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华夏名家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发布时间:2021-12-12
文章来源:国家品牌网
分享到: 收藏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今天是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85周年纪念日。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的凌晨4点……

  事变发生后,西安这颗炸雷很快波及到全国!南京政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三军夺帅”祸难,是军事进剿、还是政治安抚?措手不及……

  各政治派别、各社会团体,纷纷通电声援、谴责、呼吁乱成一片!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新闻界《申报》、《大公报》、《益世报》等100多家报馆、通讯社连署发表《全国新闻界对时局的共同宣言》,迅速形成高度统一认识:晓以内忧外患“新内战”之厉害,一致要求维护统一,和平解决事变。

  事变后的12月14日,随着电波,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民声论坛报》;英国伦敦《每日先驱报》、《泰晤士报》;法国巴黎《救国时报》,还有苏联《真理报》、《消息报》及共产国际《新闻通讯》等相继报道。不同国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视角的报道,观点却惊人地相似,表达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和对发动事变张、杨二将军的讨伐。

  这场捅破天、改写中国历史的事件,震惊过全世界!当时和现在的各种政治观点,学术观点,各种主张,我国已有“革命烈士”、“民族英雄”的政治定论,但一直以来扑朔迷离的“捉蒋”现场,尤其是以讹传讹的“第一枪”究竟是谁打的也应该有定论!

  “西安事变”整个过程绝非一人之杰作,都是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理清这些历史人物脉络,“捉蒋”的经过就变得清晰可见了!

  事变的发动者是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西北军统帅杨虎城,这没有任何争议!至于张、杨二人谁是“主谋”都不影响张杨发动西安事变这个主体。刚满85年的西安“兵谏” 历史,始终在执行层面“其说不一”。

  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种“史料”、“回忆录”众说纷纭,直到现在,甚至有一些教材中在讲到华清池“捉蒋”时,也引用了不实的“东西”。

  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关于西安事变的经过,就是听了张学良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的一面之词。

  孙铭九接受采访时一直未曾提及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也不说自己是“卫队第二营营长”,而只说是“卫队营长”,有意回避“卫队第一营”。

  当时的英国伦敦《每日先驱报》特约记者詹姆斯·门罗·贝特兰,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委托到西安采访“西安事变”的情况,贝特兰对孙铭九的话信以为真,也没有找别人核实,就按照孙铭九介绍的情况,给斯诺提供了错误的信息。故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外界不知“捉蒋”的真相。

  解放后,孙铭九仍然用这样的故事,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关于他自己“捉蒋”过程的文章,在众多史书的描写中,成为率兵打进华清池头道门并活捉蒋介石的“英雄”。但这一说法长期以来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争议的最大焦点是:华清池打响“捉蒋”第一枪的人,到底是谁?

  让我们通过“兵谏”指挥系统图示先认识一下参加西安事变的主要的历史人物: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示意图)

  1979年,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刑、管制,刚刚获得人身自由的王玉瓒在报纸上看到孙铭九撰写的关于“捉蒋”的文章,他觉得有必要站出来澄清真相,便给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叶剑英写了一封6千字的长信,因为西安事变时,叶剑英曾陪同周恩来在西安张公馆与张学良以及相关东北军官兵会谈过,王玉瓒也在列。

  叶剑英很快把信批转并责成辽宁省委“速办”。辽宁省委书记任仲夷批示“请抚顺市委调处”,并派秘书专程赴抚顺催办。

  1979年底,根据王玉瓒曾参加过西安事变、淞沪会战和云南起义的事实,对其做出了“爱国、正义、有功”的结论。两个月后,王被增补为辽宁省政协委员,后选为常委。

  1981年,应全国政协之邀,王玉瓒参加了“纪念西安事变45周年”活动。此间,应邀出席了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西安事变史编辑组专门召开的“关于华清池捉蒋和二·二事件辩论核实会”。参加事件辩论核实会的有张学良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二营营长孙铭九,张学良机要秘书郭维城、随从副官朱宗愈,一〇五师一旅一团团长张邦治、骑兵第七团团长陈大年,还有张学良二弟张学铭、北平学联代表宋黎及社科院近代史所的专家等。

