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艺术人生

喀什土陶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8-03-26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8版
分享到: 收藏
喀什土陶守望者

  ▲吐尔逊·祖农准备拿起工具去老城边的吐曼河取土(3月14日摄)。

喀什土陶守望者

  ▲吐尔逊·祖农在吐曼河取土(3月14日摄)。

喀什土陶守望者

  ▲依明罕·吐尔逊(左)帮父亲吐尔逊·祖农将做好的土陶坯子放入窑里烧制(3月15日摄)。

喀什土陶守望者

  ▲吐尔逊·祖农在喀什老城的家中制作土陶(3月16日摄)。

喀什土陶守望者

  ▲在喀什老城的家中,吐尔逊·祖农将刚制作好的土陶摆放整齐(3月14日摄)。

喀什土陶守望者

  ▲吐尔逊·祖农一早就出去忙了,家人站在高台民居上眺望远方,等待他归来(3月16日摄)。

  图/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赵戈

  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顾煜、贺占军、王秉阳

  走进新疆喀什老城人家,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有着各色土陶,或盘或杯或碗或瓶,其中,吐尔逊·祖农制作的土陶尤为出名。

  作为喀什老城土陶技艺第六代传人,吐尔逊从小便跟着爷爷和父亲制作土陶,是这里最资深的手工制陶人,他的祖宅也成为老城游客了解土陶的首选之地。

  吐尔逊的父亲2005年去世,把手艺和祖宅都留给了他。祖宅位于喀什老城东南缘的高台,直面穿越喀什的吐曼河。因为可以就地取材,从河床挖土,这里曾聚集了大量的土陶匠人。吐尔逊说,鼎盛时期全喀什市土陶作坊全部集中在这土崖上,有一百多家土陶。但由于现代工艺的冲击,土陶不再是喀什人的必需品,如今作坊已不超过五家。

  “要不是政府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我的这项技艺恐怕要失传了。”吐尔逊告诉记者,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他可以得到4800元的补贴。老城从2009年起开始得到修缮和加固,游客随之增多,为他的土陶作坊带来新的生机。

  言语间,吐尔逊脚蹬传送带,转盘正中的泥坯根据他需要的速度或快或慢,泥坯在或轻或重的力道中有了生命,渐渐成型。低矮昏暗的手工作坊内,四壁挂满了各式陶器,虽然蒙着层层尘埃,但土陶的历史却在吐尔逊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鲜活如昨。

  陶器在喀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喀什市西南50多公里的乌帕尔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罐、钵、盆、小杯等大量土陶。古老的土陶制作中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想象、手感、经验和灵巧的双手,出窖的彩陶色彩低调、图案各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土陶,这也是土陶的魅力所在。

  “我的土陶必须是古朴的,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加工,我的爸爸、爷爷、爷爷的爷爷怎么做的,我现在就怎么做。一定保持了以前土陶那种最初的形态、最自然的色彩。”作为兄弟姐妹中唯一传承了祖辈手艺的孩子,在吐尔逊看来,这一块块泥巴化成的土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与传承,更是将家中一代代孩子养育长大,而他现在富足的生活也由土陶带来。“但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我的4个孩子之前没有一个想继承这项事业。”

  为了寻找到土陶的继承人,吐尔逊曾登过广告,也曾向两个韩国留学生倾囊相授,但这项技艺却越来越不受当地年轻人欢迎。“我不在乎教给外人,只要能够传承这项手艺,我的土陶就能一直留在人们的生活中。”

  不过,令吐尔逊欣喜万分的是,从去年开始,小女儿依明罕·吐尔逊决定学习制作土陶。“以前总觉得做土陶累,不想学,但是现在爸爸也老了,依靠土陶,爸爸将我们养大,我得将他的事业传下去。”已经学习了一年的依明罕现在可以制作一些小碗、杯子等,而她也是家族中第一位女性土陶艺人。

  从吐尔逊家的平台向外望去,古老的高台下,蜿蜒而来的吐曼河滋养着大地,巨大的摩天轮展示着这个古老城市的活力。“土陶的发展就看年轻人了。”看着祖传的技艺在女儿手下转动的泥巴中延续着,吐尔逊会心一笑,“现在技艺有了传承,等以后作坊留给国家,我再无遗憾了。”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