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行业楷模

【飞天时代楷模】翟志刚:迈出太空第一步
请祖国放心!
发布时间:2018-01-29
文章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收藏

   负责训练设备的工作人回忆说,即便在那种高压强度训练下,还能感觉到航天员身上的饱满热情。翟志刚对此的解释是:“我也会累,但我知道训练状态下必须要保持一种昂扬的状态。即便训练时间再加长两小时,我也同样是那样的状态。”

【飞天时代楷模】翟志刚:迈出太空第一步 请祖国放心!
  2001年12月,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翟志刚、张晓光组成的小合唱组合参加文艺晚会

  飞天梦圆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4秒988毫秒,飞天,敦煌壁画中这一凝固中华民族千载梦想的艺术形象,迎来她历史性的起飞——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从舷窗望出去,地球非常真切,太空无比深邃,流星常常成排成排从我们脚下划过,我闭上眼睛,感觉像躺在摇篮里……”翟志刚回忆说,然而,在美丽的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并不轻松。

  当飞行到第13小时,翟志刚和刘伯明开始进行轨道舱状态检查和舱外航天服组装、测试和在轨训练。景海鹏在返回舱值守,随时监控飞船运行情况,并掌握二人的操作进度。

  组装舱外航天服,是一项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由于天地差异,原计划大约用16个小时,而实际上用了近20个小时。翟志刚和刘伯明把舱外服躯体从固体支架上拆下来,放到穿脱支架上,一一安装上氧气瓶、电池、净化装置、无线遥测装置等,安装一件,检查确认一件,相当于装配一个小型的航天器。

  在地面上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太空中就可能变得很复杂。比如,拧一颗螺丝钉,着力点控制不好,有可能螺丝没有转动,人却旋转起来。因为操作步骤多,难度大,精度要求高,连续工作使人十分疲惫,但却不能停下来休息,实在累极了,闭上眼睛几秒钟,也感到是莫大的幸福和享受,而此时,对失重的生理适应还在继续,由于血液头向分布,相当于在地面倒立,感觉头眼肿胀,这是对航天员体力和生理最严峻的挑战。但是,他们挺住了。

  尽管飞行手册上安排了就餐时间,但由于工作紧张,三天的飞行中,只加热了两次食品。一次是,刘伯明加热了一袋供一人食用的食品,二人一同分享。再一次,加热好的食品来不及吃,等想起来又凉了。饿了,就吃点即食食品补充些能量。三天里,他们无法准确说出睡了几个小时,吃了几顿饭,这些都是插空进行的,而他们的心率、血压,始终保持正常状态,没有大的波动。

  2008年9月27日16时30分许,是翟志刚打开飞船舱门,开始太空行走的计划时间。一切准备就绪,不料,意外却发生了:当他开启舱门时,舱门丝毫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飞出测控区,若打不开舱门,出舱活动就要延迟。

  “决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决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这时,刘伯明递过来一把开舱辅助工具。在太空舱使用辅助工具撬开舱门,就有可能给舱门密封造成损伤,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活着回去。翟志刚用辅助工具撬了2次,每次舱门刚打开一点缝隙,残留的气压就会把舱门紧紧压住。最后,他拼尽全身力气,用力一拉,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此时,飞船已进入测控区,翟志刚即将出舱。按计划,他将先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取样,把一个固定在飞船舱外的实验样品送回舱内,然后,再从舱内取出一面五星红旗,进行太空漫步和舱外展示。就在这时,第二个“意外”出现了,耳机中传来一阵报警声:“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

  轨道舱正是翟志刚和刘伯明身处的舱段。此时已无暇多想,翟志刚和刘伯明眼神稍作交流,彼此心中便达成了默契:“就算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远的瞬间!”翟志刚毫不犹豫飞出舱门,他果断调整任务步骤,先把五星红旗拿在手中。人们从电视直播中看到了翟志刚在神舟飞船舱外挥舞五星红旗的场景,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时翟志刚和刘伯明已经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如果发生不测,就把这挥舞国旗的画面作为向大家的永久告别。

  16时43分许,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被新闻媒体称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事后分析表明,轨道舱火灾的警报只是一场虚惊。翟志刚和刘伯明回到飞船返回舱,和战友胜利会师,景海鹏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祝贺。

  翟志刚终于完成了他在太空中的完美展示。2008年11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翟志刚“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舍小家顾大家

  陪伴、团聚,对于寻常人家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愿望,但对于同在航天城的航天员和他们的家人却是种奢求。

  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如同隔了万水千山,相距天南海北——

  这么多年,他们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照顾家人,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辅导孩子,没能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这么多年,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孝敬父母,休假的次数用手指都可以数过来;

  这么多年,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体训馆,留在了训练场;

  ……

  选择航天员这个不同寻常的职业,就选择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奉献和牺牲,他们面对小家与大家、生命与使命的碰撞,毅然选择了后者。

【飞天时代楷模】翟志刚:迈出太空第一步 请祖国放心!
  2008年2月16日,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在EVA进行舱外服操作训练(摄影:朱九通)

  2003年9月下旬,中国首次载人飞行进入倒计时。全系统都在紧张备战,刚刚入选首飞梯队的翟志刚更是不敢懈怠,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就在这时,远在黑龙江省龙江县的母亲却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失语,生活不能自理。

  翟志刚在家是“老疙瘩”,上有2个哥哥、3个姐姐,母亲生他时已42岁。由于孩子多、负担重,父亲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全靠母亲一人走街串巷卖瓜子维持生计。

  生活的艰辛,磨砺了翟志刚的坚强意志,更浓厚了母子深情。病榻上的母亲,整日盯着翟志刚的照片发呆流泪。10月15日,当首飞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出现在电视屏幕时,病床上的母亲终于看见了朝思暮想的儿子。此时,老人虽然已不能说话,但神情激动,眼里闪烁着泪花儿。

  11月21日,就在翟志刚37岁生日这天,母亲永远闭上了眼睛。临走前,昏迷多日的她挤出最后一句话,“别让三(指翟志刚)为我耽误工作”。噩耗传来,翟志刚千里奔丧。“妈,儿子回来了!”他一进屋,就跪在母亲灵前,连磕了3个响头。

  “虽然有牺牲、有不舍、有遗憾,但这世上总有一些高尚的事业,值得去为它牺牲、为它割舍、为它承担其他的遗憾。航天事业就是这样的事业。”

  2008年9月28日17点36 分,神舟七号成功着陆,翟志刚和同伴刘伯明、景海鹏在遍地金辉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向全国人民致以太空归来后的第一个军礼,踏上坚实的大地,呼吸着草原的清香,看到来迎接的战友,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美好!

  宇宙无限,探索无尽;征程万里,初心如磐。

  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号召,激发航天员把目光投向更远大、更壮丽的目标:不难想象,未来的茫茫太空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带有五星红旗标志的航天器;不难预测,新时代将会有更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出现在更高更远的星空。(李珊珊/文 )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