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华夏名家

坚守文化自信,“做好一个中医”
追忆国医大师颜德馨
发布时间:2017-04-24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收藏
  

▲颜德馨。(资料片)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仇逸

  他,出生中医世家,德艺双馨,毕生与中医结缘;他,不忘初心,悬壶济世近80载,始终牵挂祖国医学的振兴……

  首届国医大师、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颜德馨先生日前在上海逝世。数以千计的医界后辈、病患及家属23日前往送别。大师仙去,他关于“中医当自强”“中医一定要姓中”的呼吁和努力,铭刻在无数人心头……

大医精诚,传承家学不忘初心

  “颜老快90岁的时候,仍坚持每周来医院坐诊,而且次次都提前到,诊室在大楼一侧尽头,他骨折后腿不好、拄着拐杖要慢慢走好久,每次经过,走廊里坐着的病人都会自发地站起来迎接他……”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韩天雄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韩天雄师从颜德馨长子、全国名老中医颜乾麟,2005年起长期在颜德馨工作室学习抄方,“颜老一生扎根杏林,他把对中医的爱、对病人的爱渗透进自己的血液中。他对事业执着坚持,今年3月,他身体已经出现问题,面对前去探望的我们,他念念不忘的就是中医学科的发展。他还一直非常关心后辈,常问候我们家中老人孩子情况,过年还要给孩子压岁钱。”

  颜德馨1920年11月出生于江苏丹阳北草巷31号颜氏老宅。自12岁起,颜氏内科创始人颜亦鲁先生开始令颜德馨学习《黄帝内经》,他常随父亲挑灯夜读。1936年,16岁的颜德馨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中国医学院破格录取,并插班就读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系统地接受中医药专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颜德馨放弃自设诊所之高额收入,受聘于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

  颜德馨对病人体贴入微,常常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强调简、便、效、廉地治好患者。他的孙女颜琼枝说:“爷爷从来不会两三分钟就看一个病人,他看一个病人至少要一刻钟,认真询问、解答、开方。”

  2003年,颜德馨在非典流行期间,以82岁高龄勇挑重担,奔走第一线。他担任上海市中医防治专家组顾问,市中医治疗指导组组长,同时还是市卫生局突发事件应急专家组成员,参加制定中医中药预防非典的方案,创制了“扶正祛邪方”,授权上海3家药厂生产,同时上海市科委紧急将此列为科研项目,边科研、边防治。同时,颜德馨就非典病人发热、气促、纤维化、激素反应等进行防治指导,参加病人远程会诊,为进驻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非典病房的中医师进行指导,还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等。

厚积薄发,创立衡法推动中医发展

  颜德馨毕生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己任,长期从事中医药的临床、科研、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工作。颜氏内科,医术精湛、代代相传,在沪上渐成影响,成为海派中医内科主要学派之一。

  “中医给人的感觉就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东西仍在用,但爷爷常常告诉我们小辈,现在新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疾病,如何更好挖掘传统、治疗现代疾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继承、发展。”颜琼枝告诉记者。

  在颜琼枝和许多同行、后辈的眼中,颜德馨从医的一个个阶段就是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颜德馨根据疑难病症的难愈复杂等特点,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提出“衡法”治则,为诊治疑难病症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与实验基础上指出“气虚血瘀是人体衰老的基本机制”,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养生理论。

  1992年,颜德馨发起创办旨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提高中医药学术地位的中医药研究中心——当代沪港台中医药研究中心,在香港注册成立,这是沪港台中医界首次打破地域界限而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针对中医在产业化、市场化方面进展缓慢的现状,颜德馨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卓越的洞察力,积极开发临床疗效可靠的中成药。上世纪80年代,他领衔推出第一代产品“衡法2号”,通过研究证实具有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世纪90年代,第二代产品“颜氏寿宝”研发成功,在美国推广10余年,在北美地区影响非常广泛,用于高脂血症10余万患者,并行销加拿大等地。上世纪末,第三代产品“衡生颗粒”,销量为全国中药产品前10位。21世纪初创制的第四代产品通过对“衡生颗粒”拆方研究,筛选出新组方——调脂护脉方“行气活血颗粒”,既保留了原方功效,又简化了处方,疗效颇佳。2003年,颜德馨的“衡法在调节血脂中的应用”被评为“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00年和2001年,颜德馨又将临床应用多年的两个中药验方:消渴方、醒脑方实施产业化。消渴方产业化之后名为“消渴清颗粒”,为纯中药制剂,主要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同样来自于颜德馨治疗临床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的“醒脑方”也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在申报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

坚守文化自信,“做好一个中医”

  “中医的问题出在中医自己身上,能救中医的只有我们自己”,“现在用真正的中医方法看病的中医正越来越少”,“中医不是不要学西医的,而是应该强调怎么学”,“中医不应该在结合中被忽略,在结合中被矮化”,“谁说中医不能治急症、重症?”……

  在长期的临床和教学工作中,颜德馨发现当前的中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重“西”轻“中”的教育模式导致相当部分中医学校的毕业生不会望闻问切,不懂八纲八法,不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这让他深感担忧:“现在中医看病有点像盖浇饭,西医的饭加上中医的料,一些医生行医多年都不会灵活开方,病人住院时开逍遥散,出院时还是逍遥散。”

  1998年,颜德馨与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任继学等8位老中医联名上书高层领导,对他们当时所担忧的诸多问题如中医医院合并为西医医院的一个科、中药新药的评审模式问题、中医医院医药分家以及中医教育继承等问题,列陈己见并提出合理建议,观点明确中肯,得到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对中医的发展影响深远。

  颜德馨常常以先哲墨子的话“志不坚,智不达”勉励弟子,为了开辟一条传承中医之路,颜德馨敢于挑战当前的中医教育西化的弊端,建议建设真正能传承中医的临床实习基地。在有关部委支持下,2008年11月24日,在颜德馨等一批国医大师的呼吁倡导下,首次在综合性大学进行中医教育改革试点的“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开班。培养项目先后举办二期,共招收20余名具有中医博士学位的中医师进行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为推广颜氏内科学术经验和弘扬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颜老经常说,中医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管治疗还是用药,都要用中医的头脑来分析,要坚持整体的辨证论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夏韵告诉记者,“从医这些年,从科研到诊疗,不管是扎根科室,还是开班带徒,他都是这样一以贯之。”




 

责任编辑:丹丹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