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一行三会首长,最难做的是证监会主席。”2011年11月12日,在第二届财新峰会上,时任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的方星海坦言,证监会主席不好做。
有意思的是,如今,方星海却将出任证监会副主席。
10月20日,据媒体报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经济局(四局)局长方星海10月20日赴中国证监会报到,即将被任命为证监会副主席,接替已满退休年龄的现任副主席刘新华,分管国际业务。
中国政府网10月30日消息,国务院任命方星海为证监会副主席;免去刘新华的证监会副主席职务。
目前证监会有一名主席、四名副主席、一名纪委书记、两名主席助理,其中副主席刘新华年龄已经在9月年满60岁,即将退休。
证监会在2015年已进行多轮人事变动。先是在2月,赵争平、黄炜出任证监会主席助理;9月,李超接替庄心一任证监会副主席,而就在任免信息发布后的第二天,时任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接受组织调查,并于随后被免职。
方星海出生于1964年,现年51岁,浙江温州人,有着丰富的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1986年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一年后又申请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转校攻读经济学博士,担任他博士生导师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时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毕业后方星海于1993年到世界银行就职,在此后的5年时间,他一直担任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经济学家、投资官员。
朱镕基的启蒙课
1964年,方星海出生在温州市乐清芙蓉镇一个军人家庭。
1978年,14岁的方星海转学来到了上海,后一路名校。
1981年步入清华园,进去经济管理系,是方星海人生的重要启蒙。在那里,他遇到了时任国家经委综合司副司长朱镕基。
据方星海所著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分析、政策和实践》一书记载:“入学不久,我在大礼堂听了朱镕基的一个讲座,是讲经济形势的……那时我对中国经济还知之甚少,但觉得讲座很精彩,两个小时下来,我的注意力一点没有分散,讲座结束了还希望他再多讲一会儿。
此后,方星海又早早占座听了朱镕基讲过两次经济形势。
1984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朱镕基出任首任院长。
方星海在书中还清晰地回忆了朱镕基在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誓愿:“我们清华经管学院不办则已,办就要办成世界一流。”
方星海形容当时自己一下子热血沸腾,这份感召力也成为5年后其归国动力之一。
“邹计划”
1985年,方星海申请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是当期惟二的两名本科生之一。
邹至庄因提出著名的“邹氏检测”而成为一代经济学泰斗,是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政治经济学教授与经济学教授。
邹至庄在上世纪80年代则频繁回访祖国大陆,应约成为中国国家体改委的顾问,对双轨制改革、控制通货膨胀、外汇改革等重要议题着力良多;其亲自出题选拔优秀的中国学生,举荐他们到美国学习现代经济学。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留学计划成为中国经济学人的“黄埔军校”,除了方星海,杨小凯、李稻葵、周林、许小年、胡祖六、李山等人均受益于此。
1986年方星海即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一年后又申请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转校攻读经济学博士,担任他博士生导师的正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时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格利茨。
1993年博士毕业后,方星海进入世界银行工作,成为一名世行经济学家,并工作达5年。
有报道称,在世行的5年间,方星海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与不同地域的金融决策者进行交往。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方星海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
周小川召唤回国
1998年是方星海学成归国的日子。
据新华通讯社主管的《金融世界》报道,那年,方星海收到时任建设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一封邮件,问他是否愿意回国。几次电话沟通后,方星海深感双方的很多想法都“不谋而合”。
当年8月,他方星海即动身回国。
而在方星海著书中有提到,回国的另一层考量是朱镕基的号召。
据记载,1997年朱镕基会见外宾时感慨了一句:“我的学生怎么都没回来!”
