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华夏名家

“地下工作”干了40多载 年近古稀他仍时时念叨创新
发布时间:2018-07-24
文章来源:华龙网
分享到: 收藏
“地下工作”干了40多载 年近古稀他仍时时念叨创新

  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蒋树屏。记者 李文科 摄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1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为我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给予奖励。来自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蒋树屏成为仅有的两位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之一。

  与公路隧道和地下工程打交道40多年 荣誉满身

  67岁的蒋树屏是重庆渝中区人,工学博士、博导,现任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科技总监/顾问,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两江学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蒋树屏从事公路隧道与地下工程的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40多年来,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等项目并取得60项科研成果,在港珠澳海底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重庆方斗山隧道等1000多座重大隧道工程中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

  作为技术负责人,蒋树屏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与一等奖共14项、二等奖16项;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银奖1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9项;专利等知识产权16项。

  全国各地很多重大项目都有他的身影

  针对秦岭终南山(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等几十座特长隧道的结构、安全、节能等问题,蒋树屏担任项目技术总负责人,首次建立了纵向送排式组合通风模式、计算方法和试验装置,解决了通风控制级档、紊流与回流、通风-防灾-监控复杂系统技术接口等问题。

  为确保隧道开挖安全,蒋树屏研制了大型立式试验系统;提出先期位移为5%、开挖瞬时位移为15%、开挖后期位移为80%的全位移过程理论;建立了提前知晓开挖面前方地层动态的方法。

  针对港珠澳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规模的沉管隧道)防灾减灾技术难题,蒋树屏研制了1:1实验隧道系统;获得管节耐高温性能、损伤范围、隧道温度-烟雾场特征和逃生对策。取得8个创新点。

  年近7旬“地下工作者”仍把创新作为人生目标

  由蒋树屏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工程项目遍布各地,惠及着全国人民,对于他的家乡重庆,他更是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蒋树屏说,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高速公路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隧道占公路的比例为全国之最,在国际上也实为罕见。

  针对城市中心区较场口、临江门、大坪、红旗河沟等轨道地下车站修建问题,蒋树屏牵头开发了浅埋微拱暗挖、明暗混挖和多洞相交等技术,为保护超高建筑、疏解城市交通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技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大奖。

  此外,蒋树屏研究团队还建立了隧道非确定性反分析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围岩变形、坍塌的随机性预报问题,提高了工程预警准确度。为重庆公路交通的平安建设和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蒋树屏所负责的项目工程在我市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科技作用。为渝-鄂、渝-湘、渝-黔、渝-邻、长-涪、渝-合、机场等高速,以及方斗山隧道、吕家梁隧道、白云隧道、北碚隧道、壁山隧道、真武山隧道、双福隧道、秀山隧道、葡萄山隧道、城口隧道等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创新科技成果。

  蒋树屏常打趣说:“我与公路隧道和地下工程打交道40多年,我干的主要是‘地下工作’,我将不断创新,为实现交通强国、科技强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记者 伊永军)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