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忠的故事是萧山花边产业的一个传奇,他带领大家顺利度过“用工荒”、改制阵痛,并把传统花边手艺完美保存和成功复活。
在萧山人的记忆里,人们永远无法忘怀这样一个场景:深夜,母亲坐在床头,就着一盏昏黄的电灯,眯着眼睛挑花边,忽喇忽喇挑花边的声音伴着年幼的孩子入眠。半夜醒来,睁开双眼,母亲已经倚在床头熟睡,手中挑好的花边掉落到地上。孩子想把母亲叫醒,却不忍惊扰,因为一早母亲还要赶着把花边交给“放花”的人,换取一家老小的家用。这个场景经常在萧山人的生活里发生,赵建忠耳濡目染,滋生出他对花边的天然情感,同时,许多萧山绣娘也成了他最初的花边启蒙老师。
在萧山花边最为兴盛的时候,赵建忠进入了花边行业——1972年,年仅18岁的赵建忠进入了萧山花边总厂。一动手绣花边,就出手不凡,当即得到了老一辈花边大师的赏识。大师们悉心地教导他,使他快速成长为一位心思和绣花边的棉线一样细密、优秀的绣工。他总能很敏锐地捕捉到,哪一片叶子没有绣好,哪一朵花和背景的映衬关系没有处理好……傅春江坦言,师傅是一个“细节控”,总能发现不完美的地方,并且一经发现,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直至修改最佳为止。
赵建忠除了在充分掌握萧山花边的传统技艺之外,就开始创新,不断探索出了萧山花边的现代工艺之路。他四赴日本,与日本平岗刺绣技术传承人进行交流,赴韩国学习威姆斯刺绣技术,赴瑞士学习苏拉刺绣技术……在不断的学习中,赵建忠一直没有停止对花边技艺的创新与探索。
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谓,对赵建忠来说,是对他坚守了四十多年萧山花边工艺的肯定。纯手工万缕丝重工《九龙腾飞》是赵建忠的得意之作,已经被收藏至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这幅作品直径为110厘米的圆形花边,上面一共嵌入了九条腾龙,周边辅以云、火以及日月星辰等图案,四周还用连续盘绕弯曲多变的自然植物纹样,图案内外呼应,层次清晰,寓意中国腾飞,中华中兴。作品用了10余种针法编织而成,充分发挥了萧山花边针法特有的疏、密,明暗的特点,使巨龙显示出浮雕的立体效果。远观整幅花边,感觉其中有九条巨龙在云海中翻腾起舞,显示出见首不见尾的魅力。这幅作品打破了萧山花边只采用植物图案的传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称道,并一举获得“浙江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这并不是赵建忠作品获得的最高奖项。他2006年设计创作纯手工“万缕丝”屏风荣获第43届全国工艺品创新产品设计金奖,2009年创作设计的纯手工万缕丝《腾龙起舞》的花边作品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创作的纯手工万缕丝挂件“印象·龙”获得第46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赵建忠辛苦创作之余,抢救萧山花边传统技艺也是他格外费心的事情。萧山花边从意大利传到萧山,已经走过了将近100年的历程。工艺师们绣了大量花边经典之作,随便问一个街巷的老人,都能如数家珍。可这些经典作品近些年来却频频遗失,视花边如生命的他心痛万分。
“这项传统技艺,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给断送了!”事实上,赵建忠在萧山花边的传承上一直作着各种努力。赵建忠每年都会设计一些新的花边款式,交给民间老艺人来手工制作出来,甚至原料也交给老艺人们,做好之后再收购上来,这笔花费是每年100万元左右,为的是手工绣花边的技艺不至于失传。
2013年,身兼数职的他做了一个大胆却困难重重的决定——将遗失的最经典的萧山花边作品一一修复。谈及修复之初的困难,赵建忠说:“最难的是,我们只有作品图片资料可参考……”尽管如此,他依然一门心思扑在修复工程上。这两年,他经常白天忙完厂里的事情,晚上回到工作室,就开始着手庞大的修复工程。花甲之年的他视力早已不济,他唯有眯起双眼,把那陈旧的花边图案瞄了又瞄,反复揣测,反复试验,每试出一种老针法,他即欢呼雀跃。完全忘记,长久的坐姿让老胳膊老腿都麻木了。“师傅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找回一种针法,就和孩子一样开心。”傅春江说。
现在,1959年的萧山花边“建国十周年纪念屏”已被成功复制。这幅作品长约2米,宽1.1米,最大的亮点是它集结了图案和文字2种元素,这种工艺在现代花边作品中已经难以找寻。另外,这幅作品中运用的实针、网眼、蛇皮、串线等针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已失传的,如今在赵建忠手中复活了。而花边周围分布的国旗、和平鸽、卫星、蔬菜、水果、鱼肉等图案,也是上世纪50年代社会风貌的真实再现。
就这样,赵建忠借修复老作品之机,把萧山花边消失的技艺找了回来,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萧山花边的文化历史。现在,在中艺花边集团的展厅,能看到被他修复的老作品展示在那里,作品旁边有详细的失传针法的介绍,人们可以随意进去参观,吸纳古老技艺的营养。
与此同时,赵建忠也加快对萧山花边的市场拓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和同事们把手工花边装进了镜框,供人们欣赏,使传统花边从日用品升华为艺术品。能够大批量生产的机绣花边,或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而产量稀少的传统花边,则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品,让人们来欣赏。这种尝试已经得到了不小的市场反应。
“龙泉的青瓷,现在已经有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可以说这些大师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文化,更是带动了一方产业。萧山花边这种工艺也凝聚着我们几代人的智慧,是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瑰宝,在现代生活中依然有它的位置,我们不能让它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消失。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一起助力,希望萧山人都能一起来关心关注,共同延续这项可以让萧山人骄傲的传统文化。”赵建忠说。(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