方星海响应回国。
据《金融世界》报道,方星海接手的第一件事,便是作为中金公司的中方股东代表进行调停。当时,成立已三年的中金公司因中外股东的冲突而备受困扰。
寻找双方利益切合点是方星海最大的难题。报道引述中金公司的高层对其的评价:“方星海在中金公司中方股东和外方股东间扮演了有效的纽带角色。”
此后,方星海进入建行负责协调委员会工作。
《金融世界》援引了与方星海共事过的建行高层评价其当时的工作:“方星海和我认识的很多海归不一样。他不会挟洋自傲,更从不生硬照搬西方的东西到中国的现实土壤中。他善于在自身理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
初入证监系统
2000年,方星海从银行进入证券业,出任银河证券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2001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彼时,周小川正任职证监会主席。
进入证监系统,方星海的主张是“管制要放松,监管要加强。”
任上,方星海曾反复提出引入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加快中国证券业开放的速度。
《金融世界》2012年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在方星海履新上证所副总经理后,在一次以交易所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上,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向方星海抛出了一个今天看来仍然颇难作答的问题:“中国的证交所会上市吗?”
令人意外的是,方星海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从中长期看来,交易所应该是要上市。交易所是组织市场上交易行为的机构,是可以盈利化经营的,而且世界上很多交易所都已经公司化上市了。”
心系国际板
2005年履职上海金融办,是方星海大放异彩的时期。
当时业内这样评价这位主任:“90%的同窗都在金融机构担任高管,年薪百万起跳;他的年薪不到同窗的1/10,却主导着整个上海滩的金融布局。”
在上海金融办主任任上,方星海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设想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将上海建成中国的资产定价中心。第二步:着力成为资金、资产管理中心。第三步: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运作中心。他表示,这三步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关系。
同时,推动市属金融国资国企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上市,包括协调推进上海银行、东方证券等企业上市,以及浦发银行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
此外,QDLP、QFLP等多项金融创新试点都在其任上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板建设是方星海的最大牵挂,其曾反复强调,国际板肯定推,具体要看时机是否成熟。
曾写信自荐
2013年5月,方星海调任中财办。
据媒体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信息,方星海在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向中央领导提交了一封信。信中表示他有兴趣为国家金融业发展做出贡献。中央领导随后把这封信转给负责金融和经济事务的部门。
而就在2013年5月,有媒体报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邀请方星海帮助起草金融改革方案。
同年,方星海调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2014年出任国际经济局局长。
当年10月下旬,他曾带队商务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相关人员赴上海调研,主题是“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对外开放”。
感慨“证监会主席最难做”
方星海此次回归证监系统,外界普遍预期其将分管国际业务。
证监会国际部职能为,拟订证券期货系统对外交流合作的规章制度、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的规划、实施细则;联系有关国际组织,组织境内与境外有关机构的交流合作活动,承担与境外监管机构建立监管合作关系的有关事宜;按规定归口管理证券期货系统的涉外事务;安排或协助安排机关和派出机构人员出访、出国(境)培训教育和接待境外人员来访;审核境内企业直接或间接在境外发行股票及其派生形式、境外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申报材料并对境外上市公司实施监管。
这正是方星海的强项。
而证券交易所高管履职经历,让方星海对股市也有着独到见解。
犹记2011年财新峰会上,时任上海金融办主任的方星海表示,一行三会首长证监会主席最难做,因为投资股票没有固定的收益回报,老百姓要不亏钱,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要比较有效,同时股价卖的也不是特别高,要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保证普通老百姓投资股票市场有一定的收益。
梳理过往公开表态,方星海对于股市监管强调“堵不如疏”。
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方星海认为,中国股市收益率过低有三大原因,分别是股票IPO过程政府介入太多,节奏过慢,从而导致价格偏高;股票市场各种规章制度多,管得太死,造成很多优秀的企业不愿在A股上市;上市公司分红压力小,导致股民从分红中获得的收益减少。他表示,未来股票市场改革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
方星海简历:
1964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芙蓉镇,父亲为军人;
1978年,随父母迁至上海,就读沙泾中学(后改制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大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
1985年,申请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是当期惟二的两名本科生之一;
1986年,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一年后申请到斯坦福大学的奖学金,转校攻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时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1993年,赴世界银行就职,5年间担任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经济学家、投资官员;
1998年,任中国建设银行协调部主任;
2000年,从银行进入证券业,出任银河证券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2001年,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2005年12月,任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2007年升任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2013年5月,调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任免通知落款日期为2013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