约,如何精彩?点火方式,如何震撼?经典在前,如何超越?这位年过古稀的知名导演一一解答。
一、谈主题:
从2008的“我”到2022的“我们”
张艺谋介绍,开幕式大的主题与冬奥会口号一致——“一起向未来”。
具体来讲,他用了一中一西两句话形容——李白的诗“燕山雪花大如席”和西方俗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希望通过一朵雪花来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但今天大家汇聚在北京,共同成为一朵璀璨的雪花,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的理念,和‘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情感。”
2022年当然与2008年时的情形不同,张艺谋认为,2008年是第一次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平台和机会,所以当时用大规模的文艺表演去表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要展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走过的道路,从29个‘大脚印’开始。”
而这一次的开幕式,将更立足于未来,更立足于“人类的、共同的”。因为无须再过多介绍自己,而是要说“我们一起为了什么,我们一起能做什么”。
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张艺谋表示,这背后当然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提升,中国人自信心的提升。
二、谈规模:
简约精彩 不用“人海战术”
2022年冬奥会的要求是“简约、安全、精彩”,开幕式也将以此为标准。
简约是打头的。首先是时长上的简约,张艺谋透露,2008年开幕式4个多小时,而这次不会超过100分钟。既是节俭办赛,也是考虑到冬天天气寒冷,观众和嘉宾都在露天,此外还有疫情防控的要求。
其次是人数上的简约。2008年开幕式有15000名演员,而这一次将会大幅度减少,演员约3000人,意味着不再依赖“人海战术”。
在艺术表达上,张艺谋承认,如何做到又简约又精彩是最大挑战。“我们不再设定一个大规模文艺表演的框架,是要收,然后把文艺表演和仪式流程融在一起,而不是一个板块一个板块来区分。”
但简约不等于简单。他表示,将展现空灵、唯美、简约的现代艺术风范,传递冰雪晶莹剔透的浪漫感,另一种美学概念。“简约,就像我们拍武侠片,高手的一把剑,非常简单的一剑,带有千钧之力是吧?这就是简约有力量的一种体现。”
而从目前几次排练的情况看,他觉得“现在节奏还不错,一气呵成,像一部电影长度一样”。
三、谈点火:
“奥运史上没有过”
点火有望成为2022冬奥会开幕式的最大亮点。
2008年李宁的飞身点火已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画面。而这一次,张艺谋说:“点火的方式乃至火炬台的方式,是我们最大胆的一个设计和变革,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他透露,这个设计是为了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自己也一度很忐忑,但很庆幸获得了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和国际奥委会的肯定。“很庆幸北京冬奥会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他判断,观众们看到点火方式最大的反应可能是“想不到”,但传达的理念又会“一看就懂”,所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接这个任务开始,我就一直想的是点火、火炬能不能有创新?正好我们的口号、低碳环保的理念,还有方方面面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四、谈压力:
经典难复制 互联网“生死立判”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一直备受好评。珠玉在前,怎么做出不一样的开幕式?
张艺谋坦率地说:“经典是不可复制的,它就只有一次。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这个包袱。时代不一样,冬奥和夏奥不一样。这就是你要面对的。”
这次也有致敬08的部分。他透露,在闭幕式的一个环节中,会有2008年一个瞬间的物理重现,而不仅是视频的重现。
就在半年之前,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时,网上还掀起了回顾2008年开幕式的热潮。张艺谋当时也关注到这个热点,他说:“互联网时代是很有趣的,当时就“生死立判”。还没有演完,老百姓的各种评论、各种段子、各种金句就都出来了。互联网实在太厉害了,好和坏,喜欢和不喜欢,当时就定了。”
这一点同样让他感到压力。“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瞬间决定。而2008年的时候,还要第二天等媒体的反馈。”
五、谈期望:
表达中国人的内心
张艺谋认为,无论是开闭幕式,还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人永远是重点,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人的内心和情感。
所以这一次他更关注老百姓的参与、大家的参与,因为这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主要目标,在许多表演和环节中也会强调这一点。
疫情期间,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在更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希望展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对世界人民的情感,我们一些伟大的理念和价值观,也包括新加入奥林匹克格言的‘更团结’,通过开幕式让人们看到中国人真正的内心,我觉得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就在数天之前,张艺谋刚刚拿到自己第十座中国电影金鸡奖。他表示,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奥运的分量远重于电影。
“首先还没有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机会,两次执导奥运开幕式。电影是职业,但奥运会是不可比的。其次,电影有时候是个人的,个人有感而发,按个人喜好去选择。而奥运会,从做这件事的第一秒开始,你就知道你的身后是国家,是全体中国人,你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代表的不是个人,成功也不是个人的成功。不知道多少人的心血,才获得那一晚上的璀璨绽放,这个意义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