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行业楷模

浙江省第一位外籍劳模在中国企业的24年
“洋劳模”老西(人民眼·中外交流合作)
发布时间:2017-07-20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收藏

  拿到完备数据,西特里维连夜加班。

  南方冬季不供暖。深冬的夜晚格外冷,老西就抱一床被子披身上,一遍遍推算残液输送所需的压力、扬程、流量等数据……

  夜以继日,日以继夜,30多个日夜过去,人们听到了老西爽朗的笑声——他终于拿出了新的改造方案。经测试,焚烧炉点火问题一举得到解决。后来,这项凝聚着中俄两国技术的等离子焚烧方法及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没让西特里维松口气,新问题又出现了。1998年2月18日凌晨4时,连接原料容器的金属软管在生产中发生穿孔,大量制冷剂雾化后从软管薄弱处喷涌而出,现场弥漫大片白色气体。

  谁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工人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立刻切断物料阀门!所有人员向上风向撤离!”又是西特里维!他戴着防护用具突然出现在现场,沉着冷静指挥,局面很快稳定下来。

  “老西真神。他怎么会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

  原来,聚四氟乙烯装置试运行阶段最容易出事故,西特里维白天坐镇集控室指导,晚上就睡在隔壁监控室的沙发上。

  不久,投料装置进入最后的72小时系统调试阶段,西特里维干脆守在现场,饿了吃盒饭,困了泡杯浓咖啡,实时盯着集控室的各项运行指标,随时调整装置运行参数。3天后,试运行取得成功,西特里维长时间绷紧的神经一松,歪倒在地上。

  熬过最初的试运行阶段,西特里维依然没有丝毫放松,他一直盯着生产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又就地开始现场办公。

  就这样,老西整整坚持了31个月,直到项目完全验收合格。31个月,意味着经历两个酷夏,中国南方夏季湿黏的高温,对俄罗斯人是一种煎熬,对老西更是痛苦。他是个大块头,夏天一出门,豆大的汗珠立刻“吧嗒吧嗒”往下掉,衣服立马湿透。老西张大嘴呵粗气,手里拎一个大杯子,随时补充水分。根据协议,老西每年都可以在暑期回俄罗斯休假消暑。公司领导也让他放下工作马上回俄罗斯休假。

  老西却主动放弃了这一待遇。他一拍胸脯:“瞧我壮得像头熊!没问题。”

  这期间,他的儿子在圣彼得堡摔伤了右腿。夫人诺娜打电话要他务必回家看一看,老西却不吭声。巨化公司领导知道后给他下了回去的“通牒”。

  “亲生骨肉受了伤,我能不心疼?可你想一想,我回去,除了说几句安慰的话,又能帮什么忙?工厂正在起步阶段,工艺还不够稳定,许多技术环节都离不开我呀!”老西动情地说。

  转眼几年过去了,工厂终于进入了稳定生产阶段。“这下你该多回俄罗斯陪陪老伴了。”公司领导对老西说。

  老西却摆摆手:“我年纪这么大了,更要珍惜时间,把中俄友谊这支歌唱好。”

  2002年5月,71岁的西特里维生了一场大病,公司送他到杭州做手术。术后还在恢复期,老西又躺不住了。一天,他悄悄要求身边的医护人员,“帮个忙好不好?请通知主治医生帮我拆线。”

  看着这个年过七十的外国人,护士很不解。老西说:“我要出院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涉及技术改造等多方面的议题。而每一项议题都牵涉到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你想一想,我这个总工程师不出席合适吗?”

  那确实是个“很重要的会议”,当西装革履的西特里维出现时,会场沸腾了,掌声经久不息。

  夫人诺娜知道西特里维挚爱中国这片土地,劝不动他,于是从俄罗斯搬到衢州来陪他。这个硬老头又让人看到了另一面,在家里是个体贴的好丈夫,周末不忙时,诺娜上街,他总是挽着夫人的胳膊,不离左右。

  2004年1月,与老西相濡以沫数十载的诺娜因病在衢州去世,“天塌了”,巨化人熟悉的那个又胖又高的硬汉老头,躲在屋里“嗷嗷”哭个不停,情不自禁中,将桌上的一沓纸一把撕碎。

