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高管风采

多牛传媒CEO姜楠:直播也有高大上的商业“玩法”
发布时间:2016-12-16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收藏
  
多牛传媒CEO姜楠:直播也有高大上的商业“玩法”
  多牛传媒CEO姜楠

  中新网12月16日电 如果说2016年互联网的风口是什么,那么一定是“直播”。截至今年直播平台数量达到200家,行业规模达到400亿,平台用户规模达到3.25亿。随着行业巨头的纷纷入局,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加持,市场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直播行业盈利模式尚未明朗,主体的营收仍然以用户“打赏”为主,商业模式仍然在探索中。“直播也可以有高大上的商业‘玩法’,”近日,在成都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多牛传媒CEO姜楠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答案。

  直播是“原创不死”的体现,内容将更有价值

  直播行业的发展最直接的与视频行业发生碰撞,中国真正的进入了互联网的繁荣期,直播以病毒的方式获取流量,自娱自乐,娱乐大众,用超强用户黏性和表现力,让用户直接买单。

  “有人说原创已死,我不这样认为。”姜楠开门见山的表示,看传统视频平台近几年的商业运动轨迹,大平台每年斥资十亿二十亿去购买版权,在内容的自制上已经贴合电视台的模式。众所周知,目前各大视频平台,已经纷纷冲入自制内容板块厮杀。搜狐视频、爱奇艺等一干平台,不惜重金打造自制内容,下血本培养优质IP。

  而直播一直潜伏在视频行业里,其前进走的路线和视频行业非常相似,之所以走上直播这条路,部分平台是因为没有能力参加“版权之争”。这也就导致了,直播平台内容过于单一、同质化,主播形象较为集中在秀场的主播。

  “我们看到了直播的属性,其发展速度会远远的超出传统视频,但是很快会开始更激烈的厮杀,”在姜楠看来,直播的商业过程中,会比传统视频行业更快的进入“版权之争”,直播一方面版权无限,但另一方面对资源、队伍、内容的渴求更加强烈,而未来在直播内容创造出来的收费场景和价值会更大。

  两年前,斗鱼、虎牙两家直播平台各占据了直播界的半壁江山。随后战旗兴起、全民冒头、熊猫出世,各类直播平台一时间如雨后春笋都冒了出来。与快速的发展相比,却难有优质的内容跟进,这就埋下了爆发的种子,就在今年五月,各大直播平台开始相互挖人,不管是签约费还是标准都一提再提,主播百万千万年薪的新闻也是不绝于耳。

  将直播内容转化成商业,为流量变现提供支持

  平台花费重金打造了优质的内容,那么如何把内容转别成商业模式?“直播平台的商业化模式已经是整个行业继续解决的痛点。”姜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多牛传媒跟斗鱼展开合作是致力于商业化的合作,主要在斗鱼的商业化的变现提供支持,直播平台特别是大的平台对品牌企业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特别是游戏直播。

  姜楠表示,在同直播平台有合作中,多牛传媒接入了一些数据。从近千万抽样样本中发现,从直播观众的区域覆盖看,北京占到10%,广州接近10%,再就是江苏、河南等人口密集地区。从观众的年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19岁到25岁。“观看直播的人群更年轻,生活在大中型城市里,他们有着特定的偏好和粘性,同时还有良好的互联网付费能力和习惯。”

  对直播平台来讲,目前这3.25亿拥有良好消费能力的用户,近仅仅是依靠“打赏”模式进行商业转换,姜楠直言:“还远远不够。直播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平台宁愿话大价钱招揽主播,拉拢用户。但是平台在花钱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对广告场景挖掘的欠缺。”

  姜楠举例,多牛传媒曾经跟平安普惠合作推广一款理财产品。在直播内容中挖掘对产品的支持,用主播的影响力引导用户,那次的传播总共覆盖一千多万人,宣传效果十分惊人。多牛传媒也曾经同欧莱雅合作,使用的是直播讨论加广告的模式,客户也觉得效果非常不错,所以我们利用了几个案例想告诉大家,流量平台有自己的“玩法”。

  姜楠最后表示,“多牛传媒希望有更开放的合作的方式和空间,同更所有的直播平台进行合作,分享我们在这个商业化领域中的一些经验,希望更所有的平台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直播平台的未来,不仅仅单是被人所诟病“打赏”模式,更重要的是发现新的商业场景,去更认真认识直播平台在未来的商业化。”

  据了解,多牛传媒是一家传媒方向的大数据公司,即一家在新媒体时代,以传媒为基础,以大数据、商业智能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旗下业务包括新媒体生态链,新媒体营销服务、大数据研发及服务等。业务范围涵盖了传媒、大数据、商业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大数据智能化生态云平台。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