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华夏名家

82岁高龄院士三次“深潜”南海:唯对时间不能慷慨
发布时间:2018-05-29
文章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收藏
82岁高龄院士三次“深潜”南海:唯对时间不能慷慨
  82岁的汪品先院士搭乘中国科考船下潜南海。 受访者供图。

  82岁“深海勇士”汪品先:唯对时间不能慷慨

  “南海深部计划”收官,高龄院士三次潜入南海,成果或将让人们重新认识南海

  ★对话动机

  82岁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是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上最年长的“乘客”。

  5月11日至23日,我国自主研制“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完成首航。其中的9天里,汪品先3次下潜到1400余米的深海,每次下潜观测采样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

  这次科考航次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南海基础研究项目“南海深部计划”的收官之作,致力于研究南海的形成、演变等基础研究,其成果有望让人们重新认识南海。

  “82岁院士三次深潜南海”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出乎汪品先意料之外。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件小事,完成了多年前和友人的一个约定。实际下潜中他做的比想象得要好,这让他非常高兴。

  “我现在是倒计时的”

  汪品先精神矍铄,说话时偶尔托腮思考,激动之处会作手势强调,还会耸肩表达一些无奈。

  深潜航次5月11日起航、23日告捷,次日晚汪品先赶回上海,经过两天忙碌行程后,27日来到北京。当晚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密集的行程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出痕迹。

  “我现在是倒计时的。”汪品先笑着说。他将后面要做的事按重要性排队,最紧要的是先把“南海大计划”科研项目完成。

  为了不被打扰,汪品先平时不用手机。他说自己什么都可以慷慨,唯独时间不能慷慨。

  82岁仍活跃在科研一线,全球同行中已鲜见同龄人。汪品先在追赶逝去的时间,他的年龄是错位的,该做事情的时候时代原因让他做不成,该退的时候反而有条件做,“丢了好多年”。

  他对研究的心情是迫切的。很多年来,深海科研只能依靠国外设备,现在终于有了国产的潜海条件。“说了那么多年深海,趁我现在还走得动,我自己当然要做。”

82岁高龄院士三次“深潜”南海:唯对时间不能慷慨
  汪品先结束西沙载人深潜航次回到同济大学后第一时间分享深潜见闻感受。 许婧 摄

  “被迫”每晚10点半前回家

  汪品先是“南海深部计划”专家组组长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他每天早上8点半进办公室,晚上11点回家。最近被夫人下了命令,把回家时间提前半个小时。“现在10点半之前必须从办公室回家,不然(夫人)脸色就不对了。”汪品先说着自己“甜蜜”的烦恼。

  汪品先的夫人是植物学家孙湘君,两人从同学发展成情侣,后来北京、上海两地分居30年。“争”了很多年,孙湘君2000年最后“投降”,搬到上海。

  如今,年过八旬的科研伉俪经常一起去学校办公室,分头工作。在办公室待的时间,比家里还要多。

  谈深海下潜

  我漫游仙境回来了

  新京报:三次下潜都在什么位置?

  汪品先:三次下潜深度都是1400米,在西沙的同一个海区,因为我是追同一个问题。

  新京报:追什么问题?

  汪品先:我要追一个海底生物群。原来以为深海的海底,裸露的岩石上面没有什么生物。结果我们这次下去,头一次就碰到“冷水珊瑚林”,真是像个树林一样。

  新京报:您看到的冷水珊瑚林是什么样子?

  汪品先:“冷水珊瑚林”是我起的名字。就和陆地上的园林一样,高大的竹珊瑚像树木,低矮的扇形珊瑚和海绵之类像灌木,而贴在海底的海绵、苔藓虫相当于草本植物。这些固着在海底的生物构成深海的“园林”,为游泳和爬行的海洋动物包括章鱼、海星之类提供了栖居地,就像陆地树林里有猴子有鸟一样。

  新京报:为什么要去追这个问题?

  汪品先: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想研究这个生物群在什么地方有分布、有多少。

  这次我们另外一个团队在南海的东部也看到了,所以我们很高兴。在1800米深的水域,南海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冷水珊瑚群,这是以前在南海没注意到的,以后还有很多研究的东西。

  新京报:到了水下1400米,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吗?

  汪品先:深潜器里气压是保持正常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调控,环境跟陆地环境一样,三个人蹲在直径两米的“球”里面,身体没什么感觉。这跟蛙人不一样,不是一个真正的考验。

  新京报:真正的考验是什么?

  汪品先:我原本计划下去两次,结果发现问题没解决,又给我加了一次。三次下去收获就比较不错。

  下去一次是很贵的,所以责任心会很重。我们去了8个科学家,一人平均1.5次,我多占了一点。

  去年我查出一些病,到这个年龄都会有。但这次(下潜)我状态很好,有问题要追也很好,结果比我想象要好,回来后更自信了。

  新京报:在1400米海底,您看到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

  汪品先:这就是我第一次出来时候说的,漫游仙境回来了。

  海底冷泉生物是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这很有意思,生物群是浅海的动物搬下去的。这种生态系统,我们之前了解得非常少,但它们是地球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在飞机上就喜欢想,假如我能走出舱,在白云上散步是什么感觉。在海底我也想,假如我能够出舱,哪怕弄个石头敲敲也很来劲。但这是不可能的,太空还有人可以行走,但深海是不可能的。

  在水下有很多想象空间,是另外一个世界,简单说就是人类不认识的世界。

  新京报:海底的生物是什么样的?

  汪品先:海底生物都特别大,有些浅海才西瓜子这么大的虫,在海底就有巴掌这么大。

  深海生物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很多很好玩。比如我们看见的海参都是趴着不动的,海底的海参是会游泳的。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