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南强调专注,他摒弃体育品牌卖童装的行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一件事上,就是——国际化。
如果不了解的人,对许景南十年如一日的国际化目标实在难以理解。2005年匹克正式联手NBA,开启国际化道路。有人质疑说应当国内发展强大后再走国际化道路,匹克此举有走捷径嫌疑。许景南大手一挥说道:“迟了,没办法。那些高端组织,知名球星不是在那等着你,这是目标和战术的应用,不一定要国内做好,再去做国外。”而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名称的国际化。
当时在国际没有名气的匹克受尽了白眼,当时受NBA邀请前去看球的许景南被怀疑骗子签证被窗口扔出,“NBA哪用你赞助。”许景南也不气,拿出合同和照片耐心跟人求证。多年后,匹克拥有NBA球员数量增至12名,许景南盘算着,名称的国际化、管理标准的国际化、产品质量标准与商标的国际化、品牌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五个步骤慢慢来,缺一不可。
即使如此,说起匹克,它在人们心中仍是内地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形象还相差甚远。
许景南也不恼,国际一线大品牌是国际品牌,二线的品牌就不是国际品牌了?匹克主要拿下的阵地就是除了阿迪、耐克以外市场的二线品牌。这个领域,曾经鼎盛时期的李宁也曾涉足。
虽然同样,在2012年体育市场的寒冬中,匹克关店近千家,舆论风暴中的许景南只是淡淡回应:“下滑不算什么。”关店的后果是库存压力骤减,以前客户整天来退货的情形不在,许景南坦言:没库存了,真轻松。”
“在国际化上,没人能够跟我争了。”这是许景南曾说出的一句豪言,不过在采访的最后,许景南强调,要创国际品牌,还是得把市场上的量做大。要在100个国家地区注册,在至少100个国际销售,销售额从5亿上升到100亿。
“不能我们自己说匹克现在是国际品牌就是国际品牌。销售量小,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情吧。”老骥伏枥的许景南仍然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