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华夏名家

给国产大飞机装翅膀的“大国工匠”
胡双钱:经手的每个零件都是活招牌
发布时间:2016-05-03
文章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收藏

给国产大飞机装翅膀的“大国工匠”

  他是让国产大飞机C919、支线飞机ARJ21-700在蓝天上翱翔的幕后英雄之一。他也是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上海劳模年度人物和2016年中宣部等部门评出的“最美职工”。在受热捧的“B站”——哔哩哔哩网站上,网友用“自豪”“致敬”“感动”“国宝”“神人”“服了”“支撑国家梦想的人”来评价他。

  他就是胡双钱,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一个工程技师,能在动漫火爆的“B站”被网友的赞赏刷屏,他为什么这样“红”?

  给飞机当钳工有啥不同?

  有这样一句玩笑话:“在地上端盘子就叫服务员,在天上端盘子的叫空姐。”此话的背后,是人们对同一工种、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技术要求的不理解。那么,给“天上飞”的飞机当钳工,究竟有何不同?

  当钳工,即使打磨的零件一样,要求也不一样。“一个活儿,却是两个标准。”在“地上跑”只要在常规条件下有良好表现,但在“天上飞”就需要耐得住剧烈的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和速度变化带来的考验。以螺栓孔为例,民用的螺栓孔工差可以达到30至50丝(1丝等于0.01毫米),但航天用的螺栓孔公差只能在2丝以内。

  “天上飞”的零件,不仅标准高,而且在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一体成型、没有二次修改和补救的余地,零件一旦出现偏差,纠偏余地很小,往往只能报废。

  “曾经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说,零件报废了太可惜了,自己的工厂可以提供补料修复的服务,保证外观上看不出来。”胡双钱说,在航空工业里,外观上看不出来差别,但实际飞起来“带病”的零件危害巨大。“所有的来料都是经过了前段的质检,很多的时候都是特殊的材料制成的,二次修补后外观未必看得出,但在导电性、硬度要求等关键指标上可能就经不起检验,所以宁可扔掉价值一百多万元的废料,也要保障‘天上飞’的零件的安全。”

  也正是在这样严苛的要求下,胡双钱给螺栓孔等零件用筛规进行质检的时候,往往一抬手就知道“中不中”,“放进去比较顺、但又不是特别顺的,不用说,肯定是合格的”。

  “36年无差错”是怎样的体验?

  “X是种怎样的体验”,是知名网络社区“知乎”上的热门体裁。“36年无差错”的胡双钱,自己怎么看?

  “我经手的每个零件都是一个活招牌。”胡双钱说,在没有可视化建模软件的年代,看图纸、照样造出复杂的零件,对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极大的考验,为此他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在家里用橡皮泥按照设计图“做模型”,培养“手感”。

  C919上的数百万个零部件中,有80%是我国第一次设计生产的。这意味着,很多时候零部件的材料和形状都需要不断摸索,才能得出最优解决方案。在这样小批量、多频次的调试中,手工打磨零部件,比机器更有优势。

  对胡双钱来说,拿不准的零部件,就找硬度类似材料的废料再度练习“手感”,好好“磨合”,哪个位置可能会断、哪个位置可能会做过头、哪个位置是难点,就在这样的模拟练习中被一一解答。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练习,胡双钱在36个春夏秋冬,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他还能用自己的技艺“金属雕花”,比现代化的机器做得更快更好。从2014年开始设立的胡双钱“大国工匠”工作室,成立一年内完成各类精益项目127项,节约工时6832小时/年,为公司节约成本382万元/年。

  “大国工匠”徒弟有什么感受?

  胡双钱的“小徒”顾春华学艺已经7年,做“大国工匠”的徒弟是什么感受,他很有发言权。

  从机械制造专业毕业11年后,顾春华已经是几十名大专同学中唯一一名留在对口专业生产线上工作的。对一些青年人来说,生产线条件艰苦、生活单调。顾春华说,“同学们有的是觉得一线太辛苦,有的是没有遇到好的师傅带路引导,渐渐地都转行了……”

  2009年,顾春华从铣工工种转到钳工工种,从原本的中级工变成了初级工。但在新师傅胡双钱的严格要求下,“小顾”用两年时间就提升到了高级钳工的技术水平。

  技能提升的背后,是胡双钱的“没有退路”法则。顾春华说,公司往往会给一些复杂的零部件准备多一些备料,但师傅一般都是“偷偷不告诉我们”。正是在这样“没有退路”的锻炼中,做零件时的心态也变得更为慎重,仔细再仔细。

  胡双钱说,“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要传承这样的精神,不仅要“传帮带”青年技工,更要激发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顾春华说:“要是没有遇到师傅,也许我真的坚持不到今天。”


责任编辑:李执政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