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行业楷模

“探宝人”郭昭华:35年扎根沟壑山区 
技术创新守住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17-06-26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收藏
  编者按: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在乌兰浩特正式成立。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参与和见证了内蒙古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多次强调,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弘扬内蒙古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中国梦”践行者青春励志故事重磅策划“峥嵘七十载,扎根北疆情”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人物专访,聚焦为内蒙古各行各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典型,讲述、记录他们积极投身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火热实践中的时代风采和生动事迹。

  “峥嵘七十载,扎根北疆情”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人物专访第二期

“探宝人”郭昭华:35年扎根沟壑山区 技术创新守住绿水青山 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昭华(左)与同事。本人供图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村民平时烧木柴,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舍得烧煤,所以我从小对煤炭的渴求有一种特殊的情节。”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昭华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最终报考了内蒙古煤校露天采煤专业,“让煤炭产量更多一些,让更多人用得起煤、用得上煤”成为他最初简单而质朴的心愿。

  野外风餐露宿,夜里加班抢修,技术难关攻克,勇担社会责任,在长达35年的露天煤炭开采事业中,郭昭华历经风风雨雨,但也收获满满,他曾成功主持研发了高台阶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深陡沟壑及大汇水区域条件下露天开采技术、可实时动态调整爆力和爆速等指标的多品质炸药制备技术、选煤厂粉尘综合治理技术、露天煤矿交通车辆运输安全预警技术、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镓“一步酸溶法”工艺技术等,推动中国露天煤矿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奖等荣誉。

  艰苦奋斗 “吃馒头就咸菜”

  1982年,怀着最初的梦想,刚刚毕业的郭昭华来到赤峰市平庄矿务局西露天煤矿,开启了他梦寐以求的露天煤矿开采之旅。

“探宝人”郭昭华:35年扎根沟壑山区 技术创新守住绿水青山
  郭昭华(右一)在露天煤炭开采现场。本人供图

  露天煤矿往往在荒郊野外。三十年前,古路纵横交错,沟壑崎岖复杂,交通基本靠走,通话基本靠吼,“每天走路30多公里,翻山过沟才能抵达矿区,有时候,山沟两侧的人能清楚地看见彼此,也能相互交谈,但是想要握一下手,可能得走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郭昭华苦笑着说。

  而由于矿区离家比较远,所以出门前必须带足干粮和水,“一般情况下,吃馒头就咸菜疙瘩。每当带的水喝完了,就到当地老百姓家里寻求帮助。”郭昭华停顿了一下说,他还经常会带上几瓣蒜,防止肠胃出问题。

  露天煤矿开采艰苦吗?“这是我的专业,更是我的事业,累但也感到快乐,从不会觉得厌倦。”郭昭华在说这番话时语气坚定有底气,老一辈煤炭人的朴实与担当在他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体现出来。

  实现煤炭开采量满足国家需求是郭昭华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光荣和职责,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改革开放初期,矿区条件十分艰苦,但这是他们那代煤炭人的必经之路,而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才有了后来作业条件的极大改善和我国煤炭行业的良好发展。

  作为国有企业,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准能”)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义不容辞,勇于担当。2008年,南方遭遇大雪冰冻灾害,内蒙古自治区要求神华准能每天多生产两万吨煤支援南方。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渡过难关,郭昭华等不眠不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为灾区人民送去寒冬里的一缕温暖。

  两次大灾 “累了就在现场打个盹”

  “最怕暴雨和滑坡。”郭昭华告诉记者,早期的露天煤矿采用铁道运输工艺,矿区没有遮挡,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十分频繁和严重,尤其是到汛期,遇到暴雨连天,矿坑会被雨水淹没,设备也会受到破坏,工人无法连续作业,铁道受到影响经常需要紧急抢修,而山体滑坡的危害就更大。

“探宝人”郭昭华:35年扎根沟壑山区 技术创新守住绿水青山
  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昭华。本人供图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