  孙铭九第一个发言回忆说:“我们趁黑夜冲进二道门,直捣五间厅”。又说:“同蒋的卫队杀成一团时,还不知道蒋住的五间厅的具体方位”。

  孙铭九编造了“直捣五间厅”的谎言,但也道出了“不知道蒋住的五间厅具体方位”的实情。事实上,12月10日,张学良带着一〇六师师长白凤翔、一〇六师十八团团长刘桂五来到五间厅见了蒋介石,以到热河打游击向委座辞行为名,实施近一步确认蒋的相貌、驻地地形和警卫分布情况。

  如此周密的做过战前侦查部署,怎么会让一个懵头懵脑“不知具体方位”的人带队打头阵呢?事实上,不但孙铭九不知道蒋住五间厅的具体方位,守头道门的王玉瓒他也不会知道蒋介石的具体住所!蒋是民国政府一号人物,卫队警备森严。王玉瓒只是带领张学良的卫队一营守卫大门和头道门,二道门以内是由蒋的随行卫队守卫。地方卫队怎么可以随便跨入中央警戒线并了解内部的警戒部署?尤其是“委座”居室!因此,王玉瓒也不具备攻打头阵的资格。

  在场的人很快否定了孙铭九的说法,孙铭九带领的班长先开枪打倒了蒋的一名哨兵是子虚乌有!王玉瓒说:华清池头道门是我卫队的第一营王世民连马体玉排守卫的,在头道门打死卫兵?“绝不会自己人打自己人”。这说明王玉瓒带一营守卫大门和头道门,也清楚头道门与二道门的警戒分界线,孙铭九连头道门是他们东北军自己人守卫都不清楚。

  王玉瓒还向原东北军一〇五师一旅一团团长张治邦发问:“双十二”之前,临潼县城和华清池附近没有一〇五师部队,是“双十二”佛晓一〇五师一旅一团才进入华清池外围地带对吗?在场的张治邦予以确认并说:是你们撤走,我们进入的五间厅,被打死的警卫和秘书共17人,是我们处理的。

  王玉瓒接着说是他自己带着卫一营打进的二道门,是他先开了三枪打倒了蒋的卫兵;卫二营冲进来时,二道门已经打通了。

  但是,问题来了,攻击的二道门的命令是谁下的?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不掌握外围布防信息的人、不确认外围布防完成,不会贸然下令攻击委员长卫队。是谁下令开的枪?孙久铭、王玉瓒都避而不谈!

  孙铭九编造的现场第一枪,被王玉瓒揭破了!那么王玉瓒讲的“三枪”经过是真的吗?谁来印证!

  主持辩论核实会的是时任全国政协文史办副主任、西安事变编辑组组长张魁堂,他在“临潼扣蒋的兵力部署和主要指挥官”(《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9月)一文中写道:“如果临潼华清池扣蒋的部署真像孙铭九说得那样简单,带上几十人一冲了事,既不顾友邻部队,也不怕蒋突围逃跑,那将置张学良于何地?这样一件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就简单地交给孙铭九一人带几十人去办,不是视同儿戏?哪里还像一位久经疆场的30万大军的统帅?经过编辑组反复查证核实,临潼扣蒋的主要情况和参与人员清楚了,历史事实俱在,谁也不能改变。”

  张魁堂副主任的定论,道出了兵谏行动绝非几十个人现场一冲那么简单的实情,但却忽略了横向包括华清池大门、头道门在内的十几公里纵深对内防逃、对外防援的三道防线;道出了“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非同儿戏”,但却忽略了纵向一个完备的上到张副司令,下至参战士兵的指挥系统!

  作为还原历史事件的辩论核实会,无论参会人员还是会议内容,都存在着“指挥系统”的断层与漏洞!断层在于是张学良直接指挥孙铭九、王玉瓒吗?绝无可能!这不是像当年张学良枪杀“顾命大臣”杨宇霆、常荫槐,埋伏几个卫兵突然出现开枪射杀那样简单。如果单纯从孙铭九、王玉瓒的各种描述看,“西安事变”不像是张、杨发动的“兵谏”,更像是卫队哗变,是孙铭九和王玉瓒自发的“捉蒋”行动。

  事件经过诸多的史料记载,包括坐落在西安市建国路69号“张公馆”旧址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展出的内容:西安事变兵谏行动外围总指挥是东北军一〇五师师长刘多荃;兵谏行动现场总指挥是东北军一〇六师(骑六师)师长白凤翔。

  事变兵谏现场是在华清池,做为兵谏现场总指挥和详知“委座”住处的白凤翔,怎有可能不亲临现场遥控指挥呢?

