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行业楷模

刘桂珍:“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得留下来”
发布时间:2017-08-14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 收藏
  见到刘桂珍的时候,她正在卫生所的村委办公室等候针灸病人,等人的间隙她一直在看“反家暴法”读本。如果不是学校放假,这个时候她正在学校前的开阔地和妇女们一同读报学习。

  刘桂珍是山西代县峪口乡王家会小学的代课教师,她同时还是王家会(段家湾)村妇联副主席,从最初的妇代会主任到改建后两村联建妇联的副主席,刘桂珍干了30年的妇女工作。除此之外,她的肩上还有另外几副担子:39年义务出诊的村医,1996年担任至今的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起兼任村委会主任。

  2016年,“一肩挑五担、坚守山区默默奉献40年”的刘桂珍被选为忻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蜂拥而至的记者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宁静,也让这个农村妇女有点不太适应,“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一些事,咋就来了这么多记者?”

  一肩挑五担,担子越来越重

  段家湾村位于恒山脚下,离代县县城30分钟车程,下辖7个自然村,共154人,因为“没水没电没路”,早已成了“无人村”。

  刘桂珍的父亲刘白小是段家湾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78年,作为村里第一个女高中毕业生,刘桂珍准备参加恢复后的高考。但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骑着自行车,和人撞了,错过了考试时间。”当时村里没有医生,乡亲们看病只能到几十里外的部队医院或县医院,父亲希望刘桂珍留在村里做赤脚医生。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干竟是40年。

  “一开始没有一点医学知识,就买书自学,向别人请教。”刘桂珍很快学会了打针、输液、理疗,又通过进修进一步提高了基本医疗技能。妇科儿科,推拿针灸,数十年的行医实践,日积月累的潜心钻研,刘桂珍成了村民最信任的“全能医生”。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只要乡亲们需要,刘桂珍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她为乡亲们看病,从来不收出诊费和注射费,还经常减免医药费。”方圆几十里,只要提起刘桂珍,都说“那是个大好人”。

  “老百姓都靠种地为生,没有经济来源。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每次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展开小布包,连一张50元的钱都没有,真的不忍心收。毕竟我还是挣工资的嘛!”后来刘桂珍干脆义务为村民看病,连药费也只收取成本费。

  其实,刘桂珍所说的“工资”只是少得可怜的“补贴”:每月600元的代课费、400元的村医补助、300元的村干部补贴。而她仅今年为村民垫付的“新农合”就超过了2000元。

  1988年,段家湾小学唯一的老师走了,孩子们停了两个多月课。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刘桂珍当起了临时代课教师。“没想到这一干又是30年。”1996年,学校改建校舍,刘桂珍就把全校五个年级的8个孩子带到家里,坚持上完了一学期的课程。校舍改建完工,因为没有新教师愿意来,刘桂珍只好继续为孩子们代课。随着农村学校撤并,刘桂珍到离村5里以外的王家会小学继续任教。

  1996年,刘桂珍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她又兼任了村委会主任。刘桂珍每天早上8点到校,晚上6点放学后还要为群众看病。其他的时间她还要处理“两委”事务,为7个自然村发放资助物品,进行证件管理工作。“事务更忙了,担子更重了。过去体重差不多有100斤,现在只剩下80多斤。”丈夫杨宏生拗不过,只好主动帮着妻子干。

  刘桂珍的工作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先后被授予“忻州市劳动模范”“忻州好人”和代县第二届“德耀雁门”敬业奉献模范,忻州市委还做出向她学习的决定。但刘桂珍却把所有的奖杯奖状都锁了起来,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为乡亲们做了应该做的事”。

  当好“娘家人”,工作越来越顺

  除了节假日,每天下午下课后,刘桂珍都会在学校门口的开阔地为村民读报。在她的影响下,段家湾和王家会的妇女也都自觉加入了这个“学习小组”。2016年5月,刘桂珍当选王家会(段家湾)村妇联副主席,新的身份让她更加有了干劲。“读《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山西日报》,给大家讲政策、读新闻,也讲妇联改革。”

  刘桂珍从1987年就担任了村妇代会主任。30年的妇女工作经历,让刘桂珍感到“基层妇联干部难当”。“以前虽然村小人少,妇女工作在乡里还能排在前头,但现在全村一百多口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的孩子上学到了县城,常住的也就不到20个,还都是老人和孩子。全村妇女只剩下了7个人。”刘桂珍经常思谋,“怎样才能发挥妇联的组织优势,让留守在家的姐妹们过上好日子?”

  2016年5月,段家湾村妇代会改建妇联正式启动,刘桂珍困惑多年的问题,终于遇到了解决的好机会。

  作为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桂珍主动与邻近的王家会村联系,并促成了两村联建妇联组织。村妇联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执委15人,服务185名妇女群众。通过选举,刘桂珍被选为村妇联副主席。从此,她与妇联其他干部一起,带领妇女姐妹们建起“妇女之家”和农家书屋,又积极参加乡里组织的文艺活动,丰富了妇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她定期召集妇女干部,通过读报学习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传达妇联组织的声音。作为村妇联副主席,刘桂珍还尽己所能地针对妇女需求提供帮助,切实发挥妇联的联合、帮扶、互助作用。前段时间,段家湾村妇女李玉霞在卖苗木时,买家着急催货,但李玉霞因劳力少不能及时发货,眼看买卖就要泡汤,刘桂珍与妇联主席协商后,组织20多名妇女赶到地头,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李玉霞把苗木及时送到买家手中。

  为增加村民收入,刘桂珍带领乡亲们栽种油松等经济林,并通过村妇联联系企业采购树苗,为妇女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村妇联先后组织30多个妇女制作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并积极拓展外销渠道,大大提高了妇女们的收入。在刘桂珍和其他妇联干部的引领下,留守山村的妇女由过去的“坐街婆娘”转变成脱贫攻坚的“娘子军”。

  2003年,县政府组织段家湾村搬迁移民,有村民不愿搬。刘桂珍四处借钱带头搬迁。最终村里37人实现搬迁移民,但城里的移民新居刘桂珍至今还没入住,她放心不下还没有搬走的村民,“我走了,孩子们就得辍学,老百姓看病也不方便了,段家湾只要还有一个群众,我就得留下来。”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