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华夏名家

致敬!一生为国铸核盾,他在生命最后一天坚持工作74分钟
发布时间:2018-09-29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
分享到: 收藏
  “革命事业是英雄的事业,人民军队是英雄的军队。”这是不断壮大的英雄方阵,这是不断铺展的英雄画卷,这是我军历史上又一个光荣时刻。经中央军委批准,继8位全军挂像英模之后,又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和“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2位挂像英模。

  英模之光,照亮强军征程;英模精神,激荡强军力量。全军10位挂像英模如座座丰碑,彰显着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风范。从今天起,解放军报推出“新时代强军兴军楷模”专栏,以人物特写的方式呈现林俊德、张超的卓越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一生为国铸核盾,一世甘做淡泊人,一腔热血化春雨,“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解放军报记者 柳刚 张晓祺

致敬!一生为国铸核盾,他在生命最后一天坚持工作74分钟

  林俊德院士工作照。资料照片

  深夜,月光如水,星斗满天。

  寂静中,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在房间里缓缓流淌——

  “马兰精神很重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希望大家继承马兰精神……我本事有限,但是尽心尽力……”

  细细倾听,博士钟方华的泪水顺着脸颊不住流淌——他手机里播放的这段录音,是恩师林俊德院士临终前一晚留给学生的遗言。

  163个字——这是一位共产党员、共和国院士生命最后一刻的述职。

  102秒——这是一位驰骋科研沙场老兵与战友的最后话别。

  这一刻,他朴实的话语,字字触碰着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这一刻,他孱弱的声音,句句穿越时空,带着人们回到那令人揪心的一刻——

  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和输液管,林俊德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某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

  这一刻,是2012年5月31日11时09分。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林俊德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

  林俊德,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基地研究员,享年75岁。

致敬!一生为国铸核盾,他在生命最后一天坚持工作74分钟

  资料图

  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某基地将士用一副挽联为他送行——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林俊德搞核试验,一辈子鲜为人知。他的突然离世,却像一颗“精神原子弹”,穿透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心。

  一位老专家彻夜难眠,写了一首五言长诗《马兰魂》,深情讴歌林俊德“一息游丝细,长谈发展情”的奉献人生。一位自称“从来没有写过诗”的年轻网友,饱含深情写下一首88行的长诗《永远的记忆——送别林俊德院士》……

  一位75岁老人的去世,为什么能如此感天动地?

  于国舍命,人天共仰。罗布泊“蘑菇云”的背后,有他几十年的付出。

  在林俊德的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7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87年,光荣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1990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比这份“成绩单”更打动人的,是他生命最后8天争分夺秒的旅程:

  ——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

  ——3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2次在病房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实验任务;

  ——完成了130多页、8万多字博士论文的修改,写下338字的6条评阅意见;

  ——与基地领导几次探讨基地爆炸力学技术的发展路线;

  ——向学生交接了两项某重大国防科研尖端项目……

致敬!一生为国铸核盾,他在生命最后一天坚持工作74分钟
  
资料图:林俊德的学生登记册。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