  事实上,不仅现场行动总指挥白凤翔就位,而且外围行动总指挥刘多荃也必须到位并且确认才能开始行动!

  这捅破天的行动,做为以执行防守任务的卫队一营和起协同作用的卫队二营,怎敢自做主张下令攻击、下令开枪呢?

  孙铭九、王玉瓒给历史蒙上了“神秘面纱”,历史也在他两个人之间也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

  张学良被扣南京后,孙铭九一手制造枪杀军长王以哲的“二二惨案”,他在东北军站不住脚,投靠了汪伪政府当了汉奸;王玉瓒被民国政府改编,参加了华北抗战和淞沪抗战。全国解放后孙铭九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为参事;王玉瓒却在辽宁被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刑13年,“戴帽”管制30年。

  攻取警备森严的华清池五间厅,战胜个个武艺高强、装备精良的委员长卫士,夺三军统帅并确保“委座”绝对安全!绝非一般警卫人员能干成的事!身怀绝技、侠肝义胆又具备“掏老鹞”经验的白凤翔、刘桂五是张学良将军在东北军众多将领中的精挑细选!所以说西安事变兵谏现场有主角。但不幸的是白凤翔将军、刘桂五将军都先后牺牲在抗日战场。

  令人遗憾的:“华清池捉蒋和二二事件辩论核实会”是 1981年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做为西安事变兵谏行动外围总指挥的刘多荃是1985年在北京病逝。

  全国解放后,刘多荃曾任政务院参事、辽宁省交通厅长,对于西安事变,刘多荃无疑是上知“圣意”下通兵情的知情人,非两位卫队军官能比的活资料,而且有政协委员身份,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样的会议,不得而知。

  单纯从“兵谏”军事而言,华清池“捉蒋”无疑是一场漂亮的奇袭战,所谓“漂亮”就是在黑暗里的乱枪中,打死打伤干掉的是誓死保卫“委座”生命安全的国军精锐之精锐!东北军兵谏官兵以高超的“掏老鹞”技能,完成了张学良“绝对保证委员长生命安全”严令!情急之下,蒋介石跳窗逃走时,除了后背有轻微摔伤,长了眼睛的枪弹没有擦破蒋介石一点皮。

  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的人是“兵谏”现场总指挥白凤翔,更是在临潼华清池“兵谏”现场。绝非网传的“第一枪”响在西安城西北军控制蒋的随行要员中。“擒贼先擒王”重大军事行动不可能违反常识先抓蒋的随员。即使西北军在西安城先动手,也只是西安事变的次要现场,西安事变的核心是“兵谏”,“兵谏”就是“捉蒋”,除了“捉蒋”现场哪里的枪声叫“第一枪”都太过牵强!

  白凤翔将军因兵谏有功,擢升骑兵二军军长,并获东北军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刘桂五也由十八团团长接过白凤翔一〇六师的指挥棒,擢升师长。

  蒋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后,处理参加“兵谏”军人的原则是:师以上军官就地免职……进一步说明团以下军官不具备行动指挥能力。

  令后人欣慰的是:2015年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活动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白凤翔将军抗战胜利纪念章,并确定为抗战英烈!

  白凤翔,西安事变临潼华清池“捉蒋”现场总指挥,兵谏行动成败的关键人物;率所部击毙日本天皇外甥、绥西“警备司令”水川伊夫中将……这些抗战爱国的惊天之举,激励教育人民发扬英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刻准备着,为民族大义献身!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白凤翔将军

  2018年春节假期,笔者带着对英雄的崇敬,沿着英雄的抗战足迹踏查英雄事迹。

  英雄出生在河北省围场县三义永乡德合公村白家店居民组,起事在围场县新拨乡骆驼头村,访问就从这里开始。

  出三义永乡到新拨乡,骆驼头村党支部书记李亚强手指着他家门前不远处说:前边就是田家过去的地主大院,白凤翔就在他家“扛小活”,当时他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个头比一般成年人高!上山伐木,比成年人能干,别人只能扛一块的木头,他右肩扛一块,左臂再抱一块,扛一块木头的人都没有他扛两块木头跑的快!

