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行业楷模

韩雅玲:从战士到院士 为患者而科研
发布时间:2017-07-07
文章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收藏
韩雅玲:从战士到院士 为患者而科研
 
  央视网消息:从部队被保送上了医科大学后,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的底子,却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33岁读硕,38岁读博,年纪大同学一轮,却凭着一股子勤奋劲儿成了导师眼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尚在读博就被破格任命为就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并用6年时间,带领这一普通科室跨入全军“重中之重”研究所。

  她,就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现任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韩雅玲。2013年末,韩雅玲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从战士到院士的跨越,这对于入伍时只有小学文化的韩雅玲来说,无异于完成了一场“长征”。

  走上专业的“治病救人”之路

  1973年,韩雅玲还是一名实习护士,她第一次抢救的病人是一名白血病病危战士。战士全身流脓,气味呛人,谁见谁躲,连家人也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韩雅玲却夜以继日地照顾他。临终时,战士拉着韩雅玲的手说:“你就是我的家人。”

  韩雅玲第一次感受到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悲悯,也坚定了自己做一名真正医者的决心。

  1974年,韩雅玲所在部队选拔出5名女兵提干,入伍5年且工作出色的韩雅玲正是其中之一。提干意味着可以连升数级,5人中唯有韩雅玲不接受。她说:“我想上学,走专业的路,治病救人。”组织找她谈了五六次话,非但没有说服这个“倔丫头”,还被她的这股劲儿打动了。

  1997年,原沈阳军区落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要求,准备任命韩雅玲为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韩雅玲却一再推辞,“怕误了科研、误了患者”,最后“不任常委,不管行政”的要求得到满足后,她才同意兼职。

  韩雅玲有很多不在乎的东西,但也有顶顶在乎的东西。有一年,一名右冠动脉100%堵塞的危重患者,从内蒙古慕名来到韩雅玲所在的医院。当时,韩雅玲由于长时间做手术,膝关节积液已不能长久站立。可为了救治病人,她硬是让人抽出膝部积液注入激素。手术时,年过半百的韩雅玲站在病人右侧身旁,跨过病人躯干从其左侧股动脉操作。这一难受的手术姿势她保持了8个小时,助手换了两拨,片子拍了172张,辐射量是普通手术的20倍。一位专家动情地说:“韩雅玲是用自己的命换病人的命啊!”

  “不要在乎起点,因为要到达的是终点。”

  “曾经有人问我,对于成功的最大感悟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坚持’。”

  虽然医科成绩不错,但对于没上过初高中就直接上大学的韩雅玲来说,仍面临综合知识基础差的难题。1983年,在原沈阳军区与中国医科大学联办的“提高班”上,韩雅玲遇到了更严峻的考验。当时,她的数理化需要在一年时间内从初中补到高中、再到大学。特别是英语,韩雅玲的入学考试只得了9分。老师用英语授课,问她听懂了什么,她如实回答:只听懂一个“OK”。

  从那以后,在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韩雅玲让出差的爱人锁上房门,自己顾不上做饭、烧火墙,每天只啃馒头、吃咸菜,穿棉衣、戴棉帽“全副武装”御寒,一遍遍地听着英语磁带,背诵着一段段的英文……毕业前的一堂英语课上,老师连续提了8个问题,韩雅玲对答如流,同学们都惊呆了。

  韩雅玲在第三军医大学读研时,基础实验的条件很差:实验室是她“淘”来的一间地下室,四壁都长了青苔,实验设备非常破旧,她却喜欢沉浸在这安静的环境中做实验。由于长期接受X线机的照射,韩雅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很多。为了赶时间,她就边吃药治疗边做实验。

  1994年2月,还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博士的韩雅玲忽然接到任命她为心血管内科主任的通知,原来,在之前的职称晋升答辩中,她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技术功底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专业及外语得到了两个“A+”。后来,专家组又极力向医院推荐,破格任命她为心血管内科主任。

  41岁的韩雅玲成了医院当时最年轻的科主任,也是全军最年轻的心血管内科主任。

  为了带领科室发展,韩雅玲跑遍国内几十所医院,先后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获取最前沿的医疗知识,掌握最新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而后,她又成立了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心,创建了独立的手术室,并引进血管造影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仅用6年的时间,韩雅玲带领心血管内科完成了从医院普通科室到全军“重中之重”研究所的跨越式发展。

  在临床中寻找课题 为病人而创新

  在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需要攻克的“最后堡垒”。为攻克这一难关,韩雅玲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在2000年发明了“多导丝斑块挤压术”。这一创新技术不仅简化了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更可贵的是,与当时的同类技术相比,平均每例手术可为患者节省约1万余元。

  2008年,在美国心脏学会年度大会全球突破性临床研究报告专场上,韩雅玲侃侃而谈,介绍来自中国的最新成果。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被邀请站在这个舞台上,曾经的追赶者站到了领跑位置。

  面对掌声,韩雅玲说:“作为临床医生,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出发点绝不能是为了个人名利,而应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了这个基点,才有创新。”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无愧于自己的使命担当是韩雅玲不变的追求。(线索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