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企业存在几十年了,属于老牌量仪厂家。几十年了在行业内还能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拥有众多行业“唯一”,原因在于厂里总是把技术看作最核心的东西,并且还舍得下血本培养技术大师们。
这不,他们的新一代技术领军人物走来了,叫李淑团,是名女工人。
她1990年参加工作,做车工一干就是6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被调到精加工车间磨工组。在这里她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加工技术上的难题,加工出无以数计的“高精尖”零部件,其中在企业拳头产品——拼合式气动量仪零件加工中,一举攻克关键零件“锥度玻璃管”的加工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以磨代研的“锥度玻璃管”加工技术空白。
这岂止是厉害,简直要“逆天”了,用她的车间主任仝恺的话说,是“工厂里承担的精密度比较高的活,别人不敢上的时候,就她敢上。”
她1990年参加工作,做车工一干就是6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被调到精加工车间磨工组。在这里她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加工技术上的难题,加工出无以数计的“高精尖”零部件,其中在企业拳头产品——拼合式气动量仪零件加工中,一举攻克关键零件“锥度玻璃管”的加工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以磨代研的“锥度玻璃管”加工技术空白。
这岂止是厉害,简直要“逆天”了,用她的车间主任仝恺的话说,是“工厂里承担的精密度比较高的活,别人不敢上的时候,就她敢上。”
凭啥敢上?凭的是“金刚钻”。在仪器精确度上,普通工人能做到千分之一毫米就可以了,可她——能达到万分之五毫米,一点不给男同志面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记者脑海里也想象不出。
想象不出就继续听她的故事吧。
S40机床是国家“八五”技术改造时从瑞士引进的一台高精度万能磨床,它每加工一种零件都要编程序,但是因为当时操作人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该机床的操作性能,以及大家对编程还很陌生,所以导致操作时准备时间长,加工出的零件精度也不稳定,甚至还不如国产磨床,再加上后来操作师傅调离,导致机床被彻底闲置并封存起来。
为让这台高级机床发挥作用,李淑团借来相关书籍和资料,“晚上回家学习,白天对照说明书上机操作,不断摸索,反复尝试,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钻研,熟练掌握了机床的各项操作性能,终于让这台水土不服的洋设备在量仪厂落地生根,大显身手。”
这是她知难而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除了这些故事,她还敢担事。
2014年全年公司所承接的制动盘综合测量仪多达40多台,产值超过1200万,所用的标准件达400多件,她一人全部承担。她的超高技艺在技术人员那里,演绎成一张王牌,使公司凸显竞争优势。
她也明白工作中一个人的优势在哪里。她说,我没有高学历,但我的梦想就是脚踏实地把每一项岗位技能学好,把每一个产品做好,即使是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在钟爱的企业和平凡的工作上,我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劳动光荣!摆正了职业路怎么走的她当然少不了荣誉,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记者 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