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行业楷模

天山南北的“白衣来客”
发布时间:2018-07-03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
分享到: 收藏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日电(记者陈灏、顾煜)天山和泰山,相距遥远。近年来,来自泰山之麓的“白衣天使”——山东援疆医生用精湛医术和真诚奉献,为天山南北各族群众治病解忧,为当地医疗队伍传道授业,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山东和新疆两地人民心心相依。

  卫生就是民生

  健康才能小康

  “临产前你再来检查一次,我周四门诊,你可以直接找我。”在新疆疏勒县人民医院,怀胎9个月的阿则古丽做完检查后,产科主任杜清玲仔细叮嘱这位“准妈妈”做好产前准备。

  52岁的杜清玲是山东省第九批医疗卫生援疆医生之一。来疆伊始,她发现产科与新生儿科缺乏协作,导致一些新生儿耽误治疗。“以缺氧为例,患儿必须在5分钟内得到治疗,不然就可能落下脑瘫等后遗症。”她找到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两人立下规矩:但凡产科需要,新生儿科医生必须提前到位等待。

  在妇科、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10个领域援疆专家的联合救治下,疏勒县人民医院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大幅下降,长期以来危重产妇抢救成功率不高、新生儿诊疗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明显改善。

  山东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副组长耿林介绍,山东省参与本批次援疆的医务人员共有55人在疆长期支医、63人短期支医和巡诊。他们以精湛医术和职业精神,带动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首例双髋关节置换手术、首次治愈肠瘘病人……在新疆岳普湖县人民医院,援疆医疗队一年里创下当地10多个“历史第一”。泰安市援疆医疗队队长袁军说:“有疑难病人,当地医生总是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

  援疆团队填补疏勒县人民医院技术空白42项,使去年门诊量同比增长25%。在天山北麓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2师三坪医院,因为援疆医生,医院放射科门诊量增长了6倍。

  传道授业 造血边疆

  “援疆不仅要补强医疗力量,更要培养当地医疗卫生队伍。”担任喀什地区肺科医院院长的援疆医生王默说。

  他介绍,医院8名援疆医生与15名医务人员建立“师带徒”关系,传授先进技术和理念,“徒弟”医生去年底全部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在山东援疆资金支持下,肺科医院11名业务骨干赴山东学习进修,目前已学成归来。

  “就地造血”是山东省卫生援疆工作重中之重。耿林介绍,在山东省支援的喀什等地,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已达到甚至超过山东同级医院水平,但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仍有不小差距。只有带动当地医疗队伍水平提升,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山东省长期支医人员全体参与下,“师带徒”培养的近200名“徒弟”成为受援地区新的医疗骨干。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正在为边疆打造“永不走的医疗队”。

  援疆医生张书明说,他在麦盖提县人民医院的两个年轻“徒弟”,起初连阑尾微创手术都不会做。如今,不仅阑尾手术不需张书明动手,两个“徒弟”还能独立开展胆囊结石微创手术。担任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的孙祥房介绍,当地医生从对新设备一筹莫展,锻炼到可独立进行冠脉造影、动脉瘤筛查等复杂检查。

  由于山东援疆医生大多是团队骨干,他们的带动面已不局限于“徒弟”。疏勒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伊丽米古丽说,她和援疆医生之间,从开方、治疗到配药都毫无保留、互相取长补短,“他们理念新、技术高,激发了我们的学习意识。”

  医者仁心 心心相依

  在边疆的风沙里,援疆医生付出的不仅是专业技术,还有他们对患者的拳拳真情。去年9月,援疆医生王超为吸出一名惊厥患儿的口腔分泌物,将手指堵在患儿紧咬的牙缝间。15分钟后患儿转危为安,王超的手指却被咬破、红肿。他说:“和救回孩子的生命相比,手指断了也值。”

  “我也是女人,也有孩子。产妇和孩子痛苦,我感同身受。”杜清玲说,最幸福的瞬间莫过于新生婴儿握住她的手指,希望援疆期间,能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努力,将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病残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降到沿海发达地区水平。

  润物无声是大爱。援疆医生的真诚付出,边疆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用朴实的行动,温暖着远离家乡的援疆医生。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2师五一农场医院,援疆医生于长青说,当地患者常从自家菜地摘来蔬菜,专程送给她;一位老妈妈给她做了千层底布鞋,她没舍得穿。她说,患者大多是老人,他们让自己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

  还剩一个月,山东省第九批援疆医生即将结束支医,返回山东。“最初不适,如今不舍。”援疆医生王坤说,来这里才知道边疆人民的淳朴,临行前才发觉援疆时间太短;

  于长青正式提出延期援疆一年半。她的三名“援友”也全部提出延期,有两人已获原单位批准;

  杜清玲有不一样的打算:她还剩两年多时间就退休了,那时她要回到边疆,为边疆乡亲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