  能干又乐于助人,大家都喜欢这个小伙子。有一次,在田家的伙房,做饭的大师傅给了白凤翔一块发面干粮,刚收工下山的白凤翔又渴又饿,正在吃干粮,被田家地主二东家看见问道:你“扛小活“是短工,我给了你工钱你再吃我干粮,这怎么算?白凤翔红着脸说:随便你扣我工钱吧!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作者同围场县骆驼头村党支部书记李亚强交谈

  几年后,“一块干粮败了家”的故事,便在当地流传开。

  白凤翔起义后,带领亲兵智取克勒沟镇围场县衙,抄了县财政税务所,砸开监狱,释放犯人,不跟着造反的,发给路费回家……白凤翔的队伍几经周折,发展壮大后,被东北军伐张作霖收编,日后成了张家父子的一支骑兵劲旅。

  李书记说:白凤翔起兵后,在咱们这一带没有命案,他从不以强凌弱,跟田家两次征军粮、军马,田家破了财,但没有伤及田家人性命。山东军阀刘桂堂曾带领1000多失意军人,在新拨街一带祸害百姓三个月,后被白凤翔的部队追杀殆尽,报了祸害家乡百姓之仇。

  围场县的老百姓都称赞白凤翔是好汉!

  从李书记家出来,我们经由围场县城,穿越塞罕坝向“察绥”方向、 向将军当年指挥千军万马,重创侵华日军的多伦县、张北县、包头市及将军牺牲地合教村前进!

  除夕夜的坝上草原,西北风卷着雪花,击打着车窗啪啪作响……离开了车水马龙的都市,“千里走单骑”,车灯迎着寒风跳跃,照的路格外远。八点,我们赶到多伦县,下榻在县城一家庭旅馆,吃上了自带的饺子,看上了电视直播的央视狗年春晚。

  大年初一,多伦县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早晨七点,跟随我考察的一家人爬起来,继续赶路。

  又是9个小时的车程,历经化德、商都,穿越呼和浩特,再过包头。经由固阳县,先到达尔罕茂明安旗的百灵庙镇,这是当年傅作义将军指挥绥远本部取得抗日歼敌“百灵庙大捷”的地方。

  初一下午,百灵庙镇上行人寥寥。很不容易才打听到西河乡合教村的方向。

  在这里,车载、手机导航都支持不了我们进村了。

  下午四点,我们终于找到了合教村。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作者在合教村留影

  合教村党支部书记张宝贵一家,热情地接待了一家远方的来客。

  合教村,有一百多年历史。过去是蒙古牧民游牧点,1893年,比利时天主教神甫兰广洛在此建教堂而得名。

  1938年起,白凤翔将军率领热河抗日先遣军,在第三战区傅作义将军指挥下,在察绥地区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使其不能西进和南下,策应了陕北安全并给“蒙疆”日伪军造成极大威胁,特别是在五川伏击绥西“警备司令”水川伊夫等300多日伪军,击毙日酋水川伊夫中将,缴获水川伊夫嵌金包银的战刀和图章……,日军对热河抗日先遣军恨之入骨,不惜动用飞机、重炮、重兵围困,“先遣军”在弹尽援绝,白凤翔将军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奉南京军统局“诈降潜伏伺机反正”密令,接受了日蒙伪军的“改编”,驻防在合教村。

  张宝贵书记带着我们看了白凤翔将军当年驻军司令部旧址,和监视白将军的日军平山顾问官住址。

  张书记说:过去,很多老人口口相传着白将军的故事,在合教村“驻防”,白将军从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平山顾问官进屋要打报告,四个日本官佐给白将军拿鞋递帽是常事……日本人明知道难以控制这只早晚要爆炸的“火药桶”!就在将军与南京联络准备反正时,被日军侦知下毒暗害。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作者同达茂旗合教村党支部书记张宝贵交谈

  1942年2月8日,白将军牺牲在合教村,年仅45岁。

  张书记说:每逢春节,民俗活动,乡亲们少不了歌唱白将军的曲目,四人对唱的秧歌,歌颂白凤翔将军抗战爱国爱护当地百姓的英雄事迹,几十年延续经久不衰。

  合教村的老百姓都挑指称赞白将军是英雄!

