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素云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在这里,收治的都是危重症儿童;一个离希望更近的地方,在这里,很多孩子重获新生!
钱素云是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主任。从医33年来,她凭着高超医术和对生命的大义担当,让26000多名孩子起死回生。她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医生,还是精心呵护孩子们的“好妈妈”,更是患儿家长们的心理依靠。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儿科医生不同于成人医生,他们不能跟患者直接交流病情,所以儿科也被称为“哑科”。北京儿童医院的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有27张病床,医护人员24小时守候。小到29天,大到18岁,从全国各地转来,生命已近临界点的重症儿童,要在这里做最后一次努力。
2006年,6岁的小荣被送到急诊,当时孩子腹痛难忍,输液后抽搐,不能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54岁的钱素云就是这场生命争夺战的总指挥。
就在大家都认为是腹部疾病时,钱素云却出人意料地提出做脑部检查,这就意味着小荣要暂时脱离呼吸机。这是一次生命的冒险,家长坚决反对。钱素云当时说,这个风险我们要承担,如果孩子真的中间出了问题我来负责!
就这样,钱素云一路不停地手动捏着呼吸气囊、穿上铅衣,抱着孩子完成全部检查。结果显示,孩子不是腹部疾病而是患了脑干肿瘤,病情突然加重,正是因为肿瘤内部已经开始出血。因为钱素云的努力,让患儿得以查清病因。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对钱主任非常感激,钱主任真的是让我改变了对医生的印象和认识,如果不认识钱主任,我估计这个孩子就没了。”
临危受命,一心赴救
作为国家卫计委专家,钱素云还无数次临危受命,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疫区。2008年安徽阜阳手足口病爆发、2009年H1N1流感爆发、2010年玉树地震及山西禽流感、2012年雅安地震等,每一次她都义无反顾、栉风沐雨。
在钱素云的办公室里,有一只小箱子,里面放着简单的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2008年3月至4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安徽阜阳10余名儿童不明原因死亡。4月的一个周日,钱素云突然接到卫生部通知,要求一小时后到机场飞往阜阳。放下电话,她立即奔赴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查看病人,并很快明确死因为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她牵头快速制订诊疗方案,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并组建PICU,为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死率做出突出贡献。玉树及芦山地震后,作为卫计委儿科救治专家组负责人,她再次奔赴一线。在救治玉树地震伤员期间,钱素云偏头痛频发,头痛剧烈,经常需要服用止痛药,但她仍然日夜工作在临床一线,救治儿童伤员。返回科后,一天也没休息,就直接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治学严谨,为人师表
作为博士生导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是钱素云的准则。20多年前,钱素云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填补了国内儿科的空白。为了动态观察深昏迷患儿的TCD变化,她的作息时间由患儿的病情决定,有时甚至要整夜守候在病床前,以获取最及时准确的资料。她请同事们无论多晚,只要有相关病人入院,都马上通知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她在国内首次证实TCD监测有助于评估昏迷患儿预后并指导治疗,还提出了儿童脑死亡的TCD诊断标准,该技术已在国内PICU推广应用。钱素云师从我国儿科重症医学奠基人樊寻梅教授,她一直牢记樊教授所说的育人要育德,她非常重视对学生道德层面的培养和修炼。医院每次评选先进,她总说让年轻人上吧,这样能给他们更大的工作动力。
引领学科,全力以赴
作为我国儿童重症医学的领军人,她一直用柔弱的肩膀引领并承担着我国儿童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组长、中华急诊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危重病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儿内科专科医师分会会长等职。在她的提议和主持下,制定了“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儿童质控版)、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 、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等五项指南及共识。这些指南及共识的制定与推广,对规范儿童危重病诊治,推动儿童器官移植的合法有序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病人生死相托,责任千钧。钱素云常说,病人转到这来,我们是没有地方再去推的,所以我们有一些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这个病人有治疗希望,有痊愈的希望,那我们应该是尽一切努力来给他救治。从钱素云身上,能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大医精诚,安神定志。“如果你看到自己救助的孩子,他能朝你笑了,你是会觉得非常非常愉快的,这可能是儿科大夫最幸福的事。”