  “天哪!”老西一愣,他突然发现,那上面有一项技改的技术参数。老西镇定下来,将来吊唁的人拒之门外,把自己反锁在房里,忍着老伴离去的痛楚,重新计算起来。计算完成后,他才捧着夫人的骨灰赶回遥远的俄罗斯。

  巨化的同事们劝他在俄罗斯多休息一段时间,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的同事也劝他多休息一段时间,可没多久,他就又飞回了中国。他说:“以前,我心里装的是氟化工项目和老伴;现在,老伴走了,心里就只剩下氟化工项目了。”

  2005年,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为74岁的西特里维办理了退休手续。早已成为巨化一员的西特里维作出决定:继续留在巨化担任总工程师。

  在老西这个总工程师指导下,巨化聚四氟乙烯项目20多年来发展迅速。从3000吨/年PTFE(聚四氟乙烯)发展到了10000吨/年TFE(四氟乙烯),各类氟化工产品和工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完全实现产品替代进口、破除垄断的目标。如今,我国聚四氟乙烯生产技术已达世界一流水平,中国“氟都”正在衢州崛起!

  在衢州巨化,老西不仅是总工程师,人们还亲切地称他为巨化的“总教练”——一大批年轻的技术人员在他指导下迅速成长起来。看到年轻人成为氟化工行业的骨干,老西打心眼里高兴,“这批年轻人真行,我可以放心地退休了。”

  说归说,他可从来没想过真的退休。前不久,西特里维从圣彼得堡探亲后回北京,巨化集团董事长胡仲明去机场迎接。老西拖着一个大箱子远远走来。胡仲明赶紧迎上去,“老西,你箱子里装的啥呀,这么沉。”老西大笑,“宝贝!全是我在俄罗斯搜集的氟化工资料,给年轻人讲课时用得到。”

  “老西像一座桥梁架在中俄之间,不断加深着两国合作情谊”

  “他是真心在帮我们!24年里,老西像一座桥梁架在中俄之间,不断加深着两国合作的情谊。”和西特里维相处了20多年的衢州巨化工艺副总工孙百清这样评价他。

  孙百清讲了几则往事:

  1997年冬,巨化的氟化工项目进入安装期,装置所使用的材质含有高镍合金等特种钢,国内的焊工做不了。“虽然费用贵,还是聘请俄罗斯的焊工来焊接吧。”公司作出决定。

  可老西不干:“这次请,下次再有问题怎么办?还要继续请吗?巨化还是要培养出自己的焊接专家。”西特里维通过私人关系从俄罗斯请来专家对巨化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果然,后期装置焊接再有问题时,巨化的工程师便可以独立解决。

  尽管不断加大科研力度,但部分氟化工设备巨化仍无法制造。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集团领导决定直接向俄罗斯引进。意见到西特里维这里,又被他否决了。老西请假回了一趟俄罗斯,几天后回来了,兴奋地说:“我已经与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谈妥,可由俄方完成68台关键工艺非标设备的详细设计。”如此一来,中方不但省下一大笔费用,还掌握了更多的工艺技术,可以按照设计自行生产设备。

  近些年,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日本大金、美国杜邦等国外氟化工巨头纷纷抢滩中国,竞争势头咄咄逼人。如何创新出新品、守住阵地?老西穿针引线,中俄产业合作步步走向深入:2001年5月19日,中国第一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中俄科技合作园在巨化开园运行。目前,中俄双方已在合作园里成功合作了10多个项目,研发出氟化学制品多达19类、200多种;2011年6月18日,巨化与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签约,分别在圣彼得堡和浙江省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及实验基地……

  “中国有衢州、哈尔滨、烟台三个中俄科技园,我们与衢州的合作成效最明显,这是因为有西特里维先生这座‘桥梁’。”2005年6月30日,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柯安富、俄罗斯联邦驻中国大使馆科技参赞尤里来到巨化考察,对西特里维的工作这样评价。

  其实,不独是氟化工合作,只要对中俄友谊有益的工作,老西都很积极。一次,巨化集团公司宝石厂负责人孙广年找到西特里维:“我们想提高产品档次,希望能从俄罗斯引进光学刚玉晶体技术。”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