  正月初二,张书记一家用经典的蒙古早餐奶茶、奶酪、黄油、炒米、手抓肉为我们饯行。

  情浓浓,意浓浓,合教村农产品加工厂自产自销的纯天然“合教牌”旱地面粉、旱地菜籽油,让我找到了童年的味道。

  拜别张书记一家人相送,我们赶往“兵谏”发生地西安。

  900公里,又是一整天的路程。晚上九点,我们进入西安古城。选在“张公馆“附近住下,跑了两条街,没有找到开业的餐馆,只好回到宾馆吃我们携带的“康师傅”泡面和”银鹭“八宝粥。

  初三一早,我们第一拨进入了张学良公馆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学良、杨虎城的戎装像,接着就看到了白凤翔将军做为西安事变捉蒋现场总指挥的军事序列示意图。

  白凤翔将军用过的马垫,和送给爱将、抗战英烈刘桂五团长的瓷缸也在展柜里……我们看了格外亲切!

  参观了张学良将军当年办公的三座小洋楼,还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周副主席、叶剑英参谋长居住过的地方。

  悠悠岁月,物是人非。小院,向参观人群诉说着这里当年那个让中国、让世界震惊的深夜………

  我们马不停蹄,直奔临潼华清池。

  在“五间厅”,我仿佛听到了83年前的凌晨枪声,看到骑六师师长白凤翔矫健的身影,带领爱将刘桂五团长,率领张学良将军卫队营王玉瓒、孙铭九等勇士们,攻破一道又一道的委员长警卫部队的拼死抵抗……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西安事变”枪战弹孔

  委员长办公室、秘书办公室、警卫室门窗、墙垛上,弹痕累累……试想,黎明前的黑暗中,激烈交火,流弹横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警卫团哪里是吃素的?个个能征善战,武艺高强,更主要的是他们拼命地保护主人,保护他们的委员长。

  在这种情况下,白将军如果稍有差池,打死或放跑蒋介石,这“兵谏”行动瞬间就由捅破天成为塌天之祸,后果更加难以想象!

  经过勇猛顽强与透着高超军事智慧的激战,白风翔将军率领勇士们打垮了委员长卫队和宪兵的抵抗,毫发未损地“请到”蒋委员长。白将军的忠勇,不仅体现出高超的军事素养,更体现在他对上司张学良将军的绝对忠诚;对民族大义的高度把握。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蒋介石藏身处

  白凤翔将军,农民革命起家。与当时很多红军指战员有着相同的出身和经历。东北军被蒋介石调到西北剿共,白将军的106师与红军“接火”时,立即化敌为友。白将军委派参谋长汪镛与红军政治部主任朱瑞签订相互通商、互通情报的“停战四条”,比当时周副主席同王以哲将军签订的“局部停战协定”还早近一年。

  西安事变后,白凤翔将军被国民政府削去兵权,在北京家中赋闲。七•七事变,日本军队全面侵华,再次激起白将军民族义愤!他只身到南京请缨,被蒋委员长委以热河抗日先遣军中将总司令……将军遂返北京,卖掉房产、土地,筹备军费,召集旧部,毁家纾难,奔赴抗日前线。路过陕北时,受到彭德怀司令员、习仲勋政委、陈奇涵警备司令的电台等物资资助,毛主席称赞白凤翔将军是有作为的爱国将领!

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的是围场人白凤翔  国家品牌网总编辑  李 刚

  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抗战英烈纪念章,白凤翔将军获此殊荣。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白凤翔将军,和一切在民族大义面前为民族利益挺身而出的英雄们永垂不朽!他们的故事更应该世代相传。

  追寻英雄足迹,陶冶爱国情怀!春节假期,我用五天时间,跨越四省一市,行程三千五百四十五公里,走访了白凤翔将军主要抗战爱国活动区域,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春节!

  回到北京,一幕又一幕地追思白凤翔将军遍布西北、华北的英雄足迹……在想,如果把白将军的抗战救国的惊天伟绩进行文学文艺创作,拍成电视连续剧,不用杜撰、不用刻意美化定让“神剧”汗颜!史实、事实,真人真事,真情真义,足够震撼!

  在踏查中,我也不无遗憾呼吁:合教村“兵变”旧址保护问题,当地干部群众已经很尽力,但旧址、文物保护措施上亟待得到支持!
 


责任编辑